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甲午兴国
3856500000053

第53章 定局(中)

“阁下,我们重视与贵方的友谊,但我们的意见也非常明确,希望您能妥善的应对,和平还是战争,全在您一念之间。”伯克莱尔语气很平和,可是态度却异常的坚定,有种毋庸置疑的味道,让一直顺风顺水的赵承业感到异常难受,心中如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咆哮。

英国人之所以如此直白的表露意见,甚而有些强硬的干涉赵承业对日本的一系列动作,和德意志与俄罗斯不无干系。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各国列强曾经多次议商采取联合行动,但由于各怀鬼胎,一直未有具体动作,虽然在五色旗出现后,曾派兵进入北京,但那是保护公使馆的行为,各国对于战争依旧采取观望和收集情报的态度。

《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台湾与五色旗之间的勾连,使得急于扩张势力和影响力的德意志、俄罗斯感到有机可乘,态度开始积极起来。英国人根据取得的情报,不得不停止坐山观虎斗,结束局外中立的政策。

赵承业很想站起来大吼,草泥马,要战便战,老子奉陪!可多年的业务员经历,使得他控制住了这种因屈辱而勃发的冲动。五色旗看似强大,可如果英国人认真起来,在大海上根本就没有丝毫胜算,若失去了海军,只怕日本人立时就会翻脸,而辽东将面临无休止的进攻,耗也足以耗死五色旗。说白了,无论五色旗还是赵承业,都没有底蕴,没有长期战争的底蕴。

“本元首需要足够的理由来说服我的将军们,亦需要足够的利益来安抚军方的情绪,否则此事很难以一种完美的方式去解决。”赵承业审时度势,脸上不阴不阳,他决定妥协,但这种妥协必须用利益来置换!

“不知阁下选择何种建议?”赵承业态度的软化,让伯克莱尔不为人知的轻呼一口气,大英帝国虽然不惧怕战争,但和稍显神秘的五色旗作战,依旧是有顾虑的,天知道这么一股势力,隐藏在地球那个旮旯里,究竟有多强悍。受降仪式上,狂热而勇悍的士兵,让他一直印象深刻。除非万不得已,伯克莱尔并不想为帝国招惹上这么一个敌人。

“台湾,历来是中华的一部分,它的归属只能是在我与伪清之间,这是原则,更是底线!若有违背,即便是全球霸主,本元首亦不惜一战!”赵承业说这番话,几乎是咬牙切齿,心中更是狂呼呐喊,这一幕,老子终有一天要原封不动,加陪奉还!

早已宠辱不惊的伯克莱尔只是轻轻一笑,对赵承业的态度并不以为意,这位元首毕竟还是个年轻人,在外交场合下有些失仪,有些情绪外露,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名大英帝国的外交人员,对此应该包容,应该显示出大国的雍容气度。

谈判很顺利,台湾交还给清朝,对于双方来说,都可以接受,至于赵承业所需要的利益,那应该由清朝来买单。可怜的煌煌大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收回了台湾,甚至连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至于日本,伯克莱尔则表示四国会出面进行安抚,但也要求赵承业必须停止继续挑衅,东亚必须彻底的结束战争状态。

其实,这场交涉,赵承业完完全全被英国人坑了,不但交回台湾,还在某种意义上被拉上了英国人的战车。因为欧洲各国围绕台湾,展开的一系列博弈,他并不清楚。德国早想在东亚获得一个海港,认为台湾所谓的“独立”正是千载堆逢的机会。德国首相霍亨洛向威廉二世奏称:“我们的政策,在一方面,对于只有利于他国的行动,不应过早加入;而在另一方面,对参加此类行动的权利,则当予以保留。因为这些行动,能使各国在东亚的势力分配,发生此消彼长的变故。”

这充分说明德国正在等待参加列强联合行动的机会,当赵承业公开与“台湾临时政府”缔结条约,英国出面干涉后,正式向俄国政府提出了联合的建议。德国外交大臣马沙尔致电其驻俄代办齐尔绪基称:“请转告罗伯诺夫公爵,我们对于东亚时局的前途甚为关心,对于俄国的观点亦完全赞同。而且,我们相信,德俄两国在东亚的利益并无冲突。因此,我们愿常与俄国交换意见,或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

德国的建议迅速得到反应。齐尔绪基复电马沙尔,报告沙皇尼古拉二世欣然接受了德国的建议。这样,德俄两国便初步达成了插手台湾的联合行动的默契。

与俄国联合,是德国对外政策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德国之所以做出此项决定,不外乎以下数种原因:第一,破坏隐约可循的“英日同盟”,使德国在日本外交中,占据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借其扩展在东亚的影响力;第二,借此机会与俄国接近,并使俄法的亲密关系为之松懈,以摆脱德国两面受敌的孤立处境;第三,可以转移俄国的视线于东方,使德国在亚洲的利益得到保证;第四,和俄国联合干涉,有可能从中索取一个港口,为海军停泊或屯煤之所。基于这些原因,德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才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突然转变。

沙皇俄国的传统政策,就是扩张远东势力,进而称霸亚洲。尼古拉二世登基伊始,继承其先皇之衣钵,以遂其征服亚洲的野心。甲午爆发后,俄国对日本军事之进展至为关切,貌似静观,实则待机而动。五色旗占据辽东,俄国国内便有战争干涉的意见,但西伯利亚铁路尚未竣工,致使俄国感到战事并无把握,仅靠自身力量颇有不足。

本想拉拢自己的盟友法国,可法国根据自身的利益及角度,最终跟随了英国的脚步。俄法同盟在台湾问题上的龌蹉,使得德国人欣喜若狂。

在德国的建议下,两国并未找赵承业,而是径直找上了日本,在这对表兄弟看来,日本相对于五色旗,明显是软柿子,更利于捏拿索取。

被赵承业戏弄的大日本帝国,重臣们齐聚一堂,就连准备驾幸京都的睦仁都改变行程,等待着商议的最终结果。

“今日德俄两国公使齐至,明确表示将采取共同行动,就台湾为帝国讨回公道。”外务次官林董代替因患肺结核,正在修养的陆奥宗光参会。

林董的话引起一片切切私语,苦无对策的重臣们,仿佛得了一支强心剂,神色明显生动起来,两个列强出面干涉,台湾一事,看来尚有可为。

伊藤博文不为所动,轻皱着眉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德俄两国的要求是什么?”

“事成以后,露西亚希望租借仁川或是釜山;德国希望租借基隆或是澎湖。”林董的回答,让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德国的要求尚且好说,可俄罗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露西亚、德国与英吉利、法国之间,孰轻孰重?”伊藤博文声音轻得就像在自言自语:“东亚牵扯了太多的注意,帝国实在不适宜卷入,稍有不慎,便是与虎谋皮……”

“可是赵氏咄咄逼人,言而无信,台湾已然不保,帝国又无力解决,若不借助外力,只怕在陛下面前,在国民面前,我等只能切腹谢罪!”川上操六作为陆军目前实际的执掌者,对形势非常忧虑。

赵承业的无赖行径,对于整个日本高层完全是始料未及,这不但涉及帝国的声誉,更涉及到日本的强国规划,台湾与朝鲜不单是日本的南北门户,更像是两把钳子,一头指向大陆,一头指向南洋,不可或缺。

可如何应对?刻下的日本已不仅仅是面临赵承业的压迫,更加严峻的是,列强蜂拥而来,这已经是阵营的选择,事关兴亡。死一般的沉寂,弥漫在整个会议室,弱国小民的悲哀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伊藤博文沉吟着,缓缓而沉重的道:“拒绝德国与露西亚吧,帝国即便失去台湾,亦不能放弃寻求英国的支持。在东亚,他们需要一个稳固而坚定的盟友,帝国必须以实际的表现,赢得这个盟友的席位!”

比起庞然大物般的俄罗斯,日本国内一直更倾向英国,毕竟大英帝国的国力傲视全球,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在东亚对贫瘠的日本没有企图,他的利益在清国。而俄罗斯实在太贪婪,恨不得吞下全球所有的土地,一旦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混乱的东亚,弱小的日本必须有坚定且强大的盟友来支持,来保护。

“我支持首相阁下的动议。”儿玉源太郎坐在川上操六身边,第一个表示支持。

“在赵氏强势崛起的势头下,英国人还会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么?对首相的建议,我持怀疑的态度。”西乡从道面容憔悴,整个帝国大业的失败,矛头几乎直指海军,让海军大臣压力巨大,频临崩溃。

“西乡君,英国需要一个虚弱,但相对具有威权的大陆政府,来保证利益,在这一点上,支那才是合适的。赵氏过于强势,兼且又为汉族,观其言行,一旦席卷整个支那,必定会激起民族主义,废除那些苛刻的条约,有着巨大利益的英国一定首当其冲!所以,英国人必然会防范,打压这种态势,保证东亚呈现均势,保持微妙的平衡。东亚面临着露西亚的窥视,亦面临着赵氏的崛起,帝国便是英国人唯一值得依靠合作的对象!帝国的态度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伊藤博文不愧为此时东亚最敏锐,最睿智的政治家,将整个形势分析得相当透彻,英国人绝对不会允许东亚出现一个过于强大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日本和英国的利益是相通的!

众人都陷入沉思中,门外的林董的秘书和伊藤的秘书,双双悄然而入,在两人耳旁轻声低语。林董听完后道:“刚刚外务省得到消息,英国公使要求会面,调停帝国与赵氏之间的冲突,并协商台湾的归属。”

伊藤博文脸上瞬息数变,亦接着道:“英国远东舰队已进入东京湾!诸位,现在我们必须拿出一个决断!”

英国的目的不言而喻,对摇摆中的日本要施加外交和军事上的双重压力,正如伊藤所言,英国人绝不会允许日本靠向俄罗斯!

貌似又上了推荐,那么厚颜要点推荐票呗。另,感谢ivanyu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