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光绪
3726600000027

第27章 瓦希德的收获

在德国首部柏林的中国大使馆,德国代表瓦希德正在于李凤苞进行着激烈的谈判。本来双方的合作进行的蛮愉快的,但是就是第二定远级战舰——镇远舰开始建造时,却传出了不幸的消息。由于英国人认为德国人撬走了本应属于英国人订单,因此拒绝出售拒绝向德国出口钢面铁甲——英国发明的康邦装甲,即钢铁复合装甲,又称钢面铁甲是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装甲。虽然德国人通过反复试验,生产出了自己的钢面铁甲,并准备应用到镇远舰上。

虽然瓦希德一再向李凤苞说明德国制造的钢面装甲性能不比英国的康邦装甲差,但是精明的李凤苞并不愿意上当,他以合同上规定必须使用英国人发明的康邦装甲为由拒绝了瓦希德的建议。并且要挟瓦希德如果德国人不履行合同,那么他们会拒绝镇远舰的建造,甚至还会向德国提出赔偿。

作为新崛起的海军国家,德国的造舰技术在当时世界并不突出,此前各国外购军舰大都寻找传统海军强国英、法等国,没人会对海军尚弱的德国投以青眼。这次突如其来的中国订单无异于天赐的宣传良机,德国政府因此高度重视,接下订单造出军舰,不仅意味着德国军舰出口史上零的突破,而且无疑这全新的铁甲舰将会成为当时亚洲霸主中国海军的主力,其带来的广告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失去这次订单,对德国来说损失也是相当大的。

因此德国政府给瓦希德命令就是无论如何要说服李凤苞。但是李凤苞以合同规定为由,不给瓦希德任何机会。瓦希德甚至还暗示如果李凤苞如果能同意他提出的方案,那么李凤苞将会得到百分之五的回扣,“定远”、“镇远”两舰的总造价是340万两,也就是说如果谈判成功,那么李凤苞将得到十七万两银子。

如此诱人的条件,瓦希德认为李凤苞很难得当。但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李凤苞还是当着他的面拒绝了。

瓦希德是一个军人,他并不适合谈判。在加上他的对手李凤苞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对手,因此双方的谈判十分艰难。

其实早在双方第一次接触时,瓦希德就曾向李凤苞推销过毛瑟M65步枪,甚至开出了12两一把的优惠价(当时斯宾赛连发步枪价格是每把20两,毛瑟M71才卖12两一把,价格的确便宜,不过性能也差了很多)。但是李凤苞向他指出毛瑟M71的性能极差,甚至连德国陆军都已经将其淘汰,并且以此为由拒绝了。同时提出如果德方有诚意的话,就将毛瑟M71/84拿出来。此时毛瑟M71/84才刚刚研制成功,即使是德国人自己都装备很少,因此这个提议被德国人拒绝了。但是瓦希德为了照顾李凤苞的面子,同意向清军出口后膛钢炮21cm35倍口径,以及后膛陆军钢炮9cm口径。因此在瓦希德的眼中李凤苞和其他的中国官员不同,他是个非常难缠的家伙。

在光绪的指点下李凤苞已经大不一样了,他对德国的多种武器都做了彻底的研究,因此往往在谈判桌上更胜一筹。

而现在就在德国准备建造第二艘“定远舰”——镇远舰的时候,英国人居然拒绝向德国提供最康邦装甲,而可恶的中国人却只认同康邦装甲,对于德国人提供的钢面铁甲并不感兴趣。

瓦希德只能在咒骂英国人的同时,与李凤苞谈判希望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亲爱的李先生,我国研制的钢面装甲并不比英国的康邦装甲差,请您相信我国强大的科研实力。”

“对于德国的科技力量我当然相信,但是我并不认同你们研制的钢面装甲。贵国研制的钢面装甲是刚刚研制的产品,并没有经过实用过。我们政府很难愿意在镇远舰这艘最新式的战舰上面使用没有成熟产品。”

李凤苞说的是事实,瓦希德没有办法反驳。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李凤苞说道:“并不是只有英国才有康邦装甲,其实其他人也有。”

“谁?”康邦装甲是英国人发明的,瓦希德很难相信其他人也会拥有这种装甲。

“那个人就是我。”其实早在李凤苞向德国人购买定远舰的时候,光绪就通过一家德国贸易商从英国人的手里购买了大量的康邦装甲足够造两艘定远舰(当时德国和英国还在蜜月期,因此这么大的订单并没有引起英国人的注意)。

“我有住够造两艘镇远舰的康邦装甲,也就是说我国还可以从贵国购买一艘‘定远舰’,不过我希望贵国也要拿出诚意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瓦希德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能提供给你什么呢?”

“我希望能购买一条子弹生产线以及一条炮弹生产线,同时我还要求我国的技师要全程参与军舰的建造。”其实历史上最难制造的不是枪械而是子弹和炮弹,清朝的子弹和炮弹的生产技术是在太差。在甲午战争时,清朝制造的炮弹必须经过打磨后才能发射,这大大减缓了炮弹的发射速度。

瓦希德笑了笑说道:“你觉得我们会答应吗?”

“先不要急着表态,如果说我们有无烟火药的配方呢?”

1845年的一天,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做试验时不小心把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溶液流在桌上,一时未找到抹布,他赶紧出去拿来了妻子的一条棉布围裙来抹桌子。围裙浸了溶液,湿淋淋的,熊旁怕妻子看见后责怪,就到厨房去把围裙烘干。没料到靠近火炉时,只听得‘扑‘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烟,也没有一点灰,他大吃一惊。事后,他仔细回忆了经过,顿时万分高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合成了可以用来做炸药的新的化合物。为此,他多次重复了实验,肯定了结果无误,遂将其命名为‘火棉‘,后人称之为硝化纤维。

但是用舍恩拜发明的硝化纤维,生成的火药很不稳定,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

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成为胶状物,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不过在这里光绪剽窃了他的发明,让无烟火药提前了两年。

作为一个军人,瓦希德当然知道这项发明所带来的意义,但是他并不相信有人能制造出稳定的无烟火药,知道李凤苞拿出样品后,他才信服了,并且同意了李凤苞的要求,同时双方还同意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成为胶状物,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火药可认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无烟火药的诞生为弹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1890年代初,欧洲国家的军用步枪弹基本上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为较小口径无烟火药枪弹。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具有实用的价值不过在这里光绪剽窃了他的发明,让无烟火药提前了两年。

作为一个军人,瓦希德当然知道这种东西的用途,因此对于李凤苞提出的要求,他都一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