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汉秘史:灭秦
3689600001642

第1642章 亲征天下 (4)

当年鸿门之时,刘邦举荐韩信,项羽其实已然洞察了其用心。然而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刘邦没有公然造反的情况下,项羽为了取信于诸侯,只能放刘邦一马。

项羽明知此举乃是纵虎归山,却不得已而为之,实属无奈之举。但是他在听取了范增的建议之后,还是积极地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首先就是将刘邦从关中调往巴、蜀、汉中三郡,企图借险要的地势阻止刘邦称霸天下的决心。而另一个措施,就是扶植韩信。

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在明知韩信是刘邦心腹的情况下,项羽敢如此为之,显示出他身为霸王的魄力。

表面上看,扶植韩信的势力,无异是壮大了刘邦的声势,但项羽却明白,韩信并不是一个甘居于人下的忠义之人,而是一个极富野心的能人。当此人的势力发展到一定规模之时,没有人可以对他形成遏制,造反只是迟早的事情。到了那时,他无疑便成了自己手中一颗牵制刘邦的棋子。

这是项羽当年在鸿门之时埋下的一个伏笔,极富远见,到了今日,他不得不有点佩服起自己的胆识来,因为他已算定,当韩信眼见西楚军面临绝境之时,必然会有所动作,而这就是他项羽希望看到的一种局势。

萧公角听完项羽对大势的分析之后,信心十足道:“固守垓下并非难事,一来垓下地势险峻,城墙坚固,只要精心布置,即成易守难攻的城池;二来垓下一向是我西楚的粮仓,城中粮草足以维持我十万大军半年时间。守城成败看粮草,只要粮草有了保证,要坚守半年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项羽点了点头道:“本王之所以定下半年之期,预见敌军不战而乱,也正是从粮草的角度审视全局。兵多有兵多的好处,能够以泰山压顶之势,追求速战速决,然而当战局处于僵持状态时,兵多的一方未必就能占到便宜。别的不说,单是这八十万大军每天所需的粮草,就足以让刘邦头痛了,更何况以刘邦之聪明,不可能没有洞察到韩信的野心,必然会为韩信而分心。”

萧公角由衷赞道:“大王的目光的确不是末将等人可比,所看到的尽是刘邦之要害,我们只要对症下药,这垓下之围必将不战而解。”

项羽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得意,然而,他的头脑并不因此而发热,失去清醒,反而更加冷静起来。

“本王此刻所想的问题是,既然我们能够看到粮草乃决定垓下一战的关键,以刘邦之见识,他难道没有看到这一点吗?”项羽此言一出,众将无不心惊,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地知道,一旦城中的粮草遭人破坏,必将影响到守城将士的军心,军心一乱,这垓下便难以坚守下去,势必逼得西楚军选择突围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