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全书
37995000000032

第32章 离娄章句下(2)

成功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了奋斗和坚持就是选择了成功,而不作这个选择便是选择失败,所以失败也是一种选择。

人生不过是一连串选择的过程,从你早上起来要穿哪一套衣服出门开始,你就在选择;中午要去哪里吃饭,你又在选择。女孩子有众多的追求者,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到底是哪一位男士比较适合自己,这需要选择;男士找伴侣时也需要从女孩子中选择。选择有大有小,但每日、每月所有的选择的累积影响了你人生的结果。

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作出对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作出错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若想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我们必须降低错误选择的出现几率,减少做错选择的风险。这就必须预先明确你人生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为这个结果而作出所有的选择。明确你人生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这本身又是一个选择。

有的人希望工作更顺利、更快乐,但他总是在做他不喜欢的工作,这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明明可以换工作;有的人希望身体更健康、更强壮,但他总是说他没有时间运动,导致身体虚弱,这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明明可以抽出时间来运动;有的人希望家庭更幸福、小孩更听话,但他总是跟太太吵架,导致小孩学业跟不上,这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明明可以控制情绪,并花更多的时间教育小孩;有的人希望人际关系更好、朋友更多,但他总是不肯主动与人交往,这也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可以让自己多交一些朋友,但他不去交;有的人希望赚更多的钱,却不肯努力工作,这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明明可以利用抱怨的时间更努力地去赚更多的钱,但他却不努力。

美国小伙子杰克看中了韩国姑娘金善姬,便一直追着不放。最后,金善姬辞掉了工作,跟杰克结了婚,去美国定居了。

“我放弃了那么好的工作,远离父母跟随你到美国来,这可是我为你作出的牺牲呀。”金善姬说。她以为这样说能把杰克感动,没想到杰克这么回答她:“我不认为这是什么牺牲,在我看来这只是你的一种选择。”

金善姬后来才认识到,美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只会尊重你的选择,而不会承认你的牺牲。这就意味着:你作出的所有决定,都必须符合你自己的心愿,符合自己的心愿才能成为自己的选择。这样与人打交道,才会拥有真正的平等,同时也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杰克是一位通晓六国语言的医生,在美国很容易赚钱的,他工作一小时就有80美元的收入。但是金善姬却跟国内的朋友说:“我必须工作,必须学会自己赚钱。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就不可能作出真正符合心愿的选择,也就不可能赢得他长久的尊重。”最后,金善姬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作正确的选择与决定,有些人作错误的选择与决定,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们有权选择,或是轻易将选择权拱手让人,因而不能走上成功之路。为此,明确想要的结果,作出对的选择,才是人生要务。

[原文]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译文]

孟子说:“议论别人的不好,由此引起的后患该怎么办呢?”

[延伸阅读]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我想,这也正是人的劣根性所在。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有人专以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为乐趣,那么用长舌妇来形容他再恰当不过了!

孔子有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我们也曾给这种道听途说者送了一个称号,叫做“小广播”。与小广播相比,长舌妇如何?小广播不一定是长舌妇,但长舌妇十有八九是小广播中的一员。小广播免费直播消息,义务广告,以先听为快,以消息灵通为荣。无聊!长舌妇东家长、西家短,以窥人隐私为快,以暗箭伤人为乐。可恶!小广播愚,长舌妇恶。如果说,对小广播,我们要告之以“且住,且住!”那么,对长舌妇,就应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

呵呵,千万别嫌说话不中听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原文]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译文]

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的事。”

[延伸阅读]

君子不做过分的事,样样事情都处置得恰如其分,如果做事过了头,就和不做是一样的,即孔子所谓“过犹不及”之意。

鲁哀公请孔子从弟子中推荐人才。孔子在撰写(题名录)之前,分别与弟子交流认识。

子贡问老师:“颛孙师和卜商两个人比较,谁贤能些?”

孔子说:“颛孙师过了一些,卜商稍嫌不足。”

子贡接着问:“如此看来,还是颛孙师贤能一点?”

孔子肯定地说:“过犹不及。应讲一个度,太过和不足同样不可取。”

子贡说:“我明白了,老师讲‘过犹不及’,是说超过事物的一定界限和未达到一定界限同样不好。这是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孔子点了点头,接着又补充道:“在贤能方面,我说他俩过犹不及,是说各有差距。但从主要方面看,这两个学生都是比较贤能的。”

在孔子提交给国君的《题名录》中,共推荐10人,颛孙师、卜商、子贡名列其中。

十一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

孟子说:“作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言谈不拘泥于守信,行为不拘泥于果敢,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延伸阅读]

君子的行为准则是义,大义所在,其他一切都应依从它。这当然不是说守信、果敢都不重要,而是因为讲义的人通常都是守信、果敢的人。

义是一切人性优点的基础。当代,义依然是人的行为准则,一个人讲不讲义,守不守信用,是有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亦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人们对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成功很感兴趣,当被问及什么是他创造了亿万财富的秘诀时,王永庆答道:“我啊,其实长得也不英俊,最要紧的是诚信待人。如果你失去诚信,你周围的人迟早会离开你。一个企业不只是靠一个人,是靠大家的。单单你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没有用。历史上项羽力能扛鼎,非常能打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这就告诉你,一个人再有魅力,也成不了事。你要以诚待人,有好的管理,有好的人员,有好的制度,每个人都帮你的话,你一定能成功。”

身为公司或企业的老板,如何使员工更卖力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暂且不论公司的形式或体制,只要老板的心里保持着诚恳的态度能,便能使所有的员工更加勤勉。如果拥有一两万名员工,这样做还不够,必须有诚信的态度;而拥有5万名员工时,甚至更要有仁爱,否则部下很难发挥其优点而更卖力工作。

十二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

孟子说:“高尚的君子,就是没有失去婴儿一般淳朴之心的人。”

[延伸阅读]

孟子说的情况是老顽童吗?绝对不是。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不失婴儿一般淳朴之心,就是要保有人性最初的纯真、善良、宽容。而童心未泯,纯真不伪,本色自然,则是其外在表现。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其原因是因为他不斤斤计较于一己之私,一孔之见,而能够保全自然无伪的本色,永远以一种童心般的新奇和纯真面对这个世界,因此能够以开阔的心胸来接人待物。

道学的鼻祖老子说得更妙:“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同时他还说道:“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你看那众人相迎熙熙攘攘,好像赶赴丰盛的筵席,又像春天去登高眺望。只有我淡泊而无动于衷,就像那天真可爱的婴儿一般。说得多好!

老子的本意是主张返璞归真,淡泊致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与孟子此章的思想倒有异曲同工之妙。总的来说,真正伟大的人,从不患得患失,把事情想得很复杂,而是能够保持一分童心,成为一个童心未泯的智者。

十三

[原文]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译文]

孟子说:“奉养健在的父母是人间常事,只有给父母送终安葬办好丧事才可以算作是大事。”

[延伸阅读]

此章突出的是丧礼在礼制中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善待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做人的良知,很多人为自己没有机会侍奉父母而抱憾终身。

有一名演员在电视台做访谈节目时说,年幼时,懵懂无知顶撞过父母;成年后,为事业拼搏疏忽了父母;年富时,事业有成,可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说着,他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遗憾的事,有一天,当我们站在父母的墓前,咀嚼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哀,这种遗憾的况味是如此凄凉,如此无奈。

我们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我们总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机会多多,可是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忘了人世间有太多的偶然和遗憾。它们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它们都将永远啃噬你的良心,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孝敬父母,我们不要等,父母要求我们的并不多,我们能常回家看看,常问候他们,陪陪他们,他们就会很高兴了。

十四

[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译文]

孟子说:“君子用高尚道德来加深造诣,目的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延伸阅读]

当今社会,非常流行深造。但是很多人深造都是为了随大流,最终学无所获,深造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孟子所提倡的深造,是为了自己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为了证明给他人看。简言之,自得是内功,而不是招式,更不是花拳绣腿。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招式是做得像模像样,但内功却丝毫也没有。所以,一旦过硬检验起来,他就只有溜之大吉,这是相当典型的例子。现代学者莫不以南郭先生为耻,而其行为类似南郭先生的却不在少数。他们或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或是“拉大旗作虎皮”,以“名人”装点门面。其招式花样翻新,不一而足。其本质都在于不求自得而求得之于人,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而不怕自己没有才能,与孔子所说“不惑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的精神恰恰背道而驰。孔、孟论学问之道,用心良苦,读书人都应该反省,千万不要误入歧途才好!

十五

[原文]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译文]

孟子说:“广博地学习而且详尽地解说,目的是要融会贯通后回归到精辟简约的境界。”

[延伸阅读]

实际上,针对颇多问题,我们都是越说越糊涂。比方说,“人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不说人人都明白,一说人人必定糊涂。因此,博学详解不是为了炫耀渊博,故作深刻,而是为了深入浅出。

真理原本是十分简约的,却因为所谓“饱学之士”的炫耀门楣,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奥了。

“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是我们时常能够听到的抱怨,或者说幽默的回答。如果这抱怨发自一位勤勉的学生之口,那老师恐怕真要额头出汗,无地自容哩。

正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解归于简约。博学详解只是手段而已,回归简约才是根本目的所在。教学如此,演说如此,人生世事无不如此。

十六

[原文]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孟子说:“用自己的长处去折服他人,未曾能使他人折服;用自己的长处去仁爱、教育他人,然后才能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不心服而能够称王天下的,还未曾有过。”

[延伸阅读]

“养人”何以养?即让人心口皆服,可见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实在是不可小觑。身为教育家,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对于教育都十分重视而身体力行。因为,不管你有多么好的思想,多么好的兴国安邦的方略,多么的“善”,不通过“养人”——教育和培养,怎么能够让人们理解并且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实在是妙不可言。当今社会,无论哪个国家,时时都在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也正是因为此。

十七

[原文]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译文]

孟子说:“言谈不符合实际情况是很不好的。这种不好的恶果,将由那些埋没贤才的人来承担。”

[延伸阅读]

识人,是做事的关键,更是成功的根本。孟子在这里亦是批评那些埋没贤者的人。

赵蕤说:“知人,是王道;知事,是臣道。”申郧说:“领导要明了用人的道理,大臣要明白知事的道理。十问十答,百问百答,是为臣之本。”可见,识人善用,是多么重要。

当然,做事时的识人之术,绝非市井流传的“看相术”、“算命术”。做事只凭看相、算命来决定任用哪个人才,事业一定会失败。有人为此感叹道:“做事在于获得人才,可是获得人才难。说获得人才难,不是说人才难得,而是识人才难,知人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