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寻找人生的支撑点
37438800000018

第18章 注重自身的修养(4)

豁达是一种开朗,一种乐现,豁达的人,心大,心宽。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喜笑怒骂、大喊大叫中撕个粉碎。你说,世界上的事都公平?不公平的有的是,你能让它都公平?我们要按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生活。风和日丽,你要欣赏,光怪陆离,你也要品尝,这才自然。你就不会有太多牢骚,太多的不平。不过,“月有阴睛圆缺”对谁都一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变。你要晓得,阴阳对峙,此消彼长,升降出入,这就是生机,拿这大宇宙,看你这个小宇宙,你能超越得了?只有用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这一切,你的心胸也就随之宽广起来,你的人也就会变得豁达起来。

当然,豁达并非等于无限度地容忍别人,开朗并不等于对已构成危害的犯罪行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对于个人而言,豁达往往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宽容开朗,无疑是创造一种和谐气氛的调节剂。因此,豁达宽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以德服人是具有凝具力的重要武器。只有用“德”去治“人”,治你的事业之“天下”,你才会信心自百倍地走向成功,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个性的体现。

正是把这种豁达所代表的自信,所代表的宽容,所代表的开朗都融人到了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才创造出了一个和谐、宁静,具有凝聚力的氛围。

六、今天还需不需要诚实

“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这曾是老一辈人的为人信条。但今天,这一信条却不大为一些人认同了。说假话,办假事,以至制假贩假,用假农药假化肥坑害农民,用假酒假烟牟取暴利,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痼疾。有一则民谣说:“记者署假名,歌星演假唱,球星踢假球,百姓喝假酒——有人乐于假,有人苦于假。”报载,有一所学校发动学生为灾区募捐,在收上来的捐款中,竟然发现有多张假钞!这真叫人要问一句:今天,做人还需不需要诚实?

清人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里说:尽管社会上盛行尔虞我诈的风气,但说到底还是忠厚老实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腐朽的社会习俗争相以奢靡浮华为时尚,但毕竟还是在清净平淡之中体会到的淡泊趣味更为持久耐长。

这一段古人的话,似乎是专为今日的我们而说的。是的,尽管社会上“假”字风行,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丢弃诚实这一做人的美德。这不但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利,也对完善我们自己的品行、使我们能正确与人交往大有好处。

做人为什么要诚实?首先,诚实会使我们内心坦然,而说谎、虚假、欺瞒,则会折磨你的良心,让你的心境处在一种灰暗、忐忑不安、时刻紧张的状态中。这种自我折磨正是不诚实的必然结果。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究竟因何而死?长期以来人们不明原委。人们只知道,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年迈的马克·吐温独自在大雪中站了3个小时,结果得了严重的肺炎,不幸去世。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后来人们从马克·吐温留下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

马克·吐温曾经有过一个男孩。一天,他的夫人外出,临走时再三叮嘱他照管好出世还不到四个月的婴儿。马克·吐温也连声答应。他把盛放孩子的摇篮推到走廊里,自己坐在一张摇椅上看书,以便就近照料。当时正值冬天,室外气温低到零下19度。由于阅读入神,这位大作家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甚至连孩子的哭声都没有听到。当他放下书时,才突然想起孩子还睡在走廊里。他慌忙去看,发现摇篮中的孩子早将被子踢在一边,已经冻得奄奄一息了。当他的妻子回来后,马克·吐温没敢说出真相,怕妻子责怪和懊恨。他的妻子只当孩子受了风寒。后来,这孩子死了。夫妇俩为此悲痛欲绝。马克·吐温深感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内疚万分。但他也一直没有说出真情,怕妻子受到更大打击。他一直隐瞒着事实,直到妻子去世之后,他才在自传中陈述了这件使他抱憾终身的往事,并且以在大雪中受冻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过错。

马克·吐温没敢对妻子讲真话,固然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隐瞒事实给他带来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马克·吐温不愧是个诚实的人,在妻子去世后,便勇敢地公开了事实,他不求人们的宽恕,也不躲避这样做可能带来的谴责或指控,他惟一要求得的是良心的安宁。

古波斯诗人萨迪说:“讲假话犹如用刀伤人,尽管伤口可以治愈,但伤疤将永远不会消失。”他还说:“宁可因为真话负罪,不可靠了假话开脱。”

萨迪的话说得很耐人寻味。说谎或说假话,常被一些人视为“聪明”的处世之道。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或推脱责任而说谎,或者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骗人。他们自以为得逞,或暂时得逞,但假的就是假的,谎言早晚有被揭穿的一天,那时他们将因自己的不老实而失去他人的信任。谎言在被骗者心头留下的伤疤是很难消去的。我们都知道那个说“狼来了”的假话的放羊孩子的故事,他可以一次再次地骗人,但当狼真地来了时,就没有人再相信他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羊被狼叼走。

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老太婆卖松花蛋,就是鸡蛋外面糊着一层泥和草的那种。松花蛋卖得很火。老太婆动心眼了:我干吗这么实诚呢?她于是把大鸡蛋换成了小鸡蛋,外面糊上厚厚的泥。没想到,照样卖得火。老太婆尝到“甜头”了,又把鸡蛋换成了土豆——还是卖得火。一不做二不休,老太婆索性用鹅卵石代替土豆,冒充松花蛋卖!她还是卖得火!当老太婆高高兴兴地点着手里的钞票时,她的头上突然下起了“雹雨”——一块块鹅卵石、一颗颗土豆,甚至还有一个个鸡蛋,劈头盖脑地都砸向了她。

说谎或说假话,其实是一桩很累人的事。一位哲人说得好:“一旦撒了一次谎,就需要有很好的记忆力把它全记住。”这累不累?撒了谎,就要设法“圆谎”,而谎话总是漏洞百出的。为了圆一个小谎,就要说一个更大的谎。谎言就是这样把撒谎者一步步逼上了不归之路。其实很多骗子就是这样从小骗变为大骗、巨骗的,最终落得个触犯法律、身败名裂的下场。著名的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一针见血地说:“谎言就像雪团,它会越滚越大。”而这无法控制的雪团只会毁掉说谎者。

有人说,我也知道做人要诚实,但现实生活中,诚实的人常常吃亏,你不说假话,就很难办成事。

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如何看待“吃亏”,如何看待“办成事”。

我们看到身边和社会上一些人靠说假造假“办成”了“事”,那是什么“事”呢?是骗到了一官半职,是赚到了不义之财,是用一纸买来的假文凭在某公司谋到了好差事,是用让人代笔写的论文拿到了毕业证书,是像有些地方的考生通过作弊上了大学……这样的“事”即便办成了,又有什么可让人羡慕的呢?这不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吗?除了那些利令智昏、全然视法律为儿戏、不惜以身试法的坏人外,我相信,就多数仅仅是私心作祟而一时犯糊涂的人来说,他们靠这种手段侥幸“成功”于一时,但从此以后,恐怕就要生活在良心的自责和惟恐被揭穿的恐惧之中了。这是“得便宜”还是“吃亏”?

诚实的人是会吃一些“亏”的,比如当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下,或你面对的是一个并不诚实的人时。你有真才实学,你相信靠本事吃饭,结果领导却给他的三亲六戚加薪提职,却把你这老实人抛在一边。你明显是“吃亏”的。但这不是诚实的罪过,而是不公正的领导的罪过。你应该对这种不公正愤怒,而不能对诚实愤怒。你愿意因此而扭曲了自己,从此也去做一个不诚实的、待人不公正的人吗?那你岂不是把自己也变成了你的“领导”那一类你瞧不起的人?

英国作家哈代写过一部很有名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书中的主人公苔丝姑娘美丽而善良。她曾被富家少爷亚雷污辱,这成为她心中的巨大创伤。后来,一个叫克莱的年轻人爱上了她,苔丝也喜欢克莱。但她不想对自己的爱人隐瞒自己的过去。她给克莱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她的过去。她把信塞进克莱的门缝时,却插入了地毯底下。克莱没有看到,克莱依然温柔地追求她。她发现他并没有读到信,便试着鼓起勇气当面告诉他,但克莱不让他说,只要她嫁给他。

苔丝终于答应了。在他们结婚后的一天晚上,克莱向苔丝坦白他曾经有过48小时的放荡。他请求苔丝饶恕他。善良的苔丝当然原谅了他。她也向克莱讲了她一直没机会讲的自己的往事,她盼着克莱也说:“我饶恕你!”但她失望了,克莱不原谅她,竟冷冷地和她分了手。可怜的苔丝后来又给远去巴西的克莱写信,但他没有回音。这时那个曾污辱过苔丝的少爷亚雷又来纠缠苔丝,苔丝为了母亲和弟妹的生计,无奈地嫁给了亚雷。

后来,克莱终于明白自己错了。他回来找苔丝,苔丝仍然深爱着克莱。为了摆脱那个一直欺辱她的恶棍亚雷,苔丝杀死了他。小说的结尾是苔丝与克莱出逃到一座古老的太阳神祭坛,他们互诉衷肠,而警察则已经包围了他们……

也许,你会为苔丝因说真话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而遗憾。如果她不说,她不是就会和克莱在一起吗?她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悲惨结局吗?但是,她要的,是真诚的爱情,而不是靠欺瞒换来的爱情。她宁可为此而承受生活的磨难,也不愿意做一个不诚实的人。而克莱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自私,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他伤害了自己的爱人,并永远地失去了她。欺瞒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不能保持永远。若你以真诚待人,对对方的人品也无疑是一种考验。为什么要维持一种虚假的关系呢?这种关系对双方都是一种负担和折磨。

现在有一种说法,称说谎不可以,但说“善意的谎言”无伤大雅。有人甚至说“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调味品。是的,我们有时的确需要说说谎,比如为了不致给患绝症的亲人增加精神压力而谎说他的病情;或者为了安慰失去亲人的人而瞒着噩耗。这都是不得已的事,是权宜之计。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一种倾向,却是在“善意的谎言”的名义下,心安理得地欺骗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也许事情并不大,例如对妻子谎称是单位加班,而实际上是与朋友去打麻将。或明明是与昔日的恋人见面(绝对是很正常的见面),却告诉妻子是去参加同事聚会……诸如此类,据说都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或误解等。当然,这种“善意的谎言”你仍可以撒,但你想没想过一旦败露后会不会伤害感情?谎话太多你累不累?你有没有更深入反省一下,为什么很正当的事却要谎言——哪怕是善意的谎言来掩护呢?这是不是说明你和对方还是彼此缺乏信任?或者就是你自己心里有那么一点不踏实的东西在作怪?

有一个外国作家说:“无害的谎言说多了也会有害。”所以,所谓“善意的谎言”能不说还是尽量不要说吧!

兵书上讲:“兵不厌诈。”三十六计里也有“瞒天过海”一类计谋。这本是处理生死相斗的敌我之间的矛盾时采用的谋略。但现在却有许多人将之用到了处理与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客户、生意伙伴的关系上,甚至有专门讲述这类“办公室兵法”或“职场谋略”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书架上。这是真正令人心寒和恐怖的事情。如果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都成了敌我关系一般,人与人之间除了欺骗、说假话谎话,就没有真诚可言,那我们还怎么生存,我们的后代还怎么生存?人类社会靠什么来维系?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我们必须使世人能够诚实,我们才能诚实地对我们的孩子说:诚实才是上策。”

诚实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诚实应该从教育我们的孩子做起,诚实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原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满腔热情地赞扬过一个叫平老静的老者,称他“平凡而伟大”。平老静当年在河北保定开一家肉包子铺。他拿了渡金的镯子去当,赎回来的是真金镯,就去当铺还掉。大家都知道平老静是诚实人,都去他的铺子买包子,生意兴隆。这就是社会对诚实的认同。也就是《围炉夜话》里说的:“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

要做到诚实,就要淡泊金钱名誉一类繁华时尚。如果对这些东西孜孜以求,就会泯灭良心,不讲诚实,就会变为小不老实直至大不老实的人。而诚实则不但使你求得良心的平静,也能帮助你获得他人的信任,帮助你事业的成功。

阿·因佩拉托雷是美国曼哈顿航运线的老板,还兼着一家卡车运输公司的总裁。他回忆自己10岁时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1935年。那时他在一辆大运货卡车上工作,每天要向100家商店递送特别食品,干12小时工作只能挣到一个三明治、一杯饮料和50美分。在没有食品递送的时候,他在一家糖果店工作。一天,他在桌子底下拾到15美分,他交给了老板。老板承认,这是他故意放在那儿的,是为了看看他是否诚实。后来,他一直在那家糖果店工作直到上完高中。阿·因佩拉托雷说:“我知道是我的诚实使我在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保住了自己的工作。”他说:在以后他干过很多工作,直至当了老板,但他一直记得自己在糖果店学到的那一课,“它是使我同别人一起工作、创建事业,并最后使我生意成功的关键”。

19世纪的美国剧作家沛恩说过一段话,让我们来记住它。“当你要说话时,你一定要说真话;模棱两可的话是谎言的半途,说谎则是到地狱之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