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寻找人生的支撑点
37438800000030

第30章 习惯造就美好人生(5)

“啊,我晓得了。”那个职员心中明白了,“‘红油’是在过去那个圆房子的油池里。”他说道。

于是麦卡罗又在那滚烫的焦煤小路上走了一里之远。那里的人告诉他“红油”并不在那里,而且不晓得究竟是在哪里,最好到站长办公室里去问问,于是,麦卡罗又提起脚走了。在火热的太阳下,他就这么走来走去走了一整个下午。最后他觉察不对了,便跑去问一个年老的工程师,这个慈祥的老工程师很怜悯地望着他说:“孩子呀!你不晓得那红光是玻璃映出来的吗!你现在回到工头那里去和他理论罢!”

那个工头不晓得他是和纽约电话公司将来的总经理开玩笑,也不晓得这孩子将来手下所用的职工有6万人之多。麦卡罗得到这次教训后,就发誓以后绝不像呆子般被人玩弄了还不知道。他决心将来做事要把眼睛耳朵打开些,而且脑袋瓜也不再只是用来放帽子的。

麦卡罗得到了另一个很重要的教训——虽然不埋怨人,但绝不可太信任人。当然他也并没有陷入另一个极端——对于人人都猜疑。

批评我们的人无论其动机是怎样的恶劣,都不应对人产生猜忌心理,以为人人都是自己的仇敌,这是相当危险的。

大人物难免也要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无理由的侮辱,以及恶意的诽谤。人人崇拜的民权主义的偶像杰弗逊曾经毫无防备地被人用泥团打过。一个为公家做事的人,如果不受当时人们的侮辱和嫉恨,便不是一个政界的大人物。

人人都是有仇敌的。大人物所树立的仇敌恐怕要比一般人多。不过敌人的数目多少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伟人常能利用敌人的攻击来更好地看清楚自己。

敌人的批评,多半是对的。可有些人就以为无论自己对不对,总要设法来替自己辩护,于是渐渐养成一种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观念。“硬头皮的人总是那些思想简单智力有限的人。”

美国救生圈公司的副总经理兼美国航业救生公司的总经理查理·皮兹某次不得不开除一个很有希望的青年高级职员,因为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这个青年是由一个小徒弟升上来的,因为他的才干很好,而且受人欢迎,所以升得很快,一直升到该公司工程估价部的主任,负责该公司各项工程的估价。

有一天,一个速记员查出了他的估算中算错了2000元,于是把详情呈报上司。后来这件事传到皮兹那儿去了。

这年轻主任听说之后,勃然大怒。这个速记员不应该检查我的核算。他气愤地说,“他也不应提出来。”

“但是你承认你的核算是错了,是不是?”皮兹问他。

“是的。”他说。

“然而你以为速记员还是不应该说出来,而公司应当受损失以免有伤于你的威严吗?”

这个青年主任认为应当是如此。

皮兹便规劝他。说他如果再这样做,就很难成为一个干大事的人。后来这件事渐渐在大家的脑海中消失。大约过了一年之后,这个青年主任报上去一个美国中西部某项工作的20000元估价方案。其上司仔细校对他的核算,觉得这数目应当再加一倍。这事又呈到皮兹面前来了,于是皮兹再度叫他前来。你想他对皮兹说的是什么话:

“我晓得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想用这项工程来陷害我。你上次恨我,于是这次特别请了工程师核算,故意扯我的后腿。我的计算是对的,你在蔑视我的能力。”

皮兹回答说:“那么,好,你自己去请几个工程师来计算罢,看看结果如何。”

最后他承认自己的计算是错了,皮兹便对他说:

“现在我们只能各走各的路了。因为你不能接受公正的批评。”

像这个青年的这种态度,实在要不得。把自己的任何错处都归咎于别人,以为别人有意倾轧自己,并时时刻刻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已是完美无缺的,便不必再求什么上进了。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观念,他在世上将无任何地位可言。

别人的批评是极可贵的,可以显示出你正处于什么地位,但你切记不可在那个地位上停着不动。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要欣然接受并作为你前进的向导,不可作为你失败的遁词。

要以客观的态度来衡量别人的批评。不要衡量其究竟伤害你到什么程度,或是别人批评你的动机究竟如何。

利用别人的批评来看清自己的行为,看出你究竟是对还是错。如果你是错了,便修正过来;如果你本来对的,便不必牵挂着别人批评而感觉不安。

听到别人批评的时候,不要养成一种感觉自己是受了羞辱的习惯。无论怎样,如果你的仇敌能指出一条路打破你的自负心,使你能够改进,那么,他实在是帮了你的大忙。

3立即开始你的致富行动

埋怨,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它既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又反映出对现实的恐惧。埋怨者总希望在没完没了的埋怨声中,能走来一位“救世主”般的人物,一下子给他们一个完美的世界。事实上,完美的世界不是靠埋怨得来的,而是靠行动,而且是立即的行动来争取的。

我们前面讲到的相当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整天在埋怨“为什么我不该发财”,到今天,他们依然没有发财,他们依然在发着几年前同样的埋怨。相反,那些不再埋怨,投身于商海的青年学子,却已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中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他们都已经不再埋怨,因为他们认清了“埋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的道理。

下海了的N君说:“我们或许是被虚幻的光环圈得过久,对既定的一些规范从未作过反方向思考。从事某项事业越久,思维定势就越强,惰性也就越大。我担心,我们这帮远离社会现实的青年学子,真要被纸上的东西泡成木乃伊了。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偏偏要我们这些吃草的人挤出奶来?那些喝奶的人又去干什么?为什么要一味鼓吹蜡烛精神,毁我自己,照亮别人?照亮别人谁来照亮我?”

W君,一位钻研元明清文学的硕士,此刻正有气无力地站在讲台上,台下100多名学生听得昏昏然。为了筹办摩托车修理部,W君已一个月没有睡好觉了,整日忙着联系店面、零件、关系、执照等鸡零狗碎之事,大有“为伊消得人憔粹”的豪情。

H君,一位专教低年级基础写作课的高校青年教师,忽地屈居下嫁到两所中学兼高三补习班的语文课,每天4节,每节10元,再加上他原来的课程,直讲得他舌根发麻,而H君却对此津津乐道。当他悠然地吸着“红塔山”的时候,大概他压根也就没有想到过什么叫误人子弟。

夏日炎炎,直烤得大地冒烟。三五个青年学子正襟危坐在一棵树的树荫底下。一张破烂不堪的书桌面前悬挂着血红的暑期文化补习班和家教联系站的字样,他们脸上终日挂着善意的微笑,向每一个行人报以深沉的注目礼,那种渴求和礼仪的目光直令每一位从前经过的人都要佯装询问一番。不知道他们的暑期文化补习班办得怎么样,也许他们每个人至少兼了4个家庭的教师,每个家庭分别去一至二晚,可得家教费60至100元不等。一个月下来,可得一笔丰厚的家教酬金。这对寒酸的学子们来说,的确充满着诱惑。

M君毕业于名牌体院武术专业。他选择了当代经商潮中特有的职业——保镖。去年夏天,他随一位服装个体户去了一趟深圳、海口,一个星期下来,净赚1000元。随后他看到保镖市场特别红火,果断地抛弃了N学府体育教师的职位,大大方方、彻头彻尾地下海了。

X君则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把钱赚得体面文雅。X君是教英语本科函授班的教师,并兼班主任。他看准一个编写中学英语复习资料的课题,组织本班学员20人为编写组,自任主编。每位参加编写者负责包销1000本,多多益善,多劳多得。“资料集”在一周内就编完,然后私下买个书号,顺顺当当地把书出了。X君只此一锤子就吃了个大胖子。至于“资料集”是否有用,是否会影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则不是X君他们所要考虑的了……

茫茫人海,到处显露着知识分子渴求致富的身影,悠悠寰宇,充溢着青年知识分子下海经商的喜悦、苦闷、欢歌与叹息。

C君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供职于一家电子计算机研究所,专业对口,领导器重,一派好兆头。1988年,他毅然辞去公职,拉起办公自动化公司的旗号,身兼经理、业务主办和推销员于一身。一年后,C君神采飞扬地跨上了SUZUKI,引擎的轰鸣碾碎了昔日同行们的疑虑、攻击和鄙视的神态。这时,C君又扩大再生产,瞄准软件市场,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实用软件。如今,C君已是远近闻名的“软硬兼施”的行家里手了。但他仍不满足,拿他自己的话说,我现在赚钱纯粹是出于一种个人嗜好。

与C君相比,L君可谓是寒酸和落魄的了。在迫不及待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操起了季节性的贩卖水果的行当。一个黑灯瞎火的夏日,L君在校园里秉烛卖西瓜。他的装束和面容完全没有古典文学硕士的那种气质。在L君的双人房间里,地上躺着一堆花里胡哨的化妆品、洗发膏之类的样品。L君每天在恰当的时候,用蛇皮袋兜着样品,招摇过市,叩开一个个商店大门。而往日与他终日厮守的线装书,此刻宣告进入漫长的冬眠期。当L君远在N市的导师得知这些情况时,直气得鼻头发白,先是痛感L君的堕落,继而大叹世风不古,斯文扫地。

Z君是从大西北高等学府学成出来的,在“胜利大逃亡”来到南方都市学府后,一样受到金钱的残酷压迫。Z君先是充当图书出版的掮客,通过各种关系,寻来辞书、词典、复习资料等撰写任务,再通过不同的渠道分派给别人写,自己却稳坐抽成,几年下来美美地赚了一笔。后来有一天忽然良心发现认为赚知识分子的血汗钱实在于心不忍,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加入了炒股大军,然而出师不利,被拦腰斩了一刀。

后来,Z君又与某官方金融机构合作,在“房地产热”中又大大地捞了一把。现在,他已是一位注册资金为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公司老总了。

行动是你改变现状的捷径,而埋怨则只能消磨你的斗志,击退你的信心。埋怨是你不敢来争取行动的借口,是来自内心恐惧的借口。

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埋怨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要增加恐惧感的话,只需埋怨、等待、拖延、推托就可以了。

伞兵教练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人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渡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发生的事’而晕倒,如果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就永远当不成伞兵了。跳的人拖得愈久愈害怕,就愈没有信心。”

“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专家,让他们变得神经兮兮。《时代杂志》曾经报道美国最有名的新闻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先生。他在面对麦克风以前总是满头大汗,一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惧就都没有了。许多老牌演员也有这种经验,他们都同意,治疗舞台恐惧症惟一的良药就是“行动”,立刻进入情况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紧张、恐怖与不安。

一般人应付恐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做”,或是埋怨这、埋怨那,即使最老练的推销员也难免。他们为了克服恐惧,往往在客户附近徘徊犹豫,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来培养自信与勇气,这样根本没有效果。克服恐惧——任何一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你害怕电话访问吗?马上就去打电话,你的恐惧便会一扫而光;万一你仍旧拖拖拉拉,你会愈来愈不想打了。

你是不是不敢做一次全身健康检查?只要你去,所有的疑虑都会消失。你可能什么毛病也没有;万一有,也可以及早发现。如果不去检查的话,你的恐惧会越来越深,直到真正生病为止。

你是不是不敢跟上司讨论一个问题?马上找他讨论,这样才会发现根本没有那么恐怖。

建立你的信心。用行动来消除烦恼。

有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作品的作家说:“我的烦恼是日子过得很快,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

“你看”,他说,“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提起精神去写,才会有写作的兴趣和热忱。”

说实在的,写作的确需要创造力,但是另一个写出畅销书的作家,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用‘精神力量’。”他说:“我有许多东西必须按时交稿,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定下心来坐好,拿一支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注意到时,便已经文思泉涌了。”

“当然有时候不用乱画也会突然心血来潮。”他继续说:“但这些只能算是红利而已,因为大部分的好构想都是在进入正规工作情况以后得来的。”

“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好了。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