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十大奇案
3746200000018

第18章 麻城涂氏杀妻案(18)

户部尚书史贻直,接到上谕后,只用四天工夫就赶到了武昌镇。他到任后并没有像其他总督那样,今天传藩台,明天传臬司,而是悄悄地躲在一间幽静的小房子里,仔仔细细地看了三天案卷。凭着丰富的阅历,很快发现了案卷中的漏洞。

首先,在作为物证的一束头发中,他发现有几根斑白的银丝,而案卷中说被杀的杨氏是一位24岁、十分姣美的少妇,24岁的人怎会生出白发?他对头发是否剪自杨氏发生了怀疑,继而细审血衣,又找出了破绽。从血衣的质料看,经纬网络完整,好像并没有在土里埋过多长时间,但从案卷看,它又分明是被掩埋了一年有余,麻城地区本来多雨,血衣埋得又很浅,一年之间竟没有沤坏一点,岂非咄咄怪事?有了这些疑点,史尚书开始接触有关人员了。他先悄悄地派人将涂如松的老母请来,刚一见面,就发现这位六十开外的老妇人,头上缠着一块绸巾。七月炎夏,骄阳似火,她头上包着绸巾,显然是为护住头发上的缺陷。史尚书故意从头发谈起,只三言五语就触动了涂母的伤怀,她伸手将绸巾摘掉,露出了被剪的头发。史尚书自然明白了,好言劝慰以后,老人又说出了书吏李献宗之妻剜臂染血衣之事,史尚书一一牢记。送走了涂母,他并不急于召两省大员会审,却悄悄地把几名从刑部借来的缉事能手派往河滩附近,暗中寻访一名在两年前死亡的男童。三天以后,就查得了实信,举河岸边富户黄得功,有一个十分聪明的书童,两年前得急病而亡,黄得功把他草草埋葬在河滩上了,不想由于埋得浅,被野狗扒了出来。地保发现后曾传人去认尸,当时黄得功去武昌经商,没有赶上,等他回来后,书童尸体已被高仁杰断为女尸,黄得功怕得罪新任知县,一直不敢声张,但心里却暗暗好笑。不想这次史尚书派来的差役,偏要寻根问底,找到黄得功头上询问书童死后的埋葬场所,黄得功才将真相讲了出来。

史贻直把这些查得实实在在的证据拼集在一起,认为审理此案已经有了充分把握。这才打开辕门连日传见两省官员,自藩台、臬台乃至道员、县令,凡认为与此案有关的,他都一律详细询问,特别认真地听取了蒋嘉年、陈鼎、高仁杰、汤应求的意见,几家的谈话一经对照,真伪已然分明。史贻直决定按皇帝的谕令,在八月初正式汇同藩臬两司及省、府、县三级官员正式审定这桩拖了一年多的疑案。

两省官员会审,在湖北省算是头号新闻了。开审那天,武昌镇上万头攒动。那些听审的乡邻、百姓,有的从百里以外赶到省府听候信息,有的甚至特地是从河南、安徽等地赶来看热闹的。总督衙门前,警卫森严,三步一卒,五步一岗,还有一队队的巡逻兵丁来回游动着维持秩序。所有人犯、证人、当事人都被按次序传进大堂,只听得大堂之中不时传来惊堂木响,主审官员严厉的斥责声不绝于耳。审讯从早晨卯正时刻起,直延续到日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