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53

第153章 联南北钱庄

首先来报告的是印染厂,厂主哭着和他说,印染厂没原料了,有人说了,要原料必须签定契约,只接李家厂子的活。接着是倾销,几乎是一夜间,庐州四个县和州里纺织料子全部饱和,无论是麻布、棉布、绸缎,其市场价格仅仅郑家的一半。百姓们见便宜哪有不占的道理,立刻着手购买。

郑平也不是普通人,立刻让人抢购,这几乎是成本价的不买白不买。但越买越心惊,市场上的货物不仅没少,而且收到消息。保定、江宁府、黄州、舒州、应天等六个地区全部开始对庐州进行赔本式的倾销。郑平这次终于意识到是安国商业协会的报复行动,于是立刻停止收购,转而降低价格出售积压商品。但他一低,安国商业协会开始疯狂收购。这么一进一出郑平惊惧发现,自己的原材料已经用光。而本地提供麻、棉等物资的厂子已经全部停止向他供货,外地就更不用说,连毛都买不到一根。

以本伤人啊他们是赔钱赚吆喝,几轮较量下来,自然是安国商业协会更吃亏,但是安国商业协会那财力根本就不郑平能抵挡的。现在厂子几百人不开工白拿薪水,是解散他们还是留下呢?关门,自己投资到纺车、场地的钱全部打了水漂,那可是全部身家性命。不关,他们会耗到什么时候呢?

郑平还在犹豫时候,消息来了。郑家亲戚家业全部受到了大面积的打击,其中有两家场借贷了安国钱庄的钱,被告官没收了产业,人也关进了大牢。家族已经有人要郑平回话。更是在这时候,节度使突然派出兵丁将庐州通判、梅县知县缉拿,自己的叔叔也被调到了闲职。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安国商业协会的专门打官司的一群人,人家还说节度使这边没说法,就直接告御状。罪名很简单,欺压良民,强夺私产。

更要命的是,当初弄这场子朝东南钱庄借贷了钱,而今人家逼着自己还钱,不还就告上官府。郑平唯一纳闷的是,很多不是安国商业协会的人,怎么也朝自己下死手?

“所以说,人要看报纸,商人更要看报纸。”常智光边看报纸边道:“光明报是你生活的伴侣。”这报纸有记者的采访,把两家纺织场争斗过程写出来,里面虽然不涉及官府,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官商勾结。身为一个没官勾结的商人,最恨的就是有官勾结的商人。舆论的正面全给了李家,而负面则全给了郑家。不少非安国商业协会的商人,也愿意少赚点,或者亏点小本钱进行落井下石。

苏千道:“大人,郑平已经准备拍卖自己的纺织场。”“卖不了。”常智光道:“庐州知州说了,这纺织场部分侵占了农田,应由官府收回还耕于民。一个不走偏门的人,是不会捞那么多钱。一个走偏门的人,总有无数的破绽。”

“恩。还有,预计本次安国商业协会总亏损超过30万贯。我爹爹说了,他拿五万贯来补这个债。其他人都有表示。我说了您意思,就是按原始股份比例来贴。”苏千说完有些不解道:“大人,我认为此事有不亏钱,甚至可以赚钱的办法。比如只要我们钱庄贷款扶持李德财,或者控制原料……”

“要多久?一年还是十年李德财才能挤垮郑平?李德财会不会半路收手?苏千啊这不是郑平一家的事,而是表明安国商业协会的一种态度,为了保护商人的利益,我们不惜赔本。而且这事了后,加入安国商业协会同盟中商人更多。有人保护他们,相对他们在别人需要保护时候也会挺身而出。的确,这事我们亏了。但是我相信一旦有第二件事,商业协会商人会自觉的团结。这次不是就有两家纺织场,还有一家原料厂自己贴补部分亏损吗?能加入商业协会的生意人,都是有点见识的。知道什么叫舍小钱赚大钱。不要指望外面三文钱一个鸡蛋的卖主会为之出力。对了,这次表现好的要记得,以后有好处先惦记人家。”

“恩,知道了。”苏千知道常智光说的是瓦刺那边的事。瓦刺战乱之后,在统治者看来要收拾残局是相当头疼的事,但对商人来说却是一本百利的好地方。就说粮食生产基地,一个商家要能拿到百亩之田,那就赚翻了。瓦刺种植业多在平原,耕牛等农具使用分外方便,战乱难民又是超级廉价的劳动力。畜牧业也有发达的地方,大明境内皮革业不发达,价格居高不下,很大原因是由于原料的供给不足,这设立一个养殖、加工基地再销售到大明,那利润不是盖的。几方都有利益,朝廷希望是占领地安定,商人追逐利益,武将希望商人出钱鼓舞士气打胜战。

道理谁都知道,但谁能在这好处里面捞着吃的呢?只能是那些勾结上了军队的商人。没有军队的保护,商业是无法开展。甚至都不允许开展。还有圈地,必然要损害当地人的利益,没有军队的帮忙,是拿不下来的。还有零售市场商人也眼红,这几十万的奖金,军队要怎么消费?这可是一个大市场。

常智光这边刚送走了苏千,又有人来拜访。来人是东南钱庄的总掌柜周安,非常上道,上来就放上盒子包的礼物。并且客气道:“一点小意思,请常大人笑纳。”常智光呵呵一笑道:“周掌柜,你要是有我这知县份内事,不用送东西。要是安国钱庄和商业协会的事,送礼物也没什么用,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一点土特产而已,大人言重了。”“拿人的手软,看来我们没法谈事。”

周安听常智光下逐客令忙道:“那就先谈公事。”“周掌柜请讲。”常智光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客套的话不爱说也不爱听,他没打算把自己精力耗费在这方面上。如现在领导今天一个会明天一个会,其实他们需要就是一纸文件而已,可笑的是还有文件精神座谈会,连文件都看不明白的人,看来也只能当领导。纳税人如果有选择,肯定不会去养一群废物。要么安国在常智光带领下,节奏相当的紧张呢。

周掌柜早打听了常智光的处事风格,当下进入正题。东南虽然有朱玉扶持免税赋等政策,但政策施行时间不长,各处破坏严重,目前是朝温饱问题去了,如北面这样颇有富裕是差太多。所以东南钱庄虽然开办起来,虽然也联了八州,三十一个县。但是资金却是断链的严重,最主要是存款跟不上贷款的数目。而且由于还是半家族管理,疏漏颇多,坏帐时有出现,还发生几起贷款收不回之事。

介绍了目前的处境,周掌柜就开始说想法,最好的想法是常智光说服安国钱庄合伙,东南钱庄主控股在东南发展。即使不成,想常智光出面帮忙邀请安国商业协会的成员参加应天开春后举行的贸易会议,就是大规模引资。再差一步,是希望以扬州和应天为中心,开展一个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