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99

第199章 出门遇劫匪2

女人凑一起聊孩子,聊化妆品、聊八卦,而男人则是半公半私的说话。

“最近盗抢事件减少一些。”彭子晨道:“但是却发现不少来安国卖孩子的事。”

“拐卖人口?”

“恩,审了几对夫妻,他们都说自己养不起太多孩子,但又怕孩子将来受了委屈。送到安国这地方来,孩子以后生活条件也好点。有点甚至是不卖,直接送。”彭子晨皱眉头道:“大人,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非要生六个七个,还有一对竟然生了十一个,别说是他们,就算是我这么多孩子也养的吃力啊。”

常智光叹口气道:“其实他们是不想要。但你想象一下,到晚上黑灯瞎火,左右没事,只能进行最原始的运动。我还听说孕妇从房上跳下来,想制造小产,结果一尸两命。看来只能是光明报再次增版,建立个母亲专栏。能引导就引导,不能引导这事我们也管不上。”

赵信道:“我就头疼这户籍,按照大人要求,任何不识千字人不得落户后,虽然有所减少,但似乎大家都将安国想成天堂了,黑户比比皆是。”

“废话,这几千亩的荒地要开发,这是多大的工作机会。还要盖房子,没有几年是弄不下来,而安国这边工钱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倍,孩子也能找机会上学堂,自然是全家跑来了。”常智光道:“不过放心,目前秦凤路也需要大量工人,而杭州、扬州、洪州三角建设也需要大量工人,各地也学着发展商业。再过半年一载,这情况就能大大改善。”

一直没说话的海瑞道:“老朽就是佩服常大人这气度,为他家好而叫好。”

“海大人,真只有安国一家富了,不出五年,这地方肯定受不了。”谁都跑来,一个县人口超过京城,那是多恐怖的事。常智光道:“其实除了这千亩地,安国已经接近饱和状态,无能力再接纳多余人口。人口如果再增加,没有任何益处。这年节后我要离开一两个月回家省亲,这边还要麻烦大家还有海大人。”

海瑞客气拱手道:“自当竭尽全力。”

常智光虽然经常不在安国,但是安国已经如同上了轨道的公司一般运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外加赵信一文,彭子晨一武监督,其实也不会有什么事。

要么说穿越后实在没本事就去当老大,老大不一定要有本事,关键是小弟有能力就行。

临走之前,常智光去了军厂。军厂研究重点在重炮和炮弹,而这两样产品对铁铸工艺要求非常高。目前军厂能生产射程达到一千五百米的实心弹和超过一千米的燃烧和初级开花弹。但是成本太高,一台六百米的重炮造价不过几十贯钱,而千五米如果要发射开花弹,最基本造价每门在三百贯以上。即使这样炮身的质量也不够好,使用几次后就得冷却,否则一样会炸膛。一台不太实用卖价要达到千贯的炮,即使是大明估计也没兴趣采购。

而常智光的枪得到了突破,子弹生产了出来,射程百米,填装一次弹药花费约10秒。虽然有了雏形,但没有多少战场实用性,而且有效杀伤更低。常智光对枪械比较了解,指导一些现代枪支的构思,具体怎么弄让师傅们自己想。

明宣德时候其实就出现了突火枪,射程达到了两百三十米,由于实用性非常低,所以最后被朝廷放弃。

常智光投入巨资,而且有现代枪械理念,只要铸造工艺跟上,解决好一些关键问题,枪械迟早是要成形的。

研究所在和生产所在是两个世界。而研究地除了彭子晨、常智光和几名老师傅和几名徒弟之外,包括赵信也不能出入。研究地不是彭子晨负责,朱玉在看见新火器好处的同时,派出五名锦衣卫掌管研究地的安保。里面的卫兵全是从大内抽出来的禁军,一方面是保护这地方,另外一方面也有一点监视之用。

兵者,凶也,虽然朱玉让常智光放手研究,但对这么危险的地方不敢完全信任。要知道这里面一张图纸就可能让女真或鞑靼成为军事强国。

研究地分火器和铁器两块,明铁出产量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八成,但是制造工艺却没有跟上,也没有人对这方面进行研究。虽然也有提炼钢,但是那产量成本之高,让人恐怖,要不然常智光重炮的成本也不会会达到三百贯之巨。这东西就不能如甩手炮那般批量生产,百炼才成钢,一门重炮不仅成本高,而且需要的人工和花费的时间都是常智光远远无法接受的。

身为一个穿越人,常智光很惭愧,早知道当时就应该多了解钢到底是什么东西。

另外研究铁器一方面自然是为军厂服务,另外一方面一旦有所突破,将成为一件非常紧俏的商品,常智光对这点没想藏私。

元宵节后,常智光、常智平、秦良玉还有两名丫鬟一起上路。秦良玉本来是想和常智光一样骑马,后来感觉不太妥当,就雇了安国物流的马车,一辆她乘,一辆两名丫鬟乘。

除了他们,还有何勇白莲等八名衙役跟随,这是朱玉的意思,说如果常智光再单独出行的话,她就派内卫来保护,常智光想想也对,驻女真记者收到有风声说,女真人还是想对常智光下手的。而这风声,则是薛柄打探而知,情报可信度相当高。

常智平看这路人少,山路又崎岖,和何勇白莲闲聊,何勇介绍道:“前些年,东南这带匪患甚重。自从新皇登基之后,东南大治。对匪皆取笼络之政。有名的无名的纷纷被招安,有的留军中,有的回去务农。而今这道路甚为太平。”

“这匪多是难民所成,但是部分捞到好处后,不会甘心放弃抢掠。”常智光道:“年前不是两府联合剿了一伙盘踞多年,一百多人的匪众吗?”

几人正聊着,突然路边草丛窜出十来人,当头一个身高七尺二寸,一脸胡须渣子,肩扛一口大刀喝道:“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

“哈哈!”常智光忍不住哈哈一笑道:“这台词,真烂。喂!我说你们就十二个人,我这边有十个男人,为什么劫我们的道?”

一匪对领头道:“大哥,他不怕我们。”

“废话,当然不怕。我们有八口刀,你们就一口。”常智平也乐了,这群匪众有的还拿木棍,有几个甚至是空手。看来干哪行都得有眼力,对象看清楚很重要。

“大哥,看来这伙人不好惹,咋办?”

“喂!打劫的,这里有两位是你们这行业多年前的老大。”常智光望着何勇和白莲笑道:“你们还是跟我去徐州吧,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你……你是谁?”领头的将刀一指喝问。

“安国小小知县,常智光!”

领头大惊喊道:“扯呼!”一干匪徒立刻逃窜。

常智光挥手:“抓,能不杀就不杀。”

“是!”八衙役中何勇白莲留下,其余六马四面追去。这些衙役都算是彭子晨的嫡传弟子,对付那些连武器都没的人,拿下不过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