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87

第187章 牢狱中办公

而今这安国早就成了每个当官者楷模,看常智光花钱那气度就知道,身为一个富裕县的父母官,有多么多么的幸福。例子就在杭州,杭州是除了足球赛和西北战事外别人关注的最大焦点,虽然没有常智光百万为单位的气魄,但是那知州却有千贯赎一妓之气度,造船业、航运业茶叶、渔业还有纸业的发展,已经让杭州成了除安国外大明另外一颗明星,在减免税赋中上半年上缴国库的税利翻了两倍,朱玉大喜之下批了“民之父母”的牌匾送给杭州府,而杭州得了谁的指点和协助,大家都是明白的。

州府对常智光客气还有最重要一点,不少官员看见,一个地方一旦富裕起来,其民众幸福度要超过任何清官任职的地方。而且吏部每年对部分官员的考评,开始参考民生意见,过程由光明报记者全程监督。

不过一些年老的甚至是退休的学士,上表对当前民间和朝廷体察民生为任职风气表示了担忧。最主要是拜金主义,原先大明衡量人的标准首先是士,其次是礼。对道德看法比较高,而今这股提倡利益为先的风气着实让他们担忧。

道理很简单,早先人家夸自己孩子是个读书人,而现在大家夸自己孩子是个有钱人。读书考不到进士,即使是个举人,也比不得商贾之流,社会认同比原先低了很多。

各地已经发生多起如此事件,最典型就是发生在常智光老家怀远的事。一个茶叶商人休了在京六品官的女儿,并且让其三个儿子转行不再读书,而学做生意。这在以前是万万不能出现,那女儿身份叫下嫁,下嫁给一名商人。而今这商人有这气魄敢休妻,最少是没拿自己老婆的身世当回事,要么人家说,有钱就是横。

大家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在慢慢受着冲击,而张居正等人已经注意到了这样的风气,代表士族上了万字表给朱玉。这事常智光知道,他不放在心上,如同红色老一代说80后是毁掉的一代,原因就是80后从小浪费严重,自我为中心,叛逆思想,对教科书、红色电影等都抱有怀疑态度,不再人云亦云,开始用自己的思想去看待社会和历史等等。以至当时某些领导人说,中国要毁在这一代手上,应该再来次文化大。

常智光所做的就是影响和潜移默化。一个小孩去打预防针肯定是不干的,你和他说打了预防针不会得病等等好处,他是不会理会的。但你和他说,打了预防针今天可以不用上学,他有可能就干。再和他说打了预防针不仅可以不用上学,还可以吃到洋快餐,他九成就会干。

社会就是这样,统治者是以自己的需求来灌输被统治者思想,而民主社会是被统治者需求成为统治者关心的事情。

囚车到京城,京城当天可谓是万人空巷。顺天府早预料到这情况,派出大量兵丁官差维持秩序。张逊和囚车内的常智光小声道:“常贤弟,你手段耍的可真聪明。”

“什么手段?”

“你让光明报大肆吹捧西北战事皆是公主的英明指挥,还总结说此战,公主功劳占了七成。”

常智光假装惊讶道:“我怎么不知道?哪天的报纸?”

“前天。”张逊笑下道:“那就是你们光明报有高人。诬陷钦差,杀来使,公主本来要给你点颜色看看。但看了报纸后态度却大为转变。昨天早朝,有几个马屁精上表,说公主乃武功之君,请公主泰山封禅。”

“这战和武功没什么关系。”常智光边朝群众挥手边道:“而是和钱是有太大关系。”

“天牢到了。”

所谓天牢,就是朝廷直接掌管的监狱。京城天牢的兵丁官差由顺天府派出,而掌管的则是大内。京城有三座天牢,一为大理寺掌管,一为顺天府掌管,一为宗人府掌管。

为什么要专门的监狱呢?士大夫待遇高,别说在明,即使在现代到了监狱生活也是比普通罪犯要好,在现代中国的某核电站附近就有专门关押高官的监狱,法律也经常都会人为的不公正,变相提高某些人地位。

京城天牢中一般都是******,普通罪犯罪行再大,即使恶贯满盈也没有面子进这地方,而常智光要进哪座府着实让内阁们头疼一阵。常智光是状元,但官实在太芝麻,勉强算士大夫,这就是有资格去天牢。

大理寺是关押犯律待审的官员,主要是经济问题。

顺天府一般关押的主要是京官。

而宗人府一般是关押公主亲自过问够级别的官员或者是宗室人员。

把常智光拉过去一比对,经济问题不用说了,肯定没有,人家现在是家徒四壁,审问也不需要,常智光把事情都干在明面上,大理寺去不了。

再看常智光也不是京官,顺天府去不了。由于又不是大官,宗人府也没资格去。

要说也不是他们的错,这派钦差没听说哪朝派个八品官去当钦差。即使有也会临时封个官,也有个名正言顺之说。

但事实是,常智光确实是钦犯,按规矩常智光犯事是去保定或者是西宁府监狱,但其犯事时候身份是钦差加监军,西宁府和保定又没资格管他。

对这个怪胎身份,内阁们也是头疼万分,特意找了礼部研究很久。礼部好容易翻出了隋朝一个案子,也是皇帝亲点的地方官钦犯,最后是交给了宗人府。

想想也有道理,左右都挨不上,只有宗人府对上一条,也就是公主亲自过问这一条,于是就塞到了宗人府天牢。

宗人府内卫对内阁这个决定很不爽,弄这样一个人进来,是对他凶点好呢,还是温柔点好呢?说难听点大家都是公主的鹰犬,要把常智光折磨半死,回头自己找麻烦。要是礼遇常智光,又怕公主事后找麻烦。这种是是而非的犯人是最难侍侯的。

朱玉问:“常智光进去了?”

九公公一边回答:“进去了。”

“有说什么吗?”

“说了。”

“什么?”

“说……麻烦大家了。”

“没了?”

“没了!”九公公问:“下面人拿不准,让咱家问一句,这常智光怎么个接待法。”

“怎么接待?”朱玉反问。

九公公道:“是残羹剩饭,还是家常便饭。天牢潮湿,要不要……”

“干脆让他搬来和本宫睡一床好了。”朱玉怒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目无君王,本宫说让他见好就收,他不理会,还把瓦刺派来的使节秘密杀害,还诬陷朝中重臣。”

九公公忙道:“公主息怒,不过而今这局面确实是不世之功。”

“就因为这样,否则他还能活着回京城?”朱玉叹口气道:“我知道他能干,能干到连女真人都怕他。能干到不废多少兵马就替本宫拿了那么大地盘,将党项人逼得差点亡国。但他对圣旨有意见,可以上表和本宫说。本宫是不讲道理的人吗?视圣旨为无物,这钦差名头倒是挂上了。这次不打压下他的气焰,以后本宫还敢用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