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38594300000075

第75章 及时调整——创新成就联想

“原文”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万章上》)

“译文”可以保持长久就保持长久,可以快的时候就快。

孟子指出在不同条件下,要审时度势,说长则长,该快就快,通权达变。

中国的企业界往往简单地将“市场创新”认为是做广告搞促销。实际上市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品牌策略以及服务网络架构这样一些主要内容。看一个企业市场创新能力如何,主要看这几个方面工作的综合运作水平。好的策划、好的广告和好的促销方案,实际上仅仅是市场创新活动的一小部分内容。

联想集团在市场创新方面,就做得很成功,其运作过程可以从时间上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8年以前,当时联想的全部利润来源就是联想汉卡和相关产品,由于规模小、底子薄,联想的经营目标就是追求利润,进行资本积累。这个时期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证明联想汉卡是好产品。除了争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外,还与近10家国家部、委的计算机中心联合组建了“联想汉字系统协会”,协会还创办了一本技术刊物《联想世界》。协会有上百家团体会员,每年由联想集团投入几十万运作经费。会员们可以经常活动,在一起交流使用联想汉卡的体会,会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联想的专家们与自己一起在联想汉卡上进行针对自己需求的二次开发或三次开发。《联想世界》把所有这些活动和学术文章进行报道,然后寄往全国各地。联想人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证明自己,证明联想汉卡是当之无愧的好商品。第二件事是宣传联想汉卡是好产品。主要通过广告、用户年会和产品演示会,每次演示会几乎都可以推出一个新版本的联想汉卡。通过以上各种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联想汉卡,最终成为联想的用户。第三件事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卖联想汉卡,也就是建立分销网络。因为在1988年以前,联想基本没有设立分公司,只是在北京以外大约十几个省市有自己的代理商。代理商要的是利益。联想不仅在价格上给予了代理商必要的利益,同时还为代理商提供了广告支持,还定期举办代理商的技术培训班,以增强代理商对联想产品的认识,这一做法使它的营业额和利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当时这一市场创新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联想市场创新的第二个阶段是1988年以后,经营的核心由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转入既要利润又要市场份额,这是联想实力提高之后的必然选择。1988年后,联想集团在阐述自己发展计划时的变化是耐人寻味的。1989、1990年他们说要抢占中国电脑行业头排交椅,1991年他们提出要挤入全球电脑板卡制造一流企业行列,直到1995年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营业额16亿美元,做到世界电脑行业榜上有名和东南亚一流。自此联想的目标不断清晰,不断量化,也不断提升,而这种变化正好说明联想集团规模经济发展的决心,而规模经济形成的最显著特征是企业的市场地位。

联想在抢占市场地位时,第一步是从海外战略开始的。首先,他们选择了由几个毕业于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理工学院的年轻人创办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不太强的导远电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组成了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导远进行合作是因为他们对国际市场运行十分熟悉,这恰好是联想的劣势。联想人将这种合作比喻为“瞎子背瘸子”;之后就是如何从零起步挤入国际市场。联想人采取了“汾酒质量二锅头价格”的策略,将1988年香港联想做了一年贸易的上千万利润,全部用来进行自己电脑板卡进入国际市场的投资,与发展多年的台湾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凭这一策略在国际市场上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联想电脑板卡由亏损到盈利,又由盈利到占有全球市场一定份额,全部过程用了5年的时间。

联想集团抢占市场的第二步是1990年联想电脑在中国问世以后,联想通过市场创新确立了在中国国内电脑市场的地位。首先在市场定位上,鉴于1994年之前中国基本上是两种定位的电脑:一种是价格高、性能优异、声誉和服务良好的国外品牌电脑;另一种是由中国一些中小企业组装的未经严格质量检测、性能一般的兼容机,于是联想选择了另一种定位,就是走大众名牌的道路。“买得起用得放心”便成为联想电脑大众名牌的核心内容。其次是在价格策略上,1995年年底之前,联想的调价频率并不很高,每次下调幅度也不大。基本上总是保持比国外品牌电脑便宜15%左右,与兼容机比价还是高出很多的价位,这是由当时的实力决定的。然而在1995年,联想电脑年销售量达到10万台,这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契机。1996年2月,筹划已久的联想人突然向社会公布:为加快电脑进入家庭,联想集团各种型号电脑大幅度降价,其中奔腾5/75电脑降价幅度达到25%以上。这一消息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其震撼力不仅震动中国本土,还波及太平洋彼岸。1996年降价至今,联想电脑每月销售与1995年同期相比有接近200%的增长。市场份额也由1996年的8.1%猛增至10.7%,而一个百分点就等于上万台电脑销量。联想为自己的品牌电脑潜心经营了5年,一点一滴培养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赢得了1996年这个转折点。在如此众多的强敌面前取得这样的进展确实来之不易。这场价格战是联想集团市场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标志着中国电脑民族工业与世界一流企业一次至关重要的正面交锋。继联想之后,又有四五家中国电脑企业宣布了降价消息,从而形成了中国电脑企业的一次集体行动。这样的行动对联想这样的企业乃至中国电脑行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中国电脑行业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没有新思路企业就没有新动力,联想的做法向我们清晰地显示了,系统运筹实际上是实力和智慧的合作。在实力不足的时候,不能异想天开地去蛮干,大跃进时期提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好的证明。

要想办法,或通过融资或通过人力、物力的合作来壮大自己。而在实力具备的时候,就必须抓住时机扩大自己的优势,而不要拘泥不变,安于守成。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