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91

第191章 女诸葛解惑

“上市?”朱玉有气无力问,根本听不懂。

“对,比如说安国窑,总资产现在是一万贯那就发行一千份股票,其大股东占据其中的六成非交易股份,这一千份中每份股票价值为20贯,一千份销售完毕应该是两万贯,等于安国窑的资产为三万贯,大股东占有六成,虽然分了部分股份出去,但是实际资产却达到一万八千贯,盈利近倍,而购买这些股份的人,称为小股东,没有管理权,但是可以拿到分红。比如安国窑年赢利是一千贯,大股东占有六百,其余四百就分配到一千份股份的持有人手中,当然分不分是大股东说的算,这样一来,好处很多,可以短时间迅速融资,扩大规模,如果一旦热钱进入,股价炒到40贯,80贯,甚至一百贯,资产就成几何上翻,最后等群众眼热跟风购买的时候,开始抛盘……”

朱玉头疼打断:“你能不能说点我听的明白的。”

“恩,就是把以为自己聪明的百姓们的钱,骗到一两个人的手上的一种过程。”

“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就是让鞑靼国动荡不安。”

“另外,我这边还有成立舰队的构想。”

“停,你上表,我慢慢看。”朱玉疲惫道:“帮我喊人!”

“来人!”

“在!”

朱玉闭着眼睛揉着太阳穴道:“起驾回宫!”

由于有交代,常智光的牢房被打扫一番,而后里面准备好了蜡烛、文房四宝,外加比较舒适的小床。下个客人是惠兰,惠兰明显比较上道,不说别的,先拿出几盘吃的,还带来一盅小酒。惠兰边倒酒边道:“大人西北劳碌,却是不世之功,辛苦了。”

“呵呵,惠兰你客气了。听说你生了一对大胖小子。”

惠兰点头道:“这还多亏秦妹妹教导的产前运动,生产那么顺利。不过我想,应该是大人教导的。”

常智光呵呵一笑否认:“我教导的?我是男人呢!”

惠兰见常智光不承认,也不说这话题,换了话题:“大人和马将军和李将军可还有书信来往?”

“恩?”常智光疑惑问:“什么意思?”惠兰似乎不会管到这闲事,即使是秦良玉也不能管。

惠兰见常智光误会,忙解释道:“大人,公主还是看重你的。不管你怎么闹,只要有一点你别碰的话,她不会对你怎么样。”

“那点?”

惠兰见他不明白,引导问:“大人可知为什么你立如此大功劳,却身陷身陷囹圄?”

常智光道:“因为鞑靼国。”

惠兰说:“你错了!”

惠兰说:“你错了,鞑靼国只是一个由头。大人落到此地真正原因是,交好马李两位将军。”

惠兰见常智光还不太明白,干脆把话说开:“大人有军厂,大人有光明报,这两样产业之犀利,朝廷上下不会不知。而朝廷也需要这两样犀利的产业,这就是朝廷一直对此不闻不问的原因。但是,大人如果加上兵权,那就不一样了。西北开荒,黄金宝地,不是没有人担心大人哪天在西北挥手高呼,自立为王。大人你看看,秦时风带兵之将,和大人关系颇好。白莲教古格一伙而今也都是武职,和大人也颇有牵扯。再加大人开新武举举得的一批将领,如今马李二位将军都手握重兵,大人你说,朝廷能不忌讳吗?”

常智光听完吸了口冷气,原来朱玉刚才所有的话都不是废话。什么不负我,自己听着还以为是儿女情长,但却更有别的意思。一开始就说奸臣、忠臣。还有还谈到了钱,根本就不在乎是四万还是四百万,似乎根本就不担心自己贪污一般。而自己傻傻的却和她大说对外对内的政策和想法,人家根本就没兴趣听。

“大人放心,光明报已经把本次功绩归给公主。”光明报从后勤、准备、战略意图等等分析,都说是朱玉在主导,而马乘风和李如松只不过是实施者。这样一来马李两人的护国公就算是配上了。

二来,用光明报来说明,就是说明了常智光的一个态度。惠兰听说拿常智光问罪消息后,可是煞费苦心。不仅连夜浏览战时新闻,而且还把李逸风从西北调回京城。谁都明白,除了常智光外,谁也办不了报纸,如同是谁也当不了安国知县一般。

最简单原因就是钱。换谁当总编和安国知县,都不敢给自己下属支那么高的工资。但安国经济又发展迅速,你开个三瓜两枣,别人宁可去打工。按照说法,一个衙役每月不过几百文钱,而安国达到了人均20贯,近百倍。还一个,别人当安国知县,敢用那么多衙役吗?人数超府里。但是一开除衙役,必然会烽火四起。还有别人敢管那些有钱人吗?哪个不是上面都勾搭上人了?

常智光不知道的是,并不是没人提过换知县和总编,但是朱玉权衡之后,否决了这提议。光明报没了常智光和那一批记者,会变成什么样根本不敢猜。还有安国会怎样?因为这两件事带来的连锁反应会怎样?如同有人说要撤李成梁河北西路监军一样,朱玉不是不想,而是顾忌太多。

朱玉也明白,没有常智光,这次西北最大可能就是打成胶着状态,两败俱伤。即使拿回了灵永乐,明国也是得不偿失。所以就因为此,朱玉亲自来大牢,给常智光一次自己申辩的机会。

惠兰听常智光说完和公主说的话大惊:“这……大人,你不会说就别说啊,自古来,奸臣和忠臣朝朝皆有,各位皇帝也是心知肚明,而真正遭皇帝忌讳的恰恰就是你说的能臣。恩……大人也知道萧何自污的故事,也要有所行动才是,否则圣旨一下将你贬为庶民,那就糟了。”

萧何为避免刘邦忌讳,派手下侵占良田。而后又怂恿受害者告御状,刘邦一怒,将萧何问罪下狱。最后刘邦批了其大面积良田,放他出来官复原职。常智光苦笑:“懂是一回事,但不知道怎么做。”

惠兰如数家珍的分析了前朝之臣,张居正为权臣,因为他位重结党,太上皇不会不知道。但是比如改革一些新法,得罪人的地方就可以交给其做。

冯保是太监,但又是实权官员,这个可以算是一个奸臣。太上皇也知道,一直无所谓,因为皇帝也需要有人办点不合规矩的事,但发现冯保和权臣有私下来往后,起了忌讳之心。

海瑞,直臣,太上皇也知道,但是他受不了,也不喜欢他,尽可能遗忘他。忠臣代表为王锡爵,但其被贬两次,提升两次,用的时候就提,不用时候就贬,但毕竟还是有一定位置,这样臣子死后,朝廷也是要意思意思。

庸臣,人云亦云,尊规守矩,朝内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而能臣就要追述到王安石那代,变法革新,富国强军,但最后王安石在忧愤和遗恨中而死。即使是死后几十年,朝廷还不放过他,被削去舒王封号,还停止了王庙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