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38594300000082

第82章 创新——索尼公司的制胜根本

“原文”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孟子·告子上》)

“译文”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一百两黄金,您不接受;到了宋国的时候,宋王送给您黄金七十两,您却接受了,在薛地的时候,薛君送给您黄金五十两,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么后来的接受变是错误的。如果后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么前面的推辞就是错误的,老师您总有一次是错误的吧!

孟子说:“其实两次都是正确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些盘缠’我怎么能不接受呢?当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薛君说:‘听说您需要戒备,送你一些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不接受呢?

我们在这里又一次见识了孟子的辩才,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不是孟子的高超辩论之术,而是从孟子的话语反映出的通权达变的思想。通权达变就是不死守经验,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制胜。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是企业获得成功、求得长久生存的必由之路。

没有创新与开拓,就意味着企业的死亡和衰退,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浪潮中很容易被淘汰。日本索尼公司秉承日本人特有的创新、开拓意识,以此为根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索尼公司的前身是“东京通信研究所”,是由井深大于1945年10月在日本桥白木屋的三楼开设的一个事务所。第二年5月,资金达到15万日元,建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员工8人。发展到今天,索尼公司已拥有11.3万名员工,并且有一支工程师和科学家队伍,营业额每月达20亿美元。

索尼公司在发展的路途中,曾出现三次严重亏损,即1968年、1975年和1978年,失败使公司的决策者更迭。当时成为最高权力决策者的盛田昭夫警醒了。他意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市场,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市场。据此,他主持下的索尼公司,新产品不断涌现,业务不断随之兴旺。

事实上,索尼公司创立不久,创始人井深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公司成立之初,公司的宗旨上赫然写着:“公司绝对不抄袭仿造。”

一般日本企业经营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产、大批销售,但索尼公司走得却是另一条路。索尼公司首先投资开发研究,创造出其他公司难以模仿的产品。即便是这种商品被其他公司赶上了,还有新的产品出现,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索尼的成功是其不断创新,积极进取思想的成功,一大串的事实证实了索尼创新精神的正确性。

1950年,索尼首创手提式磁带录音机;

1955年,索尼首创晶体管收音机;

1960年,索尼首创晶体管电视机;

1962年,索尼首创微型电视机;

1965年,索尼首创盒式录音机;

1968年,索尼首创单枪三束彩色电视机;

1973年,索尼在世界上最早制成大角度(122度,20英寸)彩色电视机。

索尼公司在科研开发过程中,注重应用性与大众性。索尼创始人井深是一位高尔夫球和音乐爱好者,如何使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呢?他与公司的研究人员商量,如何生产出一种出去散步时方便携带的盒式单放机,戴上耳机,就可以边走边听音乐。后来终于研制、开发,生产出风靡一时的随身听。

在开发大众化盒式录像带时,井深拿出一本袖珍书对公司的科研人员说:“请研究做成这样大小并如电影拷贝的作用盒带。”于是,录像机诞生了,并很快风靡全球。

盛田昭夫做了最高领导人之后,把新产品的开发及创新放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到80年代末,索尼公司已有上万种规格的电子产品销售到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7个国家开设了30多家企业。他每年拨出巨款研究创新产品,每年科研费占营业额的5%以上,比如,1991年的科研费用高达15亿美元。

在工作交往中,当他们发现西欧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非常之高,便考虑开发一种袖珍电子记事本、键盘小写字母和计算机。两年之后,一种PalmTop(掌上电脑)就投放市场了。1990年,他们开发出一种掌上电脑,每件售价1250美元,销售量非常大。一年之后,他们又推出掌上电脑第二代,它体积更小,售价才500美元。这种产品出来后更加畅销,一下子就卖掉了10万件。目前,这种类似的产品已在世界各地风靡一时,成为众多商家追逐利润的增长点。

索尼公司最关心的就是开拓与创新,他们的口号是:“我梦想的,索尼已经做到。”在这样的宗旨下,该公司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发明者,平均每日出4种新产品,每年有1000种新产品上市,其中800种是原产品改型的。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了教导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然而人们往往只注意“人和”,却忽视了“天时”也同样重要。这里的“天时”,指的就是机遇。孟子指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意指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机遇不管是对人的发展,还是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抓住机遇就等于抓住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