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05

第105章 军火第一单

“一百文,成!就一百文,一千贯。”“谢公主。”常智光欢喜地接过宝钞,军工厂终于是见钱了。“等等。”朱玉纤手在常智光那一抽,拿走四百贯道:“这是税收四成,常大人,不会不知道商人要上税的道理吧?”常智光一楞,每个火药包赚六十文,运输费用就去了十文,抽税四十文,每个仅赚十文,一万个,赚一百贯?我靠!不够开一个月研究工匠的工资的。

朱玉很满意常智光的表情,问:“还有什么好东西?”“没了。”常智光坚决回答。朱玉轻轻一笑道:“常大人,其实你这手段倒让本宫看出点意思。而今鞑靼衰女真强,这样,本宫准许你将这两样武器卖到鞑靼国,但是税一样要抽,便宜你点,三成。你要是换回了战马,本宫高价购买。只不过卖出去的东西必须得到枢密院的批准。”

周围大臣将领听了一楞,公主这是什么意思。想了想后,张逊先喊道:“公主圣明!”接着在场人都醒悟过来各自呼喊不提。朱玉这一手可谓是一举多得,首先当是税收这块,能赚不少。其次,变相资助鞑靼国,让其和女真战争打成胶着。这里面最关键一点,就是常智光出的这两样产品,利防守不利进攻。再次,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强项,比如马上箭,马上砍杀之技巧。再再次,火药使用对鞑靼人和女真人来说,只局限在鞭炮之上。即使三方一起发展火药,大明也是渔利。首先大明的科技高,火药制造必然比两国纯熟。其次大明步兵为主,如果三国一起发展火药,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就荡然无存。再有,大明是火药主产地,一旦有战事,控制火药出口,将抑制死其他两国的发展。最后一点,各种火器能卖不能卖还得枢密院说的算。

朱玉这手在现代叫冷战之军备竞赛,谁耗的过谁,一目了然。鞑靼女真的生产力加一起也不是大明的零头。朱玉不笨,她早想好,常智光喜欢研究就研究他的,自己这边可是掌握着无数的能工巧匠,迟早让常智光没这饭吃,回头就让张逊负责起来。

常智光当然不知道朱玉的恶毒想法,在他看来,朱玉最多是模仿造造罢了。仿造的品质不太容易出,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新武器。

安****工厂规模不大,但是却分工细致。有专门研究导火线的,有专门研究火药配方的,有专门研究器械的。临走时候常智光下了课题,开花炮。要说中国能人真多,比如烟花,先爆炸,而后冲上天空再爆炸,这就是大炮的雏形。对于实心弹他兴趣不大,那东西砸到砸不到完全凭运气。至于开花炮,常智光也有索引,什么燃烧弹、红磷弹、爆破弹都可以搞搞。

身为现代人,虽然没养过猪,但也是吃过猪肉的。虽然不会制造,但是使用原理是知道的。比如子弹,就是撞针打击在火药上,爆炸后弹射出弹丸。常智光自己制造了雏形,一个打火机大小的瓷包火药圆柱体放进铁管中,圆柱体内有引线拉出来,点燃后爆炸,将铁管内弹珠发射出去。但问题出来了,由于不是专业人才,首先无法解决火线密封问题,爆炸后有三成威力从火线口窜出来,这样一来危险,二来弹珠的初速度不够,常智光抓抓脑袋,想不出办法,就扔给工匠们去解决。

最少自己是进步了,看最早火枪,从枪管塞火药,还要捣结实,然后放子弹太麻烦。批量生产同一规格的压缩好的火药,能大大节约上膛时间。无论怎么搞,常智光就几个目的,第一是压制游民民族优势,第二是赚钱。可没想第一笔生意就亏的淅沥哗啦,四成的武器税收可不是盖的。常智光没有懈怠,即使亏本。他深信钱途是光明的,乱世出武器,战争是推动武器商人发财的大好时机。女真国、鞑靼国、吐蕃、瓦刺、大理……都是未挖掘的金库。

“公主,您看能不能从东京造作局匀点工匠给微臣。微臣那边熟练工着实不多。”朱玉想了想道:“东京造作局不行,本宫准你招募三千厢军。还有,这次安国县尉彭子晨表现着实不错,这样吧。封彭子晨为武义郎,知安国厢兵指挥之事,负责管理厢军。”厢军受制于侍卫马罕司、侍卫步车司,相当与后勤兵,他的设置,一来是统治阶级为避免阶级矛盾,而招募被吞并了土地的流民,二来是让他们成为战时的运输队,三来可充当修桥修路军用作坊的劳力,处在边境的厢军还有自己的番号,也担任一些作战任务。四来,他们承担了百姓本要承担的劳役,对社会发展贡献很大。只不过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和区分,脸上都有刺青。唯一的好处就是,实在活不下去当了厢军,最少还有饭吃。

朱玉再问:“这样总是可以了吧?不过好处给你了,你也得担待起来。别喊的高,却连一件武器都弄不出来。”“谢公主!”得,彭子晨现在是从七品实权官,自己身为他上司,竟然是正八品的小官。朱玉又道:“工部尚书上表,说安国城墙需要修耸,要二十万贯钱。”常智光大喜:“公主圣明!”

“不准!”朱玉道:“一个小县的城墙就要二十万贯,本宫之天下有多少县?每人朝本宫要二十万贯,本宫去哪找那么多钱?这事本宫和几位大臣商量了下,看在武举之时确实破坏了部分城墙份上,免你安国上交两年税赋,但必须把城墙给支起来。再发生流匪入境,无险可守,本宫拿你问罪。”

常智光怒,老子去年总共才上缴八千贯钱,已经是保定第一赋税大户,你一句话,一万六就变成了二十万,虽然你是公主,但不带这么不讲道理的,小心林云宫的历史重演你一遍两遍三遍。想到这,常智光心中还是有点戚戚,这次上京心怀忐忑,但没想公主却什么事情都没生一样,也没爱上自己,也没恨上自己。

京城事了,常智光回到了安国,这一进衙门就发现气氛不对。白莲拉了常智光到一边小声道:“大人,户部派来的官员正在书房查帐。”“奇怪吗?”常智光奇怪问,这查帐是常事。“赵大人说,这次主查帐的是新任右佥都御史,原淳安县令海瑞。此人非常难对付。”

常智光倒吸一口冷气,这个回族老头可是个刺头,是明代著名政治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