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38594300000047

第47章 首先是选好人才,其次是用好人才

“原文”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乐。《孟子·离娄下》

“译文”徐子说,孔子曾对我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他到底觉得水有什么可取之处呢?

水从源泉里流滚滚涌出,夜不停地流着,把低洼之处一一填满,然后继续前行,一直流向大海。它是如此永不枯竭,奔流不息。孔子所取的就它的这种特性。

即使是平常的水我们也能发现其奔流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一个人也同样。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利用他们的长处,改变他们的短处。

狮子要出征,为此召集它的臣发们商讨作战方针,并且布置任务。象做了军需官,负责运输;熊是冲锋陷阵的猛将:狐狸和猴子因为它们的机智和灵活,在出谋划策和提供情报上都有很重要的任务。

“驴子傻笨,兔子胆子小,没什么用处,把它们打发回去吧。”有动物说。

“不,”兽王说,“我不能缺少它们。驴子可以给我们担任号手;兔子可以替我们传递消息。”

果真在这次战斗中,每个动物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狮子是一个很好的领导者,他能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才尽所能,最终取得战斗中的胜利。

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选好人才,用好人才很重要。下面介绍成功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

1.破除门第

2.敢于用人

3.放手用怪才

4.不惜重金

5.温情换人心

6.激励人活力精简求务实

7.扫盲提素质

8.创新重改善

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要善于发掘人才的长处,以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管理者选择人员和提升人员时所考虑的是他能干什么,他们的用人策略是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是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趋利避害,用人所长,这是真正的用人之道。高明的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都善于运用爱心纠正他们的行为,按照员工行为的准则来约束他们。有了绝对不可违反的准则,企业就会在良好的秩序下实现管理,管理者也就可以正常行使职权了。制定不随意改变的管理制度规范是高明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根本途径。

人的特殊才能主要是指他把所有资源都用于一项活动,一个专门领域、一项能达到的成就上的能力。所谓“完人”或者“成熟的个性”隐含着人的特殊才能。一位优秀的专业工程师可能会因为不善于与人相处而受挫折,但把他放在组织里,我们就可以使他发挥专业之长,并把他的不善于与人相处之短排除在他的工作之外。一个精通财务的人独自操劳一家小企业,可能由于不懂生产和销售而受到很大的阻力;而在一家大企业里,他将会在财务工作方面发挥其特长。

因此说,“完人”或“成熟的个性”的概念只解读了人的卓越性。因为人只能在某一专门领域成就伟业,最多也只能在几个领域内达到卓越,而在其他领域可能就是一无所知。一位演员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的喜欢,至于她的性格和脾气、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那都无关紧要。

要用人之长,不要弃人之短,恰好是企业管理者用人的眼光和魄力之所在。如果脱离这种人才自身素质的特点而随意任用,往往是对其才能与专长的破坏,结果将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只看到员工的缺点,只注重其不能干什么而不是注重其能干什么,以缺点来选用人而不以长处来选用人,这本身就是管理者的缺陷。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合理地配置好人才的类型,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促进事业的发展。至于跟管理者合得来合不来、外表长相如何等就不用考虑了,关键是要发现别人某一方面的杰出之处,让他用这方面的突出特点做出贡献和成绩。

发现人的长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使之产生成绩。一个管理者如果不先问:“他能做什么?”那么就可以肯定,这位管理者的部下不会有太大的成就。这等于他事先已经原谅了他部下的无能。真正苛求的管理者——事实上懂得用人的管理者都是苛求的管理者——总是先发掘一个人最善于做什么,再来要求他做什么。

人的长处和短处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效的组织可以创造条件使其发挥长处而避开其短处。

因此,企业在人才使用上不仅要用其所长,而且要短中见长。人力管理中有句俗语:“你要雇用一个人的‘手’,就是雇用他‘整个的人’,因为他的人和手总是在一起的。”同样,一个人不可能只有长处,短长总是和我们在一起的。老想克服人的缺点,组织的目标只会受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就是使人的弱点和短处排除在他的工作和成就之外,尽可能使人的长处和优点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和施展,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一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被一个大企业的董事会任命为分厂的厂长!

这事在公司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来,公司经理在调查这个分厂时发现,这个分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电镀表10~16只,而在这个曾被劳教过的工人任组长的小组平均组装水平是40~50只。公司经理顶住压力,任用了这个曾有劣迹的人。他走马上任后,整个分厂的平均组装水平很快达到每人每天40只。有的人不服气。

“劳改犯也能当厂长,别人都可以当厂长了。”

公司经理理直气壮地反驳:“你能把组装水平从10只提高40只吗?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

沉默寡言、勤劳朴实一向被人们认为是良好的美德,而善于言谈、喜欢自己选择工作并不好好干那些自己所不愿干的事情、爱打扮、讲漂亮等常被人们视为劣行。某企业就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一直被厂里的人瞧不起。厂领导首先看到,他能言善辩,讲究美观,说不定是一个跑“外交”的好人才,于是,果断起用这位年轻人当了业务员。果然,他多次走南闯北,凭着自身良好的口才和风度,出色地完成了厂里的采购和推销任务。他一向被人所不齿的缺点居然成了优点,而人们对他的陈旧看法也随之改变,当然,也忘不了称赞企业领导人的用人之道,此举真有点石成金之功。

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才能与缺点对于一个人来说,常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缺点不会凝固在一个人的身上,才能则会在实战中逐步提高。企业家在选用人才时,要着眼人的长处,看他特长和优点是否能适应所担当工作的要求,而不是挑剔。

除以上两例之外,闻名世界一向以独创技术驰名的“索尼”公司也常用怪才。

前几年,“索尼”公司在计算机市场上落后于人。

“索尼”知道,要想后来居上,必须及早拿出新产品。

按常规,让科研部门研制新产品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显然不利于市场竞争。

于是,“索尼”领导出人意料地决定,在企业内进行公开招标。结果3位被视为“怪才”的职工中标。

尽管不少人反映,他们自尊心太强,点子太多,清高而不合群,但“索尼”领导却放手让他们“组阁”。

课题、经费、时间、设备等自主决定。结果只用了半年,印有“索尼”商标的NEMS微型计算机便出现在商店里,其性能高于同类产品,价格却便宜一半,“索尼”占据了大片市场。

一年以后,“索尼”又推出高速度大型计算机,其研制速度使其他计算机厂家大为惊讶。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一个团队总是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一个成功的领导人不在于他己能做多少事情,而在于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在适当的时候派“逊色”的员工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样,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容人之量,也许说是容人之智更恰当,工作就是工作,千万不能夹杂自己的个人喜好。也许你今天看不起的某个人,他日正是你事业转机的得力之臣。

用兵无固定方式,如水无固定流向,能依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要的是人、产品和利润,而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企业领导始终要关注着企业人才的动向。不能由于一时的利益而损失人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