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之昭烈再兴
37624200000091

第91章 骑军事定

有了陈到的一番恰到时机的“引荐”,刘备欣然说道:“叔至所言着实有理,在宪和被调配为汝南郡丞一职之后,军需官之职却是到如今都暂时空缺的,而且如今的郡府仓库,也是暂时缺乏合适的人员管理。”

然后对着苏张略显歉意地说道:“二位经营自家生意多年,计算管理方面的经验定然是丰富无比,对于军需、郡库方面之职必然能够胜任,只是这官职,的确是不大,不知二位可否屈尊啊。”

刘备的这个提议,对于苏张二人来说,的确是有些吃亏。因为就算他们二人成为了刘备手下的官员,也不可能像其他官员一样获得比较安定的生活,他们可是清楚的很,刘备如今能够接纳他们,只是因为他们手上掌握着战马的资源。

所以,他们在上任之后,基本也是要像以前一样,往来奔波于河套与大汉各地之间,而且,还不能赚钱……

然而对于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提议,苏张二人却是欣喜不已。他们二人如今已然临近四十不惑之年了,在汉末这个人均寿命只在五十上下的年代里,他们也是该为自己的家人考虑自己死后的未来了。

虽然他们的资产的确是不少,如果实在安定的盛世,就算是子孙惫懒成性,丝毫不劳作,也是能够养活几代人的了。

但是,现在可不是盛世,看看死在汝南、南阳、冀州等地的富商,比他们家大业大的多得是,但是结果怎么样,还不是弄得个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虽说黄巾之乱已然是平息了,但是将来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如果朝廷再这么腐败下去,搞不好还真会再来一次农民起义,到那时,只怕他们两家,也会遭到祸端。

所以,他们现在想的,不是那亿万的资产,而是为自己的子孙,找一个强大的靠山,而刘备,就是他们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听得刘备稍显歉意的话,苏张二人立时站起,躬身说道:“苏双(张世平)愿供太守大人驱策……”

在苏张二人正式上任之后,二人也是十分清楚自己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在将郡府和军队中的一干事务托付给自家的亲信之后,就又带着自己的人手前往河套地区购买刘备所需的战马去了。

而且,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二人还将家中的大半财物,都尽数资助给了刘备。因为,现在汝南的财政还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重建六座县城,花费了刘备大量的金钱。

毕竟现在苏张二人乃是官职了,现在他们要做的可是为军队添置战马,可不是自家做生意了,所以说,这买马用的钱,当然是得用“公款”的。不过,以刘备现在的经济,还真买不上几匹马。

虽然有曾经从黄巾那边“偷”来的大量财物,但是这些都是不能见光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放在郡府的仓库之中,一直都是由关羽代为保管着。

……

面对苏张二人的慷慨解囊,刘备心中既是感激又是羞愧,不过他身上肩负着刘宏赋予他的巨大责任,他必须在短时间内累积起足够强大的力量,能够震慑那些不轨之徒的力量。所以心中虽然是万般不愿,他还是厚着脸皮手下了苏张二人的资助。

……

翌日,苏张二人就朝着北方出发了,不过关于战马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

要知道,战马在汉朝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有了足够的战马,就能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军,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相当于现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此次苏张二人前往河套换取马匹,可是带了足够的物资和人手,根据苏张二人的估算这次他们可以从河套带回千余匹能够作为战马的马匹。这么大手笔,这么可能瞒得过朝廷……

大家可能会有所疑问,刘备作为大汉的高级将领,买几匹马组建一支骑军不是很正常的吗?

其实,这是不正常的,的确,刘备是被陛下亲封的讨寇将军,不过在汉代,将军的职位是不常设立的。就比如刘备的这个讨寇将军,在汝南黄巾还没被平定之前,也就是“寇”还在的时候,刘备的这个将军头衔确实是拥有很大权力的,当然,其中也包括扩军和增强军队武装的权力。

但是现在,黄巾已经是平定了,也就是“寇”已经是不存在了,这讨寇将军也就只能是有其名无其实的虚职了。所以说,刘备现在的做法,的确是有点越权的嫌疑了,搞不好在别人眼中,就会成为谋反的罪证……

不过这一点,却是难不倒陈到,你不是说我组建骑兵威胁朝廷吗,好,我不组建,不过我仍旧买马,将马匹圈养起来,就说是想在汝南组建一个马场,然后对各地出售,填补汝南财物空缺,不分配到汝南军队里。

士兵有了马才叫骑兵,现在士兵没马,你们也就没什么好说了的吧。

陈到的办法的确能堵住悠悠之口,但是刘备真正的目的,的确是想要组建骑兵,现在被你陈到这么一搞,这骑军也不就泡汤了嘛。

陈到说没关系,这张飞手中不是还有三百匹战马吗,只要在军中挑选出骑兵人选,然后用这三百匹战马轮流训练,等到将来事情有变,只要将马场里的战马拉出来,我们的骑军不久立马就组建完毕了吗?

陈到这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得到了刘备等人的一致赞同,几日之后,刘备为了不引起朝廷的怀疑,也是为了不引起过多的误会,便提前将奏章发往洛阳。

出乎意料的是,刘备的这次大胆提议,朝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于是刘备买马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地通过了……

三月之后,大地回暖,春暖花开,流落于各地的汝南百姓纷纷赶回自己的故乡,原本清闲的陈到等人一下子就忙碌了起来,率领军队维护官道上的治安,保证百姓能够安全地迁移到汝南各县。

然而也就在这时,由袁平带领的袁氏一族,也是来到了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