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53

第253章 边境起冲突

常智光教的辛苦,学生们也学得累。由于是全员集结,在杭州两个月,常智光甚至都没机会和秦良玉幽会。不仅是朝廷,光明报和民间都很关心这次远航,如此大规模的官方海上远航访问和商业交流,比郑和那几次出海的规模大很多,绝对是历史第一次。

如果顺利,将在大明和地中海开设三到四个常驻港口,那将来海上丝绸之路,将辉煌无比,当然辉煌后面也要看到几个港口的血腥。

比如淡马锡(位于现在的新加坡)在八世纪时候就是个海盗村。而后在大明这个朝代形成了一个叫“龙牙门”的类似部落的群居生活。居民数万,出售淡水食物,也有部分当客串海盗。

据研究,即使到了现代,东南亚的海盗比世界任何地方海盗要凶残,他们洗劫财物而不是索取赎金,一旦被其擒获,鸡犬不留。

杭州舰队运送四千人登陆后,利用武器优势、战斗素养,将淡马锡血洗了一次,青壮男性基本被杀光,所得财物全部由士兵分得。而后修建港口,常驻军队。

但此事并非朝廷授意,而是商人串通了军队。军队拿了财物也没处销赃,但商人有办法换成明钱。而商人就得到这块土地,可以开展航运,也可以开展种植,剥削本地劳工剩余价值,和就近掠夺的人口。

资本论说过,百倍利益就会怎么样。而今淡马锡已经完全在东南商业协会的控制之下,因罪发配来的大明人可以在当地女性中自行挑选伴侣,而这些罪犯的地位高过本地任何人。要不有人说,淡马锡是发配充军的好地方。

常智光当然也知道东南商业协会会用什么办法控制淡马锡,他还听说淡马锡对周边岛屿住民进行的人口掠夺。朝廷也知道,还特意派出御史去查证,但到了淡马锡却只看见一片祥和及港口的忙碌。

当然东南商业协会不是傻蛋,由于潮流和气候的影响,附近很多国家船只都停靠在淡马锡。东南商业协会还特别设立了商业码头,周边国家对明人占领淡马锡还是比较称赞的。而部分商家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大明,这些称赞的话自然也传到了朝廷的耳中,于是血腥的一面被遮挡了起来。

驻守在港口士兵,不仅有大明军饷,而且可以拿到东南商业协会的红包。如一名士兵说的,朝廷给的钱只能喂只猫,商人给的钱可以喂两只大老虎。干满三年义务兵五年志愿兵退伍后,他们回到明土就是标准的小富人家。

随着各方准备齐全,八月中旬,第一批远航舰队即将离港,杭州城万人空巷,齐聚萧山。从岸上看去,百来艘船只密密麻麻铺满眼前大海,秩序井然。所有船只轨杆上都竖立一面“大明”旗帜。

张居正代表朱玉念读了一篇檄文,身后跟随几十名京中二品到五品官员。最后点响炮,主船号令起锚升帆,日出之下,甚为威武。

何勇一边感叹:终于不用跟着大人安国杭州两边跑了。白莲白了他一眼,默不作声。

常智光看着船队消逝天际,心中还是有点惆怅。本次出航,秦良玉为主将,陈锦为副将。周安一女周屏和一侄在船上为商人龙头,另有百名敢冒险商贩同行。

第一站是小队访问暹罗,主队直奔淡马锡。

第二站是分两队天竺和大食。

第三站是小队伍往大食,大部队过好望角,在非洲寻找港口休整等待访问大食的小队舰队。

接着就北上前往地中海,这是航行的重头戏,预计要停留半年左右,最后一站就是玉州。

在常智光勾勒的三条线中,这条是第一条。舰队回程,陈锦将走第二条,由地中海北上继续访问北欧国家,而后朝东,沿俄国海线,在白令海峡的东侧阿拉斯加设立简易不驻军港口,而后朝南回大明。

第三条线就是美州线,这条目前商业价值很低,还要等这两线回来情况再做决定。

周安道:“常大人,此盛况可少不了大人之功。”

常智光苦笑:“周掌柜,这要回得来才知道是功还是过。”

周安道:“大人过虑了,按我说,即使到不了地中海,能开通到大食的海路,商业协会就受益非浅。”

常智光笑问:“周掌柜的东南商业协会是不是积压太多货,要让这些国家给消化消化。”常智光可不是无地放矢。明朝生产力本来就高,再加这几年潜移默化的重商轻农,和资源整合垄断的生产,货物充足。

周安笑道:“大人,这一匹丝绸在大明能卖几个钱?但运出去身价徒增十倍。再换成珠宝、香料回来,身价又增十倍,百倍的利润。再者说这安国商业协会实力太强了,特别是西北道连成的生产基地,价低质好。这大明国内有七成买卖都是他们在做,我们也只好从海路赚点小钱。”

“这样不是很好吗?大家各赚自己的,互相不冲突。”

周安客气道:“也好得大人协调,否则就说这此远航,安国商业协会必然要分一杯羹,而后慢慢的进驻航运,我们东南的商人只能是去喝西北风。”

安国商业协会资金雄厚,而且和朝廷重臣交往频密,这些都是东南商业协会比不上的。周安很欣慰安国商业协会商家们的自律,当然他也知道,这功劳大部分是常智光调解人做的。

周安递过一份契约道:“大人,这是东南商业协会的一点小意思。”

“一点小意思?”常智光接过去一看,哈!这契约上面有十项产业,包括海运公司的一成股份。这不是小意思,按照去年赢利,常智光有这契约,年底可以分红七十万贯。

常智光把契约放回周安手中道:“周掌柜,我不会因为有这契约就帮东南商业协会,也不会因为在安国商业协会有一成股份就帮安国商业协会,你多虑了。”

周安忙道:“我们绝没有这个意思,如果没有大人指点,还有大人帮助各种机会的出现,东南商业协会绝对没有今天如此规模……”

“周掌柜!”常智光道:“安国商业协会是我最早投的钱,因为是无奈,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投,恐怕成立不起来。再说我常智光虽然比不得你等身家,但举手投足百来万贯钱还是比较轻松的。再说,周掌柜是让我空手套白狼,这种事要干了,将来南北再有纷争,恐怕我就说不上话了。”

周安见常智光已决,无奈收了契约道:“大人,将来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来找东南商业协会。我等要皱个眉头,就枉自为人。”

“周掌柜客气了!”常智光看最后一船也消失后道:“人已走,我们也该散了。”

一名大学士将一首诗留在了萧山,刻在码头一块光滑的石壁上,赞叹王师威武之气。也许他们以为只是一个壮举,但常智光知道,这此航行无论成功与否,秦良玉、陈锦的大名在历史上已经不可能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