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38144800000102

第102章 136--直销与保险

夏若曦找于远明说的事情原来是直销。

她在万家备受摧残下,心也慢慢冷却。就开始有其他的想法,终于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接触了现在这个直销公司。

其实在万家和其他的保险公司,一边做直销一边做保险的大有人在。

很多业务员甚至把直销的产品拿到公司来,演示给其他业务员体验。和保险公司的金融产品不同,所有直销公司的产品都是保健品,保健器材,家居用品。便于展示,直观,方便,易于理解。

保险公司知道了也睁只眼闭只眼,大家心照不宣。反正管理你的是结果,至于你的行为,只要没有太出格,公司懒得管。

夏若曦对于远明说:你看我们在保险公司做了那么多工作,有一天你离开了就啥也没了。一切归零。做来做去,就是那么回事。

而且保险做一个客户,看似收入不低。但是你的服务是长期的啊,不管是保全还是续期,你都要服务。如果理赔不好,不管是他的原因还是公司的原因,他也会责怪你!不管你有没有错。唉,人脉伤不起啊!好好的关系,却因为保险变得疏远了。甚至反目成仇,有时候想起真不划算。

我们这个产品就不一样,顾客重复消费。你的顾客就是你的员工,产品也很好,看得见,摸得着。上班也很自由,不需要每一天开早会。

于是她就给于远明讲了半天什么健康知识,直销的模式,倍增的原理,永续的利益。

于远明边听边思考,最后还总结出一句话:保险很好,但是它是解决人们出事后的一种科学机制。而至美更好,她预防疾病,把出事的几率降低,是一种事先预防的服务。

夏若曦赞美话术马上开始:你看,聪明人就是一点就透!

于远明笑着说:我也就是一个随口一说,别当真。

夏若曦:不,你这句话我应该告诉每一个保险业务员。

最后于远明还是说回去再考虑考虑。

其实他心里是不接受的,只是不太方便反对而已。朋友一场,还是需要互相鼓励。

夏若曦觉得收获很大,于远明的表面认同还是让她很有成就感。晚上邀请于远明去洗脚。

原来她还开了一个洗脚城。

名字取得巧妙:天涯海脚。

进了洗脚城,原来夏若曦的弟弟夏若伟和弟媳也在。

夏若曦是一个女强人,不但自己独立,还拉扯着下岗的兄弟一家。想来也是不容易。

边洗脚边聊天,关于她的故事。于远明才第一次知道那么多。

原来在保险公司拼搏奋战的同时,她和老公的感情也亮起了红灯。

一切都要从那个同学会开始!

夏若曦的老公是一个中学的校长,于远明还见过一面。长得很像一个著名的知识分子顾准。

于远明对他的印象不错,既有儒雅的气质,也有务实的精神,年富力强的感觉。

校长在去年参加了一个同学会,和当年的一些久未联系的同学就联系上了。其中就有一位女同学曾经是他的初恋。

校长当年也是穷小子啊,又没有任何经验。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淳朴感情埋藏在心底。

没想到几十年后一次同学会,让两人迅速激情燃烧,大有不顾一切的趋势。

有人说夫妻是最敏感的,源于两个朝夕相处的人,用点心,对方的一丁点变化你就能感受得到。

何况是剧烈的变化呢?

两个人的事情就这样尴尬地摆在了桌子上。

时至今日,两人已经分居了。校长也破罐子破摔,干脆与那个初恋公开来往了。

说到这里,夏若曦忍不住流下泪来:我曾经想过死,也策划过去学校大吵大闹,让他这个校长名誉扫地。后来都说服了自己!

孩子还小,我也必须往前看。父母需要我养,弟弟弟媳也下岗了。假如我再出什么事情,不知道她们怎么办?

你看我们公司的刘姐,那个看似老实憨厚的老公不也出轨了吗?

刘姐哭啊,想去跳楼啊,她老公跪下抱着她腿给她求情。

怎么样?还不是忍气吞声,继续过下去?

于远明听到这里,睁大了眼睛,两条眉毛扭结到一起,仿佛在听一段天书。

不可能吧?

刘姐,那个斯斯文文的戴眼镜的姐姐。大儿子已经高中,小女儿才五六岁。她老公一个大肚子的律师,凌乱的头发长期随意搭在前额,有点像余秋雨与牙擦苏的合成体。怎么可能?

夏若曦说:这世上的婚姻,我看啊!都是凑合。多少别人眼里的幸福美满,都是不敢撕开看的假象。

于远明此时想结婚也有结婚的烦恼啊!自己单身,看来也是一种幸福。

回到龙城,于远明还知道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新闻。

齐友鹏也离职了。

啊!

于远明也不相信。

齐友鹏是一个非常热心的,非常真诚的人。当初于远明进公司参加的第一个培训,讲得满头大汗,热血沸腾的就是他啊!脱掉西装,就穿一件白衬衫,在冬天的龙城,激情飞扬地诠释万家的产品。

后来才知道他是在一个国营大厂长期蹲点服务,已经开发出了不少的客户。一个星期来一次公司,所以见面不多,但是对于他于远明很认同。

再后来,就听说他转入区拓系统了。

去分公司参加了学习,回来招募了一群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区拓展业。那个时候于远明也去贵溪了,后面的情况就不是很清楚。

但是齐友鹏这个人,于远明是觉得很好的。国字脸,身材魁梧,性格好,热心。其他方面不是很了解。为什么突然从营销转到区拓也不甚了了。

但是区拓是什么,于远明却很清楚。因为曾经的《万家保险报》有过详细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