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38012000000029

第29章 交际圈中易看人(2)

(5)嘴角眉毛都有笑意

这一类型的人对生活充满自信,他们精力充沛,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他们感情丰富细腻,做事坚决果断,忠于职责,诚实守信。有安全可靠感,容易被人接近。

(6)嘴形弯成“(”形

这一类型的人,爱好思考,但疑心很重。他们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通常会英雄气短,个性空虚寂寞,感受性强。

(7)缩着嘴

这种人生性自卑虚荣心又强。怕别人指点批评自己的缺点与过错,时常掩饰己过。常通过略施小恩小惠来换取友谊。

(8)用手掩着嘴巴

这种人个性沉默寡言,内向安静。他们有神经质,爱挑剔。为人拘谨,害怕别人提意见。

(9)张嘴大笑

这样的人为人光明磊落,公正,性情温和,拥有恢弘的度量,知足常乐。他们能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坎坷。

(10)笑时牙床露出

这样的人往往出身低微,又渴慕虚荣。他们有明显的自卑感,喜欢浮夸,做事不稳,失败较多。

(11)笑时眼角鱼尾纹多

笑的时候眼角有很多鱼尾纹,这种人往往操心劳碌,必须负担家庭生活及子女教育,而且性急暴躁,易发脾气。眼角的纹尾往斜方向扬起,这是有四代同堂的福气,能够尽享天伦之乐,家人幸福美满。如果笑时,鱼纹尾向下垂,那么其感情道路不平,婚姻有波折;已成家者,终日为生活劳碌,心力交瘁。笑的时候,额头上有小皱纹的人也属于一生操心劳力的人。

(12)只有眼睛在笑

这类型的人对一切事与情况都能够胸有成竹,及时采取果断应变的措施。蔑视其他人,个性自负聪明,有远见。

(13)笑时整个脸都在笑,眼睛眯成缝

这类型的人情绪丰富,态度直率,待人热情好客,重视友谊。对待生活乐观积极。对财富比较随便散淡,不善理财,往往浪费挥霍。

(14)笑时眉毛向上扬

这种人属于杞人忧天、自找麻烦的人。他们平时看起来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动作缓慢,多愁善感。

(15)皮笑肉不笑

这种人冷酷,毫不动情,在他们的世界里理智绝对占上风,个性沉着冷静,做事审慎小心。

(16)抑制笑声

这一类型的人聪明,冷酷精明。他们容易以我为中心,很少为他人着想,也不体贴别人。甚至别人对他的关爱,也无动于衷,心肠又冷又硬。

(17)笑比哭难

有的人明明是在笑,却是一副哭脸。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身体状况差,他们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心中往往一片愁苦,无人倾诉,生活处境不佳,愁苦时常相伴,笑声听起来犹如哭声。

(18)乐不可支

有的人笑时伴有前俯后仰的夸张动作,带有这种情态的人是十足的乐天派。他们的性格积极乐观,生活随意,无忧无虑,就算是遇到挫折坎坷也会有勇气积极面对。常常不拘小节,是一个有魅力有个性的人,活得轻松快乐。

(19)先笑再说话

有的人还没开口讲话便笑容先出来了,或者在不该笑的场合下就笑了。他们的个性大多有很强的自卑感,缺少自信心。他们不善言辞与交际。

(20)纵声大笑时忽收住笑声

这一类型的人家境通常卑微,感情有过创痛。他们虽然都很聪明,但通常是英雄无用武之处,为人处事小心谨慎,通常会反思与检点自己的行为,属于容易自省的类型。

4、言辞恭敬透露真想法

客套语在人际关系中时常被人们所使用,客套语是人们待人接物礼貌的象征。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客套语要运用恰当,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说明此人别有用意。

有些人喜欢用过度谦虚的言词谈话,他们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等。

使用过多的客套话,也不一定完全是表示尊敬的意思,通常也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的因素在其中。他们是在有意无意中将他人与自己隔离,具有防范自己不被侵犯的预防功能,所以才言辞恭敬。

如果是交情比较深厚的朋友,却还在不停地使用客套用语时,他们很可能在别人的面前,内心感到非常的自卑,或者隐藏着某种敌意。如果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亲密,却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另一个人说话,那么要提醒自己得小心了。可能在两人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

如果在交谈中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和客套话,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

如果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对外地人说话显得非常客气,也可能是他们一种强烈的排他性的表现。

虽然有些人彼此之间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但是,对方依然在运用客气与亲切的措辞,说话的语气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

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实际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企图控制对方。

5、从空间距离看心理距离

人与人相处,身体之间的距离往往能反映出心理的距离,从彼此的距离可以看出对方的心理。空间是指防守自我的地盘,这种地盘以身体为中心而存在,并随着周遭情况而变化。

在公共场合下,也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心理距离。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比如坐地铁或者公交车时,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习惯于找完全空着的一排座位坐下。车上人慢慢地多了起来,必须与他人坐在一排时,每个人又常常坐在这一排座位的两端,中间空着。车上人多到相互拥挤起来,人们之间又采取背对背站着的姿势。车厢里的现象是这样的:面对面而坐的两排乘客,往往眼睛看着地面或车内广告或望着对面的窗外,或者钻研自己手中的报纸、玩手机短信、听MP3里的音乐。背靠背站立的大多数人望着车窗外,身体上有一定的紧张感,他们担心别人触碰自己,也担心自己触碰到他人。也许有些个别人好奇地打量各色人的模样,但他们的目光通常是盲目的,不会停留在某人身上太久。

在日常交往中,用接触对方身体的方式,便可从细微的距离差别中,容易地了解人们的交情深度了。人的心理上通常会有一个“个人空间”,这个空间不会允许陌生人的侵入,侵入的情况将随着交往的性质及程度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例如一般同事之间,只要进入到一米之内,两个人之间的气压就会提高很快,他们会感觉到压得都喘不过气。两个仅有一面之交的异性之间,就算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这种带有压力的空气也会上升起来,而使情形紧迫。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个人的隐蔽的“个人空间”,这种个空间是外人很难侵入的安全点,人们也总是在无意识地保持着它。只有非常亲密的人才能进入这种私人领域。因此,可以从两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来判断他们心理上存在的距离。比如说某男对某女有情意,很想找机会表白,而又知如何开口合适,利用二人之间的距离来传达,一测便知。开始时稍稍缩小两人的距离,意思是在向她暗示着“我喜欢你”,如果她往后退缩了,可能她在表示拒绝的意思,如果她慌忙后缩,也可能是由于害羞或爱惊所致,要分清楚。

各个国家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把握也不同。我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空间距离比美国小。比如看到一个美国人和中国人在交流,美国人会不断向后退,拉长与正在交谈的中国人之间的距离,他们会感觉两个人距离太近给双方造成了某种压迫感。而中国人则认为距离太远不利于交谈,所以,他们无意中会不断靠近对方,因此,这种国际间的谈话,使两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从房间的这一边移到了那一边。

从空间距离来了解其中的“内幕”可以用以下几种情形来看:

(1)一本正经地坐在正对面:

这种人是慎重的,想要平等地谈话,或想说服你,属外向。极可能表示他有认真的要事透露,而以此吸引对方的关心注意。同样的,当对方去说服劝诱他,给他建议时,坐在对方的正对面将更能有力传达自己的真情实意。

(2)座位离得很远:

这表示双方谈话的意愿十分低落,在这时候进行任何交涉,成功的几率一定不会很高。不如用其他闲谈聊天的方式得到沟通的意愿,如果事情很重要那么就要改日再说了。

(3)垂直角度坐下:

这往往表示有协助你的意愿,这时应赶紧提出自己的条件。选坐旁边的人。想和你配合进行,却不进一步与之发生亲密关系,属外向。

(4)距离在1.2米以内:

具有相当程度的亲近感,拥有想向对方诉说心事的强烈意念,甚至有私人交往的意思。

(5)距离在1.2米至2.10米之间:

为礼貌上的来往,仅限于形式上沟通,为刚认识的朋友最理想的距离。公司里的同事也是这种情形,就是“两人将手打开,能够互触对方身体的距离”。

(6)距离在2.10米以上:

为较形式化的交往,仅限于单方向表达,并没有较深的意识,因而也无法维持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