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51

第51章 时代的战歌

二十九军是冯玉祥西北军的旧部,以东北籍战士为主。在日本出兵东北,国难当头的时刻,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提出了“枪口不对内”的口号,积极准备抗日,保卫国土。二十九军不是中央军,是地方军,没有重装备,只有轻型武器。但是二十九军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军事训练,官兵们素质好,体力强,其中有不少官兵还会拳术、刀剑。日本人打进来了,国家仇,民族恨,更加激发了二十九军将士们的杀敌报国的决心。他们分头物色工匠,研制大刀,展开大刀训练,成立了名副其实的大刀队。

1933年初,日军向长城进犯,3月9日进攻喜峰口、罗文峪等地,二十九军的两个旅前往增援。11日夜,赵登禹旅长率领500名大刀队队员,顶风冒雪,偷袭日军宿营地,这时日军还在梦中,赵登禹旅长指挥官兵手持大刀砍杀敌人,全歼日军,大获全胜,夺回了喜峰口。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受到的又一次重创,因而大大增强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从此,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开始闻名。后来,为了提高官兵使用大刀的技巧,副军长佟麟阁亲自登门拜访聘请功夫过硬的李尧臣先生来军内担任武术教官。李尧臣来到二十九军后,根据大刀的特点,结合中国传统的六合刀法,创造了一套“无极刀法”。这种刀法,既可以当刀劈,又可做剑刺,简单易学,实战性强。

一天,大刀队长简元杰和一个士兵在对练大刀对步枪,只见那士兵大吼一声,一个跃步前刺,寒光闪闪的刺刀直逼简元杰的胸。简元杰忙亮出无极刀法的怀中抱月,但那士兵不待大刀碰到刺刀尖,一撤枪又一个弓步跃刺逼来,竟把简元杰逼得手忙脚乱。李尧臣走过来,拿过大刀讲解到:“在对敌时应攻守兼顾,对于弓步跃刺时的进攻型刺法,用无极刀法中的刀劈华山就可解决。日本人体质好,擅刺杀,但很迷信,怕杀头。我们右手持刀划弧,在180度内正好同直刺而来的刺刀交叉,而挥刀往前一闪,因惯性作用大,刀会猛然斜砍下去,敌人从头到脚全部暴露在弧形内圈刀口之下,纵然不死,也必重伤。”经李尧臣教官详细明晰的讲解示范,官兵们练起来更加起劲了。几个月后,大刀队就开始把这套无极刀法教给了全体官兵。佟麟阁将军还同李尧臣教官轮流到各部队视察,大大增强了将士们的白刃战本领。

1937年7月7日,二十九军在卢沟桥抵抗日军进攻。11日,200名日军进攻大王庙,被大刀队砍杀三分之二,其余的跪地求饶。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一个排,面对日军的进攻,顽强战斗,待敌人攻到近前时,放下步枪,只携大刀和手榴弹冲入敌人阵中,举刀砍杀,声震四野,一举消灭所有的鬼子。19岁的年轻战士陈永德一人砍死13个鬼子。

爱国青年麦新,1914年生于上海,在学童时期,就深深地埋下了仇恨日本帝国主义的种子。1935年参加了左翼音乐团体“业余合唱团”,结识了一批革命音乐家吕骥、冼星海、贺绿汀等,编辑出版了救亡歌曲集《大众歌声》。在他亲自执笔的《前言》中这样写到:把救亡歌声传诵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街头、农村、工厂、学校、商店、军队里,是每一个抗日救亡工作者必须负起的责任。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使麦新体验和认识了“音乐”在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时,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于是,他萌发了要学会写作歌曲的迫切愿望。尔后,他积极参加了“歌曲研究会”和“歌曲创作者协会”等创作团体,努力向吕骥、贺绿汀学习音乐基本理论,与音乐朋友共同切磋如何创作,在麦新短暂的33岁生涯中一共创作了67首歌曲和37首歌词,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就是他自己写词作曲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麦新在上海的报纸上看到二十九军大刀队在与日本侵略者在宛平大王庙战役中相遇,“我大刀队应战,敌军全数被歼,断头者三分之二……”这条震撼人心的消息,使麦新激动不已。他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怒目切齿,挥舞着银光闪闪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声震动大地,不禁热情奔放地引吭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队的英雄群体在麦新笔下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就这样,麦新一气呵成,一部气壮山河的不朽战歌《大刀进行曲》诞生了,副标题为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1937年8月,《大刀进行曲》在上海浦东大厦首次演出,由麦新亲自指挥。演出时,演员们字正腔圆融为一体,节奏果断鲜明,情绪激昂愤怒,在高潮中加进强而有力的呐喊,痛快淋漓。这种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激情引起了听众们的强烈共鸣,顿时,全场掌声、抗日口号声响彻演出大厅。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雄壮歌声很快在全国传唱开来,它鼓舞着中国军队人人奋勇杀敌,它动员着千百万老百姓出钱出力去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后来,《大刀进行曲》被推选为优秀的抗日战争音乐代表作品之一,编译成英文歌集,以赢得国际友人和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事业的同情与支持。

麦新创作的《大刀进行曲》诞生于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它的歌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它为中华儿女英勇杀敌吹起冲锋的号角。今天,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首时代的战歌仍然被人们吟唱、传诵着,它将永远激励炎黄子孙为民族的振兴去拼搏,去奋斗!

(作者: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