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38478800000111

第111章

丁册

国初定:外藩壮丁年六十以下、十八以上者,皆编入丁册,有疾者除之。每三丁披甲一副。

又定:外藩壮丁三年一次编审,有隐丁者,所隐之丁入官。隐丁至十户者,管旗王、贝勒等按罚一户,出首人,令赴愿往旗分。

顺治四年题准:审丁时数目开载不全,及后其主虽自声明遗漏,亦以隐丁治罪。

五年题准:亲王各兼壮丁六十名,郡王各五十名,贝勒各四十名,贝子各三十五名,公各三十名,固伦额驸各四十名,和硕额驸各三十名,多罗额驸各二十名,供其役使。

七年题准:外藩蒙古每十五丁,给地横一里,长二百里。

九年题准:外藩台吉等及喀喇沁土默特塔布囊,一等者各兼壮丁十五名,二等者十二名,三等者八名,四等者四名。

又题准:外藩亲王守墓人十户,郡王八户,固伦公主同郡王,贝勒、贝子等六户,和硕公主、郡主同贝勒,镇国公、辅国公四户,郡君同镇国公,县君、乡君同其夫。其大臣护卫及出征效力之人,不许守墓。

十二年题准:外藩首告隐丁者,准在编审之年首告,二三年以后首告者不准。

康熙三年题准:外藩蒙古都统,亲随兵丁四名,副都统二名,各于本旗选择。参领、佐领各一名,于本佐领中选择。

五年题准:外藩编审丁册,照户部例详开具题。

十一年题准:额驸等所兼壮丁,虽额驸已没,亦不许裁。

十三年题准:外藩蒙古编审壮丁时,隐丁之旗,都统、副都统罚三九,参领、佐领罚二九,骁骑校罚一九,给出首人。拨什库、什家长各鞭一百。归化城二旗,无王、贝勒等,如有隐丁,都统、副都统罚五九;参领罚三九;佐领革职,罚二九;骁骑校革职,罚一九,给出首之人。其出首之人并所隐之丁,各留旧佐领,家奴若系蒙古,入官。

十八年题准:出首隐丁人之子弟在所隐内者,俱准旗内听所欲往。

二十一年题准:公主、郡主等随嫁人,许用守墓授护卫官职及闲散使令,不准披甲。

二十二年题准:属下奴仆出首本主隐丁者,照例旗内听所欲往外,出首他人者不许出户,所罚牲畜给出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