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39679000000009

第9章 《弥陀经》“临命终时”的真正含义(1)

你们打坐瞌睡的时候,自家跑到哪里去了?能否看见自己这个“四大”坐在下面打瞌睡呢?在座的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纵然达到了,当你离开“四大”,看着在打瞌睡的这个东西时,它是否知道自己的去向呢?有的人修到这个程度,还是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明师、佛菩萨接引的就是这个能脱离四大的你。如果你不能修到脱离“四大”,明师怎么接引你呢?佛菩萨更无法接引你,只有等到死的时候,脱离四大的时候,才能接引。

《弥陀经》上有一句话:“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意思是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才能接引我们。大家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通常大家都是“依文解义”,把它理解成:只要我们好好念佛,死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们。因为经上写的是“临命终时”。实际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被很多人曲解了!

佛法真正的精神是注重“当下”!也就是说注重活着的时候,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死后。如果你活着的时候都解脱不了,指望临终时能解脱,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太小了!

过去确实出现过“中阴身”得度,“中阴身”成就的人,但究竟有几个呢?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我们不能把凤毛麟角的个别现象理解成佛法的精神。

《弥陀经》上讲到“五浊恶世”,“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种排列顺序是有特定含义的。为什么把“命浊”放在最后,而把“劫浊”摆在第一位呢?前面四浊我们暂且不谈,只谈最后一浊——命浊。

如何超越命浊?就是通过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使妄念的“根”断了,把烦恼降伏了,四相超越了。一个超越四相的人已经没有烦恼了,生死的根已经断了,他也就超越了“命浊”。真正“临命终时”的含义就是指超越了“命浊”!绝不是指临终咽气的时候。

超越了命浊,阿弥陀佛自然现前。这时候也就没有生死、来去了。若还有生死、来去,则不是佛,更不是道!佛与道是无名无相,无来无去的。当一个人的“命浊”结束了,他已经跳出了三界。

大家是否还记得上次到我们这里来的“老斋公”?当初我们见到他的时候,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说“两岁”。当时好几个人说他胡言乱语,是个“疯子”!也有的人从侧面去理解:何为“两岁”?生一岁,死一岁!意思是说他已经超越了生死。他看出大家不理解他的意思,马上又说:“我八十岁了。”大家都相信!他经常骂那些到他身边的人。因为大家都不懂他说的话,他只能装疯卖傻地骂大家!

为什么大家读经书都是依文解义呢?因为没有内在的实证功夫,只能按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推敲。而经书是圣人悟道后的思想心得,是他们对佛、对道的认识。对于没有入道,更没有证果的人来说,读那些证了果的圣人的作品,怎么可能读得懂呢?只能凭自己的小聪明,从字面上去理解。所以佛才说:“依文解义,三世诸佛都喊冤啊!”

大家已经把《阿弥陀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如果我们念佛能达到一心不乱,而且这种状态能持续七天,还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干什么?我们自己就去了,就解脱了!而我们现在连七分钟的一心不乱都达不到!

如此说来,佛是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呢?他明知道我们连七分钟的一心不乱都达不到,却偏偏说念佛只有达到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才能往生极乐净土!

实际上如果你能在一念之间达到一心不乱,必然会出现第二个一心不乱;能出现第二个一心不乱,就会出现第三个……大家可能会说:“一念”不乱还不容易吗?难道我们连一秒钟的一心不乱都达不到吗?达不到,根本达不到!所以《地藏经》上讲:“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也就是说阎浮众生念念都在散乱中。

既然念念在散乱中,就无法把修学佛法的种子储存进阿赖耶识;既然没有储存进阿赖耶识,也就无法带到来世受用。既然如此,我们生平的修学怎么才能存进阿赖耶识呢?为什么我们这一世能闻到佛法,对佛法深信不疑呢?正因为过去的某一世,我们曾经在一念之间与道相应过,把这个种子种进了阿赖耶识,所以才能带到今生受用!当我们闻到佛法时,内在的种子就慢慢萌发了。

一个修学佛法的人要想把种子种进阿赖耶识,除非超越“四相”。《金刚经》里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你有人我是非存在,就意味着你永远在烦恼堆里打转!

如果大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不闻不问,哪里会有是非烦恼呢?为什么大家就做不到呢?因为没有超越“四相”。

为什么四相中把“我相”摆在第一位?因为超越了“我相”,后面的三相很容易就超越了。“我相”都没有了,哪里来的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呢?就像六度里的第一度“布施”一样,如果大家把“布施”这一法修好了,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很容易就修到位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了“我相”,“布施”这一法你就修成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布施”呢?因为“我相”太重了!“布施”不仅指施舍财物,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列入布施。吃饭的时候,我让你先吃;走路的时候,我让你走在我前面;你骂我的时候,我不还口,让你骂;辩论的时候,我不跟你辩;有个师父在这里讲法,我来听……这些都是布施。

正因为这个法太容易修了,所以我们修不好,总喜欢修一些高难度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修高难度的呢?因为“我执”太重了!你接触一个高难度的,超越一个高难度的,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从表面上看,你的确胜利了;从实质上讲,你的“我执”又膨胀了一次!

不敢布施是因为有“我相”。我相没有超越是因为“命浊”没有突破,也就是怕死。一个超越了命浊的人,就是一个超越了生死的人。一个超越了生死的人,还会有“四相”吗?既然没有四相,“布施”这个境界就已经突破了。这时候就真的能达到要左眼给左眼,要右眼给右眼了,“以身口意供养”根本不值一提!

回想起当初我对拉蒙师父说把身口意供养给他时,他哈哈大笑!把我搞得莫名其妙,很不好意思。现在回忆起来,我当初真的是说大话!敢把身口意供养给佛菩萨的,或者说能把身口意供养给佛菩萨的,必然已经超越了四相,超越了五浊,“六度”早已经修好了!

你们可以想一想,五浊、六度、四相都超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把身口意供养给师父,供养给佛菩萨,施舍给众生!

前些日子有一位女信徒来到这里,说要拜我为师,把身口意供养给我,希望我为她皈依!我三天没给她说皈依,结果她就跑掉了。她的愿力不轻哪!能做到把身口意供养给我!结果给她皈依晚了一点,她就跑掉了!

你们以后出去弘法,碰到这样的信徒,怎么对待呢?你们是否愿意在这种信徒身上下功夫?这种信徒,你早晚都会得罪他,不值得在他身上下功夫!

心量小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就,无论你干哪一行,学佛还是不学佛,乃至做世间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成就。因为你没有这个“量”,没有这个容器。干多大的事,必须有多大的量,也就是要有多大的承受力。

我们每个人都打着“学佛”的幌子,但是我们很少想过我们打的这个“幌子”实在太大了,我们根本举不起来。我们都打错了,结果让自己活得很累,活得人不人,鬼不鬼,僧不僧,俗不俗。如果打的是出家人的牌子,你还能活得轻松一点,自在一点。出家人未必就想成佛嘛,只是出家而已。

也许我们学佛的人跟社会上的人相比,名利心会比他们轻一点。可是我们在另一方面的名利心、欲望,一点也不次于他们。虽然彼此追求的不一样,但是这两种追求都是欲望,都是理想。而且我们的欲望比俗人的欲望更大。想“成佛”,想“了脱生死”,这种欲望还不大吗!

社会上的人只想赚点钱,发点财,生活过得好一点。他们才是活在当下。而我们却是活在未来,活在理想的王国里。可是佛法对于上根器的人来说是没有三世的,连这一世都没有,只有当下。对于中根器的人来说有这一世。对于下根器的人来说有三世,甚至有四世、五世、六世,更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