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知易行难之北宋倦游
3972100000015

第15章 商标

陆家哥俩打发了工匠们开始做事,又安排人手采办木料。杜棋星则旁观了解。

看了一会,杜棋星看工匠们都是每人做自己的一摊子事,从最开始锯子开料,中间抛光,一直到最后加工成形,都是一人从头到尾做下来。各凭手艺,典型的小作坊生产形式。效率非常之低.

就对陆家哥俩说,“大郎,二郎,我看这木翅做得太慢。”

陆方堂道,“小郎莫急,这是第一天,匠人都还不熟,这第一天,一人做得二三个,也是好的。时间长了,熟能生巧,自然量就大了。”

杜棋星一摆手,“人各有才,须因材以用。我看诸匠每人都是从开料一直做到成形,有手艺好的,做得多,有手艺差的,做得少。那手艺最差的,稍一不慎就出了废品,做出来的物件飞不起来,误工误料啊。”

陆正堂接道,“小郎,这个却是无法,人吃一种米,却有百种样,如何有办法?”

杜棋星微微一笑,却不言语。

陆正堂看他一脸神秘的笑容,手指着他,“杜小郎,这,你也有办法?”

杜棋星哈哈大笑,傲然的昂起头,“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嘛。凡有一弊,则有一利。去弊兴利,乃可得益。”

“却以何法可得益?”

“这样子,将所有工人,分类而列。手艺差者,专一开料。这是粗工,大抵木匠,开料都做得不错的。手艺高明者,则专一制作成品。如此一来,手艺差者,久于一行,必然专精,时间稍长,开料自然越来越快。手艺高明者,也是如此,成品制作也是越来越快,倍于各人从头做到尾。”

陆家哥俩一寻思,很快都明白过来,此法大善。“妙哉,妙哉。小郎真好手段,想人所不能想。”

陆方堂又问,“只是这粗工专一开料,他本是木匠,自负手艺,只做这等粗事,如何愿意?”

杜棋星笑道,“若是他一天开料所得,高出他一天制作成品所得,他如何会不愿意?”

“是这个理。还有一则,一个成品四文钱,未免太便宜了那最后一个工匠。”

陆正堂笑道,“大哥却是糊涂了,那做成品的,自然拿不到四文钱,否则,前面那几个开料的,抛光的,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

陆方堂这才会过意来,“呵呵,是我想岔了。工钱自然须一项一项的计算了。呵呵,这样一来,只怕。。。。。。”

陆方堂心里一盘算,这产量只怕要远高出现在,看向陆正堂,两人都是大喜。

工匠们只做一项,省心省时,速度倍于往日,这产量只怕要远远超出旧法。

两人想到,祖祖辈辈做事,都是旧法,这个杜棋星偏偏处处都有新鲜法儿,偏偏他的法子又处处都用得上力,对杜棋星到底有多大本事,不禁有些摸不着底。“这个人,怎么聪明到如此。巧夺天工,只怕还是有些靠谱的。”

当下三人商定了工匠们如何分类,生产如何分项,如何衔接,工钱如何摊分,一一妥当。

另有飞盘,依旧例,也先由木匠做起来。刘得贵领一班人,二十个木匠,专一制作木翅,周山则领另一班人,五个木匠,专一制作飞盘的圆框架。

圆框架做起来快,只是这个外面蒙的粗布面,必须交给妇女来做,只得全部外包出去,由落星坳的妇女承包下来,做得一个给一文钱。

陆正堂叹了一口气,“也只得如此,不过,此物太易仿制,瞒也瞒不住的。利润如此巨大,只怕很快就有仿制的飞盘出来。”

杜棋星早有准备,“无妨。”他拿出一张纸来,打开了,递给陆正堂。

陆正堂接过来看时,却是一幅画,尺寸颇小,只有两寸见方。

先画了一个外框,看着象个窗户,却关了半扇,只开得一半。从这半扇打开的窗户向外看去,上面是一钩新月,下面是一根虬劲弯曲的树枝,树枝上点缀了数朵花儿。小巧玲珑,煞是可爱,虽寥寥数笔,却是气韵生动,意境遥远。下面四个小字“暗香疏影”。字也写得舒展秀润,清瘦简拔。

这是杜棋星电脑资料里找出来的一幅梅花素材,打印机打出来的。陆正堂赞道,“这是梅花吧,好风雅。”

陆正堂再看旁边,也有一行小字,“大方玩具齐心堂”。也是同样的风格。忙问:“这却是为何?”

“嗯,以此为模,刻出印章来,凡咱们大方玩具做的东西,一律盖上这个印鉴。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咱们做出来的。有印鉴的东西,就是正品。其它仿冒的,没有印鉴,全部是膺品。这样一来,纵有仿冒,也就无妨了。有了鉴别,别人自然就会买这盖了印鉴的正品。”

“哈哈,妙哉,此法甚好,这才是长久之计。”

杜棋星又指着这张纸说,“二郎不要小看这张画儿,可得把印章做得与这纸上的画儿一模一样才好。再有,这张纸也一定要保存好.”这画与字,可都是他花了不少功夫才找到的,都是大家的神作,不世出的精品。这半窗梅花的商标也是他想出来的得意之笔,当可大大冲掉一些铜臭味。有了这个商标,必定抬举齐心堂在文人士子中的地位。

“我省得。我虽粗陋,也看得出这张画非是凡品。等闲人纵然仿冒了雕出印章来,这画上的味道,却是雕刻不出来的。我亲自去洛阳找一位金石高手来办此事。”

“如此甚好。就多做一些这种印章.凡我们落星坳办的所有齐心堂,都以此画,作为印鉴。时间一久,深入人心。嘿嘿,到时啊,咱们就是坐在家里,只怕人家也要找上门来买咱们的货了。”

三人一起哈哈大笑。

又商量了一下帐目财务,向外运输,销售,回款一等杂务,事情剧繁,却也得先做起来。

杜棋星看到世界上第一个公司初具了规模,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万事开头难,总算是起步了。

足足的忙了一天,才算是有了些眉目。飞盘的事,已经开始向外承包。就在整个落星坳里,向家居的娘子姑娘们推荐,倒也顺利。若是手巧的女子,飞针走线,一天做得三十个飞盘,可得三十个制钱,一月下来,也有近一贯的收入了,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笔收入就相当可观了。落星坳十里八乡,承揽此事的争先恐后。

木翅飞盘,就象落到油锅里的水滴,让整个落星坳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