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36

第236章 离间计中计

王锡爵带了十几名文官不久后到达,接下来常智光就很闲了。王锡爵按照常智光的构思,由李如松配合,对大秦展开外交攻略。

和常智光不同,这些文官都是专业人才,他们开始对本地户籍进行造册,对生产力进行评估,对土壤气候也有同样的测量手段,民俗民风了解等等。

在明军和十字军发生冲突的一个半月后,大秦新一任的主教终于诞生,主教上台第一天,就以宗教名义要求散碎贵族的兵马集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比较强大力量,交给一名将军带领,军队命名为拜占庭卫****。

而几乎同时,波斯某部突然攻击明军,连续占领了二十座中小城市,彻底把明军赶到了君士坦丁堡境内,明军立刻通过外交渠道向波斯国进行交涉。波斯国王回应,这是部族私下行为,具体事项在调查清楚后,一定会给明一个交代。为表示诚意,波斯派出军队护送大明后援,并且要求此部族在事情没调查清楚前,不得再攻击明军。

大秦方面对波斯占领原本他们土地之事也很不满,不过明军申明大义,目前最大的敌人是十字军,局部冲突可以暂不计较,这才没有造成冲突。波斯方面也诚恳表示道歉,表示已经把部族首脑送进监狱,还有为弥补两国的摩擦,特意派出五千骆驼兵供明军调遣。

大食也开始呼应驱逐十字军,集合补足大量军队对大秦的西南十字军占领地进行攻击。

这三面压迫让德弗鲁瓦非常崩溃,明军已经集结在君士坦丁堡主城的东南方向,大食军队从西南方向接近,而西北面的大秦残余抵抗势力正在集结,战争一触即发。

最让德弗鲁瓦头疼是无法分兵,只能看着大食蚕食自己西南的领地,不停有领主带领败军逃到君士坦丁堡。

这仗没法打,全力对付明人,那大秦和大食怎么办?但抽兵对付大秦或者大食的,根本就挡不住明人。和明人那一战,德弗鲁瓦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而就在这个时候,明军的使者送了一封信。

信是常智光写的,内容是,大食、大秦、大明、波斯将在六天之后对十字军囤积君士坦丁堡及周边地区进行全面的攻击和占领。建议立刻准备船只,通过马尔马拉海峡朝西撤离,离开大秦国。如果十字军愿意和明军协商,由明军和平接管君士坦丁堡,明军将对十字军西撤进行消极的追击。

德弗鲁瓦几乎是立刻同意了常智光的提议,研究后当天就回信交代时间和日期,还有接管办法。

为什么德弗鲁瓦会如此干脆呢?常智光对马千乘解释说:“如果我们三方加波斯四方同时进攻,我明军必然是担任主力。而十字军对明军还心有余悸,并且对我明军战法可以说根本都不了解,不清楚。再加四方加在一起兵力超过了十字军两倍,撤离,已经是他们唯一的生路。”

李如松一边道:“常大人,末将想马将军是疑惑为什么把君士坦丁堡慷慨让给明军,其中会不会有诈。”

“当然有诈,不过是我给他的信有诈。”常智光解释:“我们对另外三方,并没有承诺十字军撤退后,明军是否进行积极追击,而我的信却让德弗鲁瓦误会了我们之间达成协议。假设我们四方有如此协议,一旦我明军拿到君士坦丁堡后对十字军进行放生,必然会引得大食和大秦的不满。如此一来很可能在共同的敌人离开后,内部立刻瓦解继续开始战争。这是德弗鲁瓦非常愿意看见的,我的提议可以让他不损失兵马,还挑拨了我们四方的关系,他为什么不干呢?”

马千乘恍然:“原来常大人还设了这样的局,这么一来,我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的占领君士坦丁堡,而同时由于我明军完成目标,大秦和大食自然要角斗一下,争先占领十字军曾经的占领地,争抢十字军丢弃的地盘。常大人,这是一石三鸟的信,最重要一点,大食和大秦必然会因为地盘争执导致不和。而现在乃至很久的将来,明军就可以两边渔利,这一手真是高明。”

常智光笑着摆手:“其实是你们不了解欧洲人,目前实力完全在下风,他们不会困兽再斗而遭遇无所谓的损失。而我们给他指点一条无损之路,否则十字军就要一方面要考虑守,一方面要考虑撤退,很是难以安排。而临走挑拨下我们盟军的关系,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彩头罢了。最关键的是,在各方中,只有我们和十字军讲利益,而不讲仇恨,所以我们当然是最好的合作者。”

王锡爵担心问:“常大人,如此一来,会不会如十字军所想那般,我们和周边诸部不和?”大明是建立领土,如果邻居不友好,实力再强恐怕也呆不久。

“所以,第一是要保密。第二,明军被盟军当成冤大头,必然是明军成为攻打君士坦丁堡的主力军。让兄弟们对空城打得热闹一些。还有一点很关键……”常智光沉思一会:“我不太好说。”

马千乘小心问:“大人意思是不是,把城内居民当成十字军,然后再栽赃十字军屠城?我明军到达时候已经……”

“十字军占据君士坦丁堡多年,城内居民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影响。有部分还可能是十字军的侨民,即使不是,也是忠诚东正教的。一来,我们需要激烈的战斗,战斗必须有尸体。二来必须掩口,城内人不可能不知道十字军撤离。三来,此地居民非常富裕。四来,兄弟们有点莫名其妙的打仗士气不高,如此还可以鼓舞下士气。五来,为了将来的统治,主城区的居民最少必须不反对我们的统治。六来,可以储备一些粮食,防备粮道出现问题。”

一片沉默,王锡爵先说话:“大人说的很有道理。此城居民无外乎两种,一是天主教,二是东正教。如果想长久管理的话,道教或者是中国佛教的信徒在此地生活的不能少于三成。否则……”

李如松问:“去哪找三成的明人?”

王锡爵抚须回答:“八万厢军解甲归田。”

厢军自然是拥护大明的统治,而且都是孔武有力的人。为了保持这粮道,动用了西北军道和他路抽调的厢军达到三十万之多。这裁减八万厢军必然会对后勤造成相当大的麻烦,但是对明长久统治却有莫大好处。

“结婚生子,永镇大秦。”常智光看帐内各人道:“但这事一时瞒得住,将来,或者是历史肯定瞒不住。而且此事传到国内,我们几人也是要解甲,甚至可能是归天。”

马千乘长出口大气道:“末将负责找替死鬼。”

常智光对王锡爵道:“王大人,你忠心大明我知道。我也知道你定然会把此事如实上奏。不过,此事只能是皇上一人得知,否则几十万士卒辛苦半年的成果,可能被全部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