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时代的弄潮儿
3744800000096

第96章 直下昌平城

南口镇处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接处。因处关沟,居庸关南,故名,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拱卫京师西北的最后一道屏障。民国元年(1912年)即成为建镇,为昌平、延庆两县共管地区,以京张铁路为界,分为铁道南和铁道北两部分,铁道南属京兆地方的昌平县,铁道北属直隶省的延庆县。京张铁路穿镇而过之后,以南口站为中心逐渐形成一个繁华的街镇。

自从进驻口北道尤其改编为混成旅以来,唐之道就在这里驻扎重兵,到了六月下旬更是以全旅会操的名义将整个混成旅都拉到这个镇子上,并时刻做好南进的准备。

通电发出后不过半个时辰,第三混成旅的先头部队骑兵营以及韩子泰的察哈尔独立骑兵营就已经越过京张铁路往昌平方向急进,而大队人马在一个时辰之后也陆续开始越过铁路线。

站在南口镇郊的一个小山坡上俯视着数千人马前进的场面,唐旅长是踌躇满志、豪气万丈,从这一刻起他唐之道正式开始涿鹿中原,成为各方都不可忽视的新兴势力。

“旅长,一团已经全部通过火车道口,二团正在通过。”参谋长徐永昌满腔热血的站在唐之道身边,兴奋的指着眼前部队说道:“照这个速度,天不黑就可以开到昌平,明天就可以兵临德胜门!”

刚接到张勋复辟电报的时候,徐永昌还在盘算着如何说服唐旅长出兵,可人家唐旅长连反复辟的通电稿都事先准备好了,简单的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之后全军就出发了。现在他都怀疑唐旅长是不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否则怎么能抢得如此先机。

“先拿下昌平再说。”唐之道表面上还是极为的淡定,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想好是直捣黄龙杀进京城,还是拿下昌平城后观望一两天再继续推进,总之走一步算一步,反正声望已经刷出来了,能刷多高,能捞多大的好处就很难预料了,不过至少一个“再造共和”功臣是跑不掉的。

“昌平城只有第十三师的一个不满编的营,估计宋营长他们就能拿下!”徐永昌笑着说道。

“第十三师主力就驻扎在北苑,离昌平也不过半日的路程而已,要是师属骑兵团第一时间增援的话极有可能和咱们打遭遇战。”唐之道分析道:“李进才可是在复辟通电里联名的,咱们不能不将这种情况算进去。”

“旅长,恐怕你太高看京畿驻军的动员能力了。”徐永昌不以为然的说道:“除非早有预谋,否则十三师至少要明天才出动。”曾在训练总监部任职的徐参谋相当清楚京畿周围这几个师的训练情况以及战斗力。

“能兵不血刃最好,都是国防力量浪费在内讧上面太可惜了。”唐之道无奈的说道,穿越一年多以来除在多伦一战击毙巴布扎布算是为国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其余时间大部分都在盘算着如何算计别人或者不被别人算计。

“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我估计铁定心复辟的也就是张勋本人和那些个遗老遗少,各方的实力派都在观望而已。”徐永昌信心满满的说道,仿佛第三混成旅一入关就天下大定了。

“希望如此吧!”唐之道笑了笑说道:“不过这次入京我就不打算再回来了。”

“旅长的意思是咱们要放弃口北?”徐永昌颇为意外的问道,这天下大小军阀无一不是将这地盘视同身家性命。如今唐旅长虽然没被任命为口北道的镇守使,可是这口北道几乎一切军政大权都被他以及混成旅把持着。口北道虽说比较贫瘠,但也有十个县近两百万人口,同时控制京张铁路的大部分路段,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可以说是扼守京西北的咽喉之地。

“不错,这口北道夹杂在直隶与察哈尔之间、紧靠京畿位置极为敏感缺乏回旋的余地。”唐之道点了点头说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此战一过直隶督军曹锟势必会做大,到时候自己一个混成旅根本无法跟人家一师两混成旅对抗,直接投靠曹三傻子想要自成体系就比较难了。

“旅长,轮到咱们旅部过去了!”周文若走了过来低声说道。

“那就走吧。”唐之道挥了挥手,跟着二团旅部直属的各部鱼贯通过京张铁路。

此时的昌平城则是另一番光景,原先的五色国旗已经被米黄色的龙旗所取代,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都毫无例外的挂着龙旗,一时间没有的也用块黄布替代着,以致于几家布行里的黄布都被抢购一空。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就是复辟中心京师也未必做得到。

昌平县衙(县府)内外是张灯结彩,五十五岁的县太爷黄忠奴身着满是褶皱的官服,满面红光的站在院子中间指挥手下的家丁们重新装饰县衙的大堂。

“老爷还是大清的官服穿着您身上更加的气派啊!”黄府的长随摸了摸脑后的辫子一脸谄媚的说道。

“这是自然,我寒窗苦读三十年才换来的。”黄忠奴摸着身上的官袍一脸得意的说道。他是前清时期的昌平县令,一见大清不行了改换门庭投靠了步军统领江朝宗,勉强保住了县令的位置,只是称呼变成了县知事,不过完全失去了前清时期县太爷的风采。

“黄三你这辫子哪里来的?”瞧着黄三拿脏兮兮的辫子,黄县令眯着眼睛说道,他准备过几天就京城活动活动说不定还能外放个知府什么的,倒是要是连辫子都没有怎么表面自己的忠心。

“小的一直心向大清,几年前剪下来的辫子一直没有舍得扔掉,没想终于又把大清给盼回来了!”黄三声情并茂的哭诉道,其实压根没有这回事,这是他在街上花了一块大洋买来的。

“是嘛?”黄忠奴疑惑的看了黄三半响的说道:“貌似老爷我的辫子当时也交给你一并保存的吧!”

“是、是、是这么回事!”黄三眼珠一转赶紧拜道:“只是小的一时也记不起来放在哪里了。”这个时候街上的辫子至少炒到五块大洋一根,自己手头一个大子都没有,怎么去搞呀!

“不管你放在哪里了,赶紧去给老爷我找去,去账房支三十块大洋。”黄忠奴不耐烦的说道:“办不好小心老爷打你的板子。”

“扎!”黄忠奴一听有钱拿,千恩万谢一番才跑了出去。他不知道他这一耽搁街上的辫子已经被炒到十五块的大洋了,还不一定有货。除了辫子,凡是跟大清搭着边的物件这价格噌噌就上去了。

“卑职见过县尊!”黄三刚走一个身着黑色警服的中年汉子快步跑了进来半跪着行礼道。

“宋局长免礼!”黄忠奴扶起京师警察局第七分局(昌平分局)局长宋褚兰,关切的问道:“交代的时候办妥吗?”

“县尊放心,全部办妥了,被子带着属下一家一家关照好了。”宋褚兰拍着胸脯说道:“现在街上所有的商铺、学校、行会都挂上俺们大清的旗帜。”

“这就好,这就好。”黄忠奴高兴的说道:“我一定向上峰为你请功。”

“多谢县尊提携!”宋褚兰一脸恭敬的说道,其实以他的官职根本不用太多理会黄县令,京师警察总监才是他的上司,可这宋褚兰原本就是个旗人对复辟这事极为热衷,因此非常愿意鞍前马后为黄忠奴卖命。

“这几天市面看紧点,碰到民党分子给我格杀勿论!”黄忠奴狠狠的说道:“本县原来几个刺头也给我关起来!”所谓刺头就是原来县里几个活跃分子,成天摆着主人姿态找黄知事等一帮公仆的茬,黄忠奴尽管恨得直咬牙可碍于民国的大势也没有办法。

“没问题,我的探子中午就派出了,祁营长那边也非常的配合。”宋褚兰点了点头说道:“民国搞了三四,搞得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百姓早就盼着皇帝复位,真正铁了心要什么共和、民主没几个。”

“这样我就放心!”黄忠奴赞同的说道:“明天一大早咱们就在这县衙搞得堂会,将四下有名的角都请来,好好的庆祝一番!”

“这些都好办,只是我属下的兄弟们加班加点,是不是该意思意思啊!”宋褚兰搓着双手喃喃的说道:“皇帝也不好差饿兵吧!”

“每人先发五块大洋,过几天局势稳定下来再多发点如何?”虽然肉疼,黄忠奴还是开口说道,逼近暂时还用得着这些警察,今年昌平的春税也刚好收完,还没有来得及解交到京兆地方去。

“那我代手下的兄弟们谢过县尊了。”宋褚兰赶紧拜谢道,所谓过手三分肥,他手下可是有两百多警员,每人头上扣下两块大洋就是五百大洋了。

“老、老爷,不好、大事不好了!”黄三一路小跑的奔了回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喊道。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的辫子呢?”黄忠奴一见黄三两手空空不悦的说道。

“老爷,外面的部队打进来、打进来!”黄三稍稍喘了一口气急切的说道:“真的打进来,祁营长的兵都往城外跑了。”

“什、什么!”黄忠奴脑子是一片空白,难不成大清刚起来又要倒下了,十多分钟之后他就被宋化龙的骑兵营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