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39091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心理健康标准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划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程度:

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豁达乐观、胸怀坦荡、有自信心等。

良好的处世能力: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与人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具体地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智力发育正常:青少年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都需要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且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情绪良好:能保持活泼、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这是心理健康的核心。经常处于恐惧、焦虑、犹豫、愤怒的心理状态之中,人的心理容易失去平衡,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特点要与年龄相符合:幼年的时候幼稚,成年的时候成熟。如果自己的行为严重地偏离年龄特征,那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对人际关系要有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人情绪的好坏,还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如果青少年变得孤僻、不合群,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能正确对待环境及其变化: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总在不断变化之中,秋去冬来,人们应当调整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改造自然首先要适应自然,对待社会环境也是这样,面对客观现实要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和行为。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

以上这些既可以作为心理健康的手段,也可以作为心理健康的目的,在这里是把手段和目的一体化了;心理健康同时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