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75

第175章 重兵围拢县

“猪还是会吃的。”常智光纠正:“这个有实验过,顺便提醒,那东西是我卖的。”

李如松不在意,只顾生气道:“不能和谈,一旦和谈就前功尽弃,再耗一些时日,马将军就能直取河西走廊,甚至攻占兴庆府,将党项人扫到鞑靼边。”

常智光无奈地摇摇头:“这是枢密院和张居正一起上表的,几乎全部大臣都同意。甚至连老百姓也多是赞成取利之后,王师北还。我光明报倒是煽动了,但朝廷守利,百姓过于善良,非常无奈。不仅如此,你爸为首的西北军将领也表示和谈是比较好的结局,现在大明就怕人家瓦刺不知道我们有和谈之意。”

“不行”李如松坚决道:“如此一来等同放虎归山。”

常智光点头:“不就两个月吗?如果李将军和我一条心的话,这事倒还有点转机。”

“大人请讲。”

“不过事先声明,将来会有很多麻烦。”

李如松道:“为将者,保国扩土乃是本份。”

“那就好。”

李乾顺亲带五万擒生军、两万五千的卫戍军还有十万地方部队取拢县,西北面的军司兵力几乎被其抽干。除了此部,其余部分分两部,一部是卫戍横山,一部是包围天惶县。如此庞大的规模用兵不用说瓦刺,即使是明国也是不敢轻动。伴随着而来的是国力的迅速消耗,十年下来安养生息的成果在一夜之间付之东流。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必须立刻占领拢县,打通对外通道,以战养兵。

但是让李乾顺万万没想到的是,先头轻骑兵万人部队遭遇了投明三千铁鹞子的冲击,明朝骑兵再兵分两翼包围了先头部队,一天一夜,先头部队投降大半,剩余部分不是被歼灭就是四面溃逃。

如果这不是最糟糕的,那更糟糕的消息还有:第一个坏消息是军队士气,由于控制口粮,又要加紧行军,逃兵越来越多,有部分翻过大山直接投奔了明军。按照军中流言,有编制军队整支来投,士兵每人五十贯钱,将官分两百、一千、五千三个档次。零散士兵,携带了马匹武器的四十贯,只携带马匹的三十贯,什么都不携带的五贯。另外所有投降士兵每人能分到一亩地。

第二个这次明军战斗力非常强,首先是火器的使用。往年明军也有使用火器,但是受限条件大,火药易潮湿,但是这批火器不仅没有以上缺点,威力加成,武器创新。特别是甩手炮,简直就是瓦刺军的噩梦。其次明军士气非常高,有道是一鼓作气,但明军士气一直处在一鼓之中。看见瓦刺军如同是豺狼看见猎物一般兴奋。还有一点,明军协调能力强,各种兵种各司其职,整体战斗力比之前高上不只一星半点。

第三个坏消息,本此明军作战不讲以往章法,如马千乘先陷自己于绝境,李如松千里突袭一不占地,二不打仗,只对农作物下毒手,肯定还有其他手段要防范。

第四个坏消息,由于质子军大部被俘虏,一些权贵已经和明军私下进行联系。最糟糕是一些高官用和不用都是一个问题。已经有消息称,明军目前有一种以情报换人质的说法。

第五个坏消息,鞑靼国突然对瓦刺主战的情绪占据上风。皆是说瓦刺在鞑靼边境已经没有重兵,此事不动手更待何时?

第六个坏消息,吐蕃和明的交易市场大开,明商人正在全力收购吐蕃在瓦刺边境掠夺的人口、物资、马匹、武器、陶瓷等等。目前有消息说,吐蕃另外几部也蠢蠢欲动,也想发一次瓦刺国难财。

第七个坏消息……

唯一一个好消息是,明朝已经露出风声,有意和谈。

李乾顺当然不愿意和谈,他想都不想也明白,在这样情况下和谈,灵州、永乐必然被割出去。而这两州对瓦刺的重要,相当燕云十六州对鞑靼的重要。几名进言和谈的官员已经被他软禁起来,这些人的孩子还都在明军那边当俘虏。为避免逃兵叛变,李乾顺卫戍部队两万人为先头部队,遇见逃兵,格杀勿论。

李如松在城头静静看着远方一片连一片的军营,敌人太多了,不仅出了拢县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出了自己心理的承受压力。相同,打了几个胜战的士兵们士气见了此情形并不高,接下来要进行的大战才是最要人命的。

常智光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上城墙来了:“敌人是我们的十五倍。”

“太多了。”李如松苦笑:“每人一口唾液,拢县就会被淹没。”

常智光笑道:“你应该这么想,瓦刺人在孤注一掷,只要这场战斗结束,瓦刺人再也无力防守我们的进攻,我们对瓦刺的战争也算是基本结束。”

李如松道:“大人似乎很有信心?”

“信心说不上,李将军怎么看?”

“城墙薄弱,再加先前之战斗多有破损。虽然临时加固,但难挡敌人之锋芒。”李如松道:“城在天险,但也就因为天险,如敌抢墙头,我军最少只能三百人防守。对付小股部队是容易,但瓦刺军要是不顾生死的决死冲锋,恐怕……”李如松的担忧还没说完,敌人专业的攻城设备即将到位。

“最后一批武器也已经到位。”常智光道:“我个人认为敌人无法依靠强攻拿下拢县。再者李将军也不是束手就擒之人。”

“恩,末将已经学匈奴之法,派出部队把敌人尸首、病死的畜生埋在方圆五十里内的水源口。而今到了夏日,尸体腐化,敌又是最需要喝水的季节,应该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麻烦。”李如松道:“另外末将从永兴军路调来了十台投石车,专门投掷五十斤的炸药包,敌军不能不顾及。还有末将已经让一些要钱不要命的降兵回瓦刺军充当细作,勘察瓦刺军后勤补给情报。如果顺利,到时候可以把五千个炸药包当成粮草送到瓦刺军大营。”

常智光赞道:“将军如此多智,还怕瓦刺军不破?”

李如松苦笑道:“末将唯一担心就是敌人决死冲锋。”

“应该不会,瓦刺和大明不一样。他们朝廷的兵力就是卫戍、质子军。而擒生军隶属各个王爷或者军司,他们视这些人为自己的势力。还有地方部队,是民众组成,不可否认他们游牧生活让他们单兵作战能力强。但是一旦战场有变,或者是士气低落,先逃跑的必然是这些人。将军应该知道,一人溃败可以卷走十人,十人可以卷走百人,百人可以卷走千人。”

“恩。”李如松点下头,突然道:“来人。”

“在!”章栏回声。

“命人将五里之内所有道路挖毁。用炸药包炸山,把大石杂木铺到四面。而后从山下引下水来,连续浇灌地面。”李如松再道:“另外请王锡爵大人调集厢军,三天之内在二里外构筑三道环行高墙,墙高两米,前面留百部火箭车,留观察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