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书生
3757700000038

第38章 大姐一家(修)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尽管张义珍一再强调夏书信天赋异禀,是修习张家这门祖传内家养生术的最佳人选。

但是,刚开始修习的时候,夏书信还是深深的体会到了隔行如隔山的巨大压力!

初始时,整天面对着一段段极为拗口深奥的口诀和各种复杂之极的气、脉之说,夏书信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已经是负值了。

要不是有“青春不老”这个未来红利在时刻诱惑鼓励着他,他真怀疑自己会不会半途而废!

好在天道酬勤,经过数天没日没夜的自我苦修、体悟以及张义珍不辞辛苦的教导、示范,最近,夏书信终于在某一刻忽然顿悟了。

至此,他才算是正式踏入了修习“太清存神炼气诀”这部内家养生术的正轨。

按照张义珍的说法,入门之后,夏书信只需按部就班坚持不懈的修习下去,该会发生的奇迹自然会水到渠成的出现。

尼玛,孙思邈果然不愧是传说中活了一百五六十岁的活神仙,他的智商恐怕至少得是五百,不然他怎么能整出这么一部变态之极的内家养生术?

几乎每次想起这部内家养生术的创始人,夏书信都忍不住吐槽一番。

就在夏书信修习内家养生术有了决定性进展的同时,这天,夏家忽然迎来了两个来自青浦县青龙镇的亲戚。

夏大海和徐三凤夫妻俩一共育有七个孩子,四男三女。

最大的孩子,也就是夏书信的大姐夏香梅,在十多年前,嫁给了本府治下青浦县青龙镇与其年龄相仿的秀才王德志为妻。

夏香梅的性格有些像老娘徐三凤,做起事来有点风风火火、特立独行。

据说,当初她与王德志相识相爱,还是这个年代极为少见的自由恋爱。

在这个包办婚姻横行的年代,想要自由恋爱自然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据说,这两人当初的恋爱就遭遇了不少坎坷,其过程听起来都快赶上《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这对痴男怨女的曲折离奇了。

幸运的是,两人最终还是像崔莺莺和张生那样有成人终成眷属了。

只是王德志可没有张生那样可以考中状元的好运。

王德志是十五岁时中的秀才。

在以后的十多年间,他虽然一直发愤图强、日夜苦读,以期能在科举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但是他的运气实在太差,十多年下来,他是屡试屡败,再也没能获得突破。

直到去年他去世时,依然只是一个秀才出身。

话说王德志所在的王氏家族在青龙镇还是个很有威望的大家族。

不过,由于王德志只是王氏家族中一个普通的旁系成员,所以即使他有秀才功名在身,平时也不受家族重视。

家族不重视他,他自然无法分享到家族的红利。

因此,可以说,王德志其实就是一个穷秀才。

王德志家经济状况不好,夏香梅嫁过去后,日子自然过得就清贫了。

不过,由于小两口夫妻恩爱,尽管家境不太好,他们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有滋有味。

两人结婚后,一共育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两个男孩是双胞胎,哥哥叫王泽生,弟弟叫王泽济,两人今年都是十四岁,比他们的小舅夏书信还大上一岁。

女儿最小,叫王泽慧,今年只有八岁。

本来,从明朝读书人传统的人生道路来看,王德志虽然十多年没有考中举人,但是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估计还会一直坚持不懈的考下去,直到他考中或者实在是考不动为止。

然而,去年那场两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却突然改变了王德志的人生轨迹,也突兀的改变了夏香梅及其三个子女的生活状态。

在去年那场大洪水中,王氏家族族长之孙不小心被洪水冲走,恰逢其会的王德志二话不说就跳入水中去救人。

最后,族长的孙子得救了,王德志却不幸溺水而亡。

去世时,王德志只有三十一岁。

无需多言,王德志的英年早逝,对夏香梅及其三个孩子来说,肯定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巨大噩耗和沉重打击!

不过,擦干眼泪之后,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

由于王德志是在水灾中救王氏家族族长的嫡长孙而去世的,所以在王德志去世后,夏香梅和三个孩子受到了王氏家族的特殊照顾。

王氏家族不但每月会发给夏香梅一份五两银子的月例,还特意划拨了十亩不用交税的良田给夏香梅耕种。

有了王氏家族的特殊照应,夏香梅带着三个孩子的日子慢慢开始好了起来。

王德志一生醉心科举痴心不改,作为他的两个儿子,王泽生和王泽济两人自然也毫无例外从小时候开始读书时便立志科举了。

说来事情非常凑巧,万历三十七年这一年,不但夏书信和夏书礼哥俩参加了本届童子试,他们远在青浦县的两个外甥也同时参加了这次松江府统一安排的童子试。

当然,和后世不准异地高考一样,童子试也是不准异地参考的。所以王泽生和王泽济兄弟俩一起参加的是青浦县举行的年度童子试县试。

在这场县试中,他们兄弟俩双双被青浦知县取中,获得了晋级参加府试的资格。

一门兄弟俩双双考中,这在当地还成了一段佳话。

在这次青浦县的县试中,一共取中了二百六十八名。王泽生中了第六十一名,王泽济中了第八十七名。

从名次上来看,王氏兄弟俩的成绩都很不错,有很大几率能最终考中生员。

由于夏家和王家相隔较远,明朝又没有高速公路,两家来往一次非常不易。

因此,自从上次夏家人去王家参加王德志的葬礼之后,近几个月来,两家彼此都没有再走动过。

这次童子试,王家和夏家甥舅双方都知道对方报名参考了。但是考后,双方的成绩究竟怎样,一时半天彼此都不太清楚。

直到最近,夏书信中了上海县县案首的消息经好事之人传到青浦县之后,夏香梅一家人才知道此事。

自己的亲弟弟县试中了县案首,夏香梅自然万分高兴。

本来,她想自己亲自回娘家一趟来向弟弟道喜的。不过,由于正值春耕时分,王氏家族分给她家的十亩良田需要及时播种。因此,她就无法成行了。

王泽生和王泽济兄弟俩与夏书信虽然身份上是甥舅关系,但是由于彼此年龄相仿,知趣相投,所以自小他们的关系就很要好。

这次县试后,兄弟俩也是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小舅和二舅究竟考的怎么样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传来的消息竟然是小舅夏书信考中了上海县县案首!

听到如此好消息,哥俩自然十分高兴,纷纷为小舅叫好!

按照惯例,县试之后,被取中的儒童一般都会猫在家里,为两个月后的府试做各种临考冲刺。

王氏兄弟俩本来也是要在家里为接下来的府试做准备的。但是,一听到夏书信中了县案首的好消息,他们就坐不住了。

正好此刻夏香梅回家省亲的计划无法成行,兄弟俩便跟娘亲说,他们愿意代娘亲去给小舅贺喜,同时,他们也要为接下来的府试向小舅取取经。

让儿子们和身为县案首的弟弟在一块儿学习一下,夏香梅自然是十分放心的。

她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

于是,第二天,王泽生和王泽济兄弟俩便从家里出发,坐着顺道的马车,向上海县的夏家这边赶来。

经过差不多一天的赶路颠簸,王氏兄弟俩终于在旁晚时分来到了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