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通房大丫头
3681500000039

第39章 断袖之癖

第三十九章断袖之癖

唐唐想不出来,但是她知道自己可以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荣之死所造成的影响将会逐渐发酵,给谁造成了损失,让谁得到了好处,都将一一呈现。

因此唐唐不急,只是以常应宝好朋友的身份帮助料理后事。

常荣的死可谓轰动一时,大明朝已经几十年没有发生过千户以上的军官在作战行动中被杀死的事情了,因此不但满城轰动了,保定府轰动了,甚至连京城都轰动了。

常荣死在满城境内,满¥城县的一众官员自然责无旁贷,不几天功夫上头就来了命令,县令被就地革职,捕头更惨,直接下大狱了。

常家人自然迫切想要报仇,可是无论是保州卫的数千卫所兵,还是保定府的几百衙役,把大山搜了一个底朝天,都没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似乎那群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杀死常荣之后就人间蒸发了。

常荣率军围剿的时候,曾经先后杀死过七个土匪,俘虏过一个土匪。可是把这些土匪的尸体运到附近村庄让人们辨认,居然没有一个认识的。而那唯一一个被俘的,也在得知常荣遇刺身亡之后大笑三声,撞墙自杀了。

冥冥之中,似乎是一个势力庞大的组织实施了这一次刺杀行动。

七天后,两道圣旨下来了。

一道圣旨给保定府的刘知府,责成保定府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破案,缉拿凶手。

第二道圣旨是给常府的,不但对常荣的功绩大加赞扬,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绸缎。按说一个小小的千户指挥使死了没必要弄这么大动静,要不是常荣是常遇春的直系后人,哪里有这等殊荣。

整个事件前前后后闹腾了将近半个月才告一段落,街上的衙役少了许多,对过往行人的盘查也简单了。变化最大的是常府,主心骨没有了,上上下下一副愁云惨淡的景象。常荣的母亲黄氏受不了晚年丧子的打击,一直卧床不起,神智也变得一会儿清醒一会儿迷糊。而常荣的弟弟常贵则放下京城的生意回来,开始以二爷的身份管理常府。

常应宝毕竟只是个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逐渐淡去,小孩子好动的天性逐渐显露出来。然而重孝在身,他也只能在铁马院内折腾两下。因为不能出门,常应宝开始热衷于练武了,经常拿把剑在雪地里舞弄。

有好几次,唐唐看到常应宝在舞剑的时候,双目中竟然放射出咄咄逼人的目光,嘴里还咬牙切齿的嘟囔着什么。

唐唐知道,小孩子这是想要报仇,却不知道仇人是谁,内心憋屈坏了。

对于这种事情,唐唐只能摇头叹息,劝是劝不了的,还是顺其自然吧。

相对于常应宝,唐唐的变化也很大。

因为事发突然,唐唐是穿着大红婚服赶到满城的,在满城一呆就是五天,虽然期间换了装,但后来又跟着常应宝护送常荣的灵柩返回清+苑,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月,唐唐都是以常应宝好友唐卯的身份全程参与。回到常府之后,常应宝没有要求,唐唐也就继续做唐卯,而不是改回晴雯来。

于是乎,近期保定府坊间传闻的奇闻异事中除了常荣遇刺案之外,又多了一项内容——谈论唐唐。

交朋友就要交唐卯唐公子那样的朋友。人们往往以这句话开头,对唐唐新婚之夜丢下娇滴滴的新娘子不顾,却去帮朋友常应宝的行为大加赞赏,认为唐唐义字当先,是个值得交往的仁义之人。

伴随着这些传言,还演化出了许多版本。特别是对于唐唐深夜独自一个人骑着毛驴从清+苑赶到满城这段添油加醋,充分发挥群众的想象力。有的说唐唐迷了路,在荒山野道转悠了三四个时辰才走完七八十里路。有的说唐唐路上遇到劫匪抢劫,险些送命。

而至于唐唐是跟着花不语一起去的满城,坊间传闻中却只字不提。

别人更不知道的是,唐唐之所以十几天不回常家别院,虽然主要是因为常应宝,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敢面对小红。

如果只是这样传闻,唐唐是很乐意接受的。

只可惜,传着传着就变味了,人们开始探寻唐唐做出这样一种不合常理事情的深层原因。因为毕竟常府就在清+苑县城边上,哪怕只是骑着毛驴打个来回也不过半个时辰,既然唐唐回来了,怎么晚上还留在常家,而不去陪新婚妻子呢?

恶意的揣测开始流传——莫非唐卯和常应宝之间有断袖之癖?

做出这个推论的人还信誓旦旦,提出了许多佐证。

唐唐是突然出现的,而且一出现就成了常应宝最好的朋友,这不合常理。最好的解释就是他俩早就认识,只不过因为关系不一般,常应宝才刻意让唐卯保持低调。

常应宝把常府别院让给唐卯居住,这不就是金屋藏娇吗?

唐卯结了婚却不陪妻子,反倒整天和常应宝在一起,不是他因为义薄云天,而是因为和常应宝感情深厚。唐卯之所以大张旗鼓的娶了一房媳妇,其实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甚至因为常应宝才十四五岁,唐唐看起来十七八岁,坊间传闻中他俩之间谁攻谁受都有了定论。

如此等等,唐唐听了欲哭无泪。

我可是个女的啊,怎么就短袖了?

还攻,我攻的了吗?

苍天啊,大地啊,冤枉死我了!

腊月十一,清+苑下了一场大雪。

腊月十三,唐唐正在铁马院教常应宝唱满文军的歌《懂你》。这是唐唐特意为常应宝选的歌,正好切合他此刻的心情。虽然这首歌是思念母亲的,现在用来思念父亲,其实也很合适。

小蒜头进来禀报:“宝少爷,唐公子,韩三少来了。”

“他来做什么?”常应宝直皱眉头。

“宝将军,唐公子!”不等常应宝做出反应,韩三少就提着一个硕大的礼盒进来了。一进门,韩三少就放下礼盒,长叹一声,挤出两滴眼泪道:“兄弟我最近去了山里,昨天才回来,一进门就听到千户大人的噩耗,震惊不已啊。哎,宝将军,节哀顺变啊。这不,我听说今天是千户大人二七的日子,才专程赶来,想上一柱香。”

小蒜头一撇嘴:“三少你记错了,昨天才是二七。”

韩三少尴尬的笑了笑:“真是该死,这么重要的日子也弄错了!”

常应宝知道这只是个借口,于是无精打采的说道:“有什么事就说吧,别弄这么多虚头巴脑的。不过声明一点,我现在重孝在身,出不的家门。你要是想让我出去,就免了吧。”

“我知道宝将军重孝在身,哪能那么不懂事。”韩三少正色说道:“我这次来,是请唐公子的。”

常应宝很诧异:“你请她,为什么?”

韩三少说道:“还不是为了上次那件事情,我一直想请唐公子好好聊聊,吃顿饭。本来呢,我想连宝将军一起请的,可现在宝将军不方便不是。还有,我听说唐公子自新婚之夜以来就没回去过,这可不应该啊。作为小红的前主人,我怎么也算半个娘家人吧,我可是为小红抱不平了?宝将军,求您高抬贵手,放唐公子回去一趟。再不回去,小红眼泪都要哭干了。”

“说的也是,是该让唐兄回去一趟了,否则别人该说我不近人情了。”常应宝恶作剧的本姓又开始显露出来,冲唐唐眨眨眼就说道:“唐兄,赶紧跟三少去吧。另外,替我跟嫂子道个歉,是我不好,都忘了你俩才结婚正热乎着呢,我真的不应该霸着你这么长时间。”

服丧期间,居然还不忘恶作剧,真是不可救药了。

唐唐气的瞪了一眼常应宝,一句话都没说,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跟着韩三少去了。

出了常府,唐唐问:“说吧,是不是大棚出了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