书城历史穿越在召唤系统
36590700000232

第232章 进驻王宫

九鼎广场映入眼帘,夏启再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了他的渊博知识,为大家普及了不少历史知识来。

放置九鼎的基座已经准备妥当,按照九宫八卦的方位,这其中自然就让九鼎广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九鼎代表上古九州,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九鼎虽然模样不同,但都是四足两耳。从玄学的角度讲为奇数,主三十六天罡,大地是偶数,主七十二地煞。以九为奇,镇压九州气运的原因。

从铸造九鼎的图纸上,夏启也只能感慨其工艺的精妙。古老的荒蛮时代以过,夏朝就是文明的开始,这毋庸置疑的。

在这古代时期,想要找到这种技术水平的人,可真是太难;夏启庆幸,自己能够得到北方第一道士左慈的帮助,也只有左慈这些神棍能够有这种水平来铸造,夏启深知道士们可是带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主力军。

“得九鼎便代表了天命所归,我们河东夏国能够让九鼎重见天日,定会得天眷顾。”

“九鼎为大禹之子夏王启而派人铸造而成,正好与君上同名;今君上又命人重铸九鼎,受封夏王,某非君上就是大禹之子转世?”

……

看夏启对大夏的历史如数家珍,大家自然会往这方面去想,夏启也不反驳,只是淡淡的笑着看大家的争论。

“道祖传下九鼎铸造之术,为九州再造守护结界。”这个消息在左慈这个超级大神棍的大肆宣扬下,已经在夏启的统治区内传遍了,治下之民众纷纷认同。借着这股东风,夏启在百姓的心目中的形象顿时也高大了不少,深受百姓拥护。

对于在自己的身上加上一层神话般的神秘色彩,他欣然接受了。

绕过宽敞的九鼎广场,再往前行,便是护城河,而映入眼帘的高大城墙,才是最让人侧目的存在。

这王宫的正南门已经建造完毕,城门五阙,重楼九楹,南北进深五间,代表着九五之尊。

宫墙之外,建有宽敞的一条护城河,河上河上建有七座秀丽的汉白玉石桥,城门前后的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的华表和石狮……

这些精心的设计装饰和宫门融为一体。

这才真正的开始进入了安邑王宫。

一条笔直的中心御道,直通王宫的正门。

御道两侧,将会按照按左宗庙、右社稷的传统建制排建。御道两侧将筑上高墙,一直延伸到正南的城门外,成为一个封闭状态的长方形宫廷广场。广场的外围,也建起了不少楼阁,将作为官员的官署,这可是充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浩浩声势。

这一切的设计,多是多来至于后世北京的紫禁城,夏启相信,在全部建成之日,必能让人叹服。

夏启带着一群人缓缓前行,位于王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的大殿早已落成。

这座王宫中规模最大的殿宇,殿前有宽阔的平台,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计时器,嘉量是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大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就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殿内的装饰也秉承了夏启要求的一贯风格,不需豪华,最大的要求便是古朴大气。

而最此刻让人瞩目的自然这龙椅宝座,作为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有一个“圈椅式”的椅背,四根支撑靠手的圆柱上蟠着金光灿灿的龙,底座不采用椅腿,而是用“须弥座”,显得富丽堂皇又气势威严。

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椅圈上共有金龙缠绕,其中最大的一条正龙昂首立于椅背的中央;在束腰的地方透雕双龙戏珠,满髹金漆。周围摆设象征太平有象的象驮宝瓶,象征君主贤明、群贤毕至的甪端,象征延年益寿的仙鹤,以及焚香用的香炉、香筒。

看着属于自己的宝座,心情自然十分愉悦,至于龙雕宝座设计中有没有僭越,倒也无所谓了,在大夏国,一切都只是自己说了算。

“房乔拜见大将军!”

在安邑城中安排封王大典的房玄龄在得知夏启直接入了王城,赶紧召唤着人赶了过来。

看到满头大汗的房玄龄,让夏启立刻就感动不已;颇有些歉意的说道:

“房师不必多礼,辛苦你了!”

“能够得主公信任,参与这开国大事,辛苦点又何妨!”

房玄龄自然能够感受到夏启的真心实意,不过在他心中却更加的感激夏启,给了他这么一个机遇。

夏启见状,也只能在言语上又大力的夸赞他了一番。

在房玄龄的引导到下,夏启又将大殿之后同在南北中轴线上的另外两殿给看了一遍。

“君上,王宫整体不日便可完工,这些建筑的名字还得请你示下?”

作为整个新建安邑王城的总监工贾達,此刻适当的提醒着夏启,毕竟没一个响亮的名字,也不好称呼。

对于起名,却不能马虎,这些名字或许会传诵后世,起差了,不就遗憾终身。起一些寓意深远的名字,却也难不倒夏启。

宫城四门,以四圣兽命名之。前朱雀门、后玄武们、左青龙门、右玄武门。愿望圣兽守护下的安邑王城风调雨顺,固若金汤。

这名字一出自然也博得了满堂彩,大家皆认为可行。

见大家真心接受,夏启自然再接再厉继续说道:“三座大殿,从南到北,分别命令为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含元者,《易·乾坤》曰“含宏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特巍巍乎上京……

跟着大儒蔡邕学了这么久,夏启的古文功底自然不差,这名字的出处自然张口就来。有它引经据典,便是宇文承都这些武人也顿时感觉这名字取得极有水平,只是他们不知,其实这三殿的名字却是出自后世大明宫殿。

既然已经有了起名兴致,夏启索性将整个宫城中的建筑都统统命名一番,也方便日后的大家称呼。

王宫的前朝已经看完,让夏启十分满意,他自然忍不住要继续往北,往后宫去瞧上一瞧。

因为时间和人手的关系,后宫三大殿的建设速度可就慢了许多。

在前朝三大殿高大白石台基之后下来,以一个东西宽广的庭院,来作为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处。

后三殿主体建筑以太极殿、两仪殿、交泰殿为主。在它们的东西两侧又有东西各六个宫院相联,夏启将之称为三宫六院。

太极殿是后宫的主殿,在他前面的将要修建一座宫门,夏启已将之命名为太极门,这里既是前朝与内廷分隔的地方,又将是内阁大学士参政议政的办公场所。

此刻的的太极殿已经修建完毕,作为这太极殿的主人,夏启当即决定,便住下了。

这让贾達等人倒是有点不安,毕竟整个王宫都还在加班加点的建设中,其中人员的复杂,自然就涉及到安全的问题了。夏启哈哈大笑着:“如今王宫中驻扎着这么多的军队保护,在周密的布防下,有龙雀卫随侍殿内,又有宇文统领、姜统领近身保护,我倒是不行,这天下能有人不经通禀,就可进入太极殿。”

这话倒是让宇文承都与姜松两人精神大振,他们对自己的武力自是十分的自信。听夏启对他如此看中,哪里还会反对夏启的意见。

当即夸下海口,保证万无一失,

见夏启主意已决,这下房玄龄倒是不好在劝,只能抓紧让安邑城中守军过来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