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汉秘史:灭秦
3689600000706

第706章 激情之刀 (7)

“叮……”双方的兵刃再次交击,却没有宁戈预想中的暴响,仿佛无声无息,他陡然心惊,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禅杖毫无着力之处,而对方的长枪一点之后,借助一股惯性之力将自己禅杖中的力道引向一边。

“轰……”禅杖扫向了一棵大树,枝叶狂舞,如木盆粗的大树竟被拦腰截断,轰然而倒。

而扶沧海却枪锋回旋,爆发出万千寒芒,趁机罩向宁戈的每一个要害之处。

他的长枪之快,犹如闪电,变化之多,更似雨前天上的乌云,逼得宁戈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拖着禅杖,退!

退不是败,而是暂避锋芒,有时又是以退为进,所以退不是怯懦,倒有些像一门艺术。

拥有这种观点的人并不止宁戈一个,但对这种观点了解得如此透彻的人似乎只有宁戈。因为对退的这门艺术的研究,一直是宁氏家族世代相传的秘密,宁戈对自己的退一向极有自信,也是常用的一种战略。

何时退,怎么退,退到一个怎样的程度,这就是退所涵括的内容,看似简单,但真要做到完美,却不能相差一丝一毫。

当扶沧海的枪锋逼入他面门三尺处时,他才开始退。他退的速度与枪锋行进的速度保持一致,退出七尺之后,他倏然出手。

这一切都是经过周密计算才付诸行动的,只有当他出手的那一刹那,扶沧海才明白宁氏家族的人何以会选择禅杖来作为他们的兵器。

宁戈之所以在枪锋挤进三尺时才开始退,是因为他手中禅杖的长度有五尺左右;他退的速度之所以要与扶沧海保持一致,是因为他不想改变这三尺的距离,而退出七步所需的时间,正好可以让他将全身的劲力提聚到手臂。当这一切都准备就绪时,他的手臂一振,禅杖插地反弹,在空中的这一端杖锋以无与伦比的速度迎向了扶沧海的枪锋。

禅杖两头为锋,都可实施攻击,这就是宁戈要使禅杖的原因。

而且这以退为进的变化实在太奇、太快,根本超出了扶沧海的想象范围,等到扶沧海想到变化时,已经迟了。

虽有一河之隔,但在纪空手与刘邦之间,已经隐约听到了河岸那端传来的兵刃交击声。

刘邦的脸色变了一变,他似乎有些明白了纪空手的用意,那就是将他隔在对岸,然后拖住他,让他根本无暇顾及那一端发生的事情。

他心系虞姬,不敢再耗下去,以他与韩信的功力,要渡河过去并不难,难就难在纪空手既然有心拖住他,自然有非常的手段。对这位纪少的实力,他实在领教太多了。

他向纪空手望去,只见他脸上依然带笑,眼睛微眯,似睡非睡,不过刘邦不敢有任何的大意,叫来韩信,耳语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