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38379800000330

第330章 (1)

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四

若最初入无漏初静虑。乃至广说。初有四种。一入正性决定初。二得果初。三离染初。四转根初。此中依二初作论。谓得果及转根。得果初者。谓得阿罗汉果初尽智时。转根初者。谓时解脱阿罗汉练根作不动最后解脱道时。问何故于四初中但依二初作论。答若尔时修一切地功德者。此中依之作论。唯二初位能如是修故依作论。若最初入无漏初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有寻有伺耶。答彼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有寻有伺者。谓所修未至定。及初静虑。无寻唯伺者。谓所修静虑中间。无寻无伺者。谓所修上三静虑。下三无色。若最初入无漏第二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喜根相应耶。答彼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乐根相应者。谓所修第三静虑。喜根相应者。谓所修初及第二静虑。舍根相应者。谓所修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下三无色。若最初入无漏第三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乐根相应耶。答彼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义如前释。若最初入无漏第四静虑。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舍根相应耶。答彼或乐根相应。或喜根相应。或舍根相应。义如前释。若最初入无漏空无边处。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空无边处摄耶。答彼或空无边处摄。或识无边处摄。或无所有处摄。空无边处摄者。谓所修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摄者。谓所修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摄者。谓所修无所有处。若最初入无漏识无边处。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识无边处摄耶。答彼或空无边处摄。或识无边处摄。或无所有处摄。义如前释。若最初入无漏无所有处。尔时所得诸余未来无漏心心所法。彼一切当言无所有处摄耶。答彼或空无边处摄。或识无边处摄。或无所有处摄。义如前释。问何故此中于静虑问相应。于无色问摄。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而作论。但不违法相便不应责。有说。于静虑无色并应俱问。而不问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为现种种文种种说。由种种文种种说故义则易解。有说。为现二门二略二阶二炬二明二光二种文影。如于静虑说相应。于无色亦尔。如于无色说摄。于静虑亦尔。有说。静虑粗显易见易知。故问相应。无色微细难了难觉。故但问摄。有说。静虑有种种相互不相似。故问相应。无色不尔。故但问摄。有说。静虑有种种受种种根。故问相应。无色不尔。有说。静虑有多功德多胜利。故问相应。无色不尔。有说。静虑有遍缘智。故问相应。无色但有缘自上智。故但问摄。问何故此中于静虑亦摄无色。于无色不摄静虑耶。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于静虑无色并应俱摄。而不说摄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为现种种文种种说。由种种文种种说故义则易解。有说。为现二门二略二影二光。乃至广说。有说。无色依属静虑。以先得静虑后得无色故。于静虑亦摄无色。静虑不依属无色。故于无色不摄静虑。有说。于静虑亦不摄无色。以无寻无伺等言有别意故。谓无寻无伺者。唯说后三静虑。舍根相应者。唯说未至静虑中间及第四静虑。以静虑无色其相各异。虽互相修而不相摄。有说。于无色亦应摄静虑。应作是说。或未至定摄。乃至或无所有处摄。而不说者欲显无色非入静虑加行。以静虑现前不必因无色故。有说。生静虑地能起无色。生无色地。不能起静虑。有说。圣者生静虑后容生无色。生无色后无容生静虑。

是故于静虑摄无色。于无色不摄静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