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76

第276章 被逼留后路2

常智光不相信道:“怎么会,如果是公主要害我,没必要弄这么大场面,她手里多的是我的把柄。”不说别的,这事根本就不要自己审理,按惯例软禁自己,让别人去查案子,十有八九也是个可能有的罪名。

彭子晨一摊手:“我对这问题也是非常不解,看公主在安国多日,始终是维护着大人。再说我也没看出来,公主有什么理由要对大人下手。”

常智光问:“能不能肯定公主和郑则鸣有联系?”

“可以肯定,通过钱庄秘密查访,几年来郑则鸣使用兑钱信物四次,四次中,有两次是统领的父亲,也就是世宗大内统领存的,还两次是统领亲自存的,每笔金额最小的是一万贯,最大的一笔是七万贯。”

“水越来越浑了。”常智光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思考好一会后道:“命令撤回去东京密访的衙役,告诉李逸风不得再追查此事。你一会告诉刑堂兄弟,这案子就到这里了,任何人不许议论、谈论本案。”

“是!”

“彭子晨啊,如果真是公主要收买张虎李强他们监视我,那很多事的可能性就大了。”

彭子晨缓缓点头。不是不可能,监视常智光最好办法就是收买常智光身边人。如果一切是朱玉指使,所有一切都真相大白。彭子晨给常智光带来的消息,如同是惊天霹雳一般,为防牵连他人,常智光还是叫停此案。原本以为可能牵涉到某大臣,但没想到牵扯到内卫。

如果是现代,常智光肯定约朱玉出来吃饭,把事情问清楚。但是在这个年代,常智光没那么白痴,以臣疑君,麻烦大大的。

但如果朱玉根本不知情,不知道自己最信任人其实在干坏事呢?还有李逸风收集的消息会不会被人造假呢?明穆宗到底要和自己说什么,一定不当内卫面说呢?无数的疑团,常智光感觉头很疼。

还有那块斡勒兰给的衣摆,常智光看着衣摆在想自己可以信任的人。如果是朱玉搞小动作,恐怕自己能信的人不过彭子晨和常智平两人罢了。

那朱玉为什么会搞小动作呢?难道朱玉已经看见了商业变革对封建制度的危害?或者是洞悉了自己和秦良玉的事,或者是奸臣污蔑自己?

如果明摆找自己麻烦,自己也是有名望的人,肯定会引起商界的猜忌和不满,即使在民间和朝廷,朱玉威信都要大打折扣,鸟未尽,弓就藏……如果是借刑狱之名,那天下所有人都无法辩驳。如果真是这样,朱玉的演技足可以当选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但细想下,不擅长表演的政治家配当政治家吗?

彭子晨见常智光拿衣摆看得入神问道:“大人?这衣摆?”

“彭子晨,你在东京禁军有没信得过的人?”

“东京禁军?我堂弟在里面分管物资。”

“精明可靠吗?”

彭子晨笑道:“他是厨房的小头目,几年赚了三个老婆,两座宅子,不仅精明,而且还是人精。至于可靠,只要不是让他帮忙造反,杀个把人都是没问题的。”

常智光点头:“秘密让他查下这块衣摆的主人,能做到吗?”

“急吗?”

“不急,宁丢勿惊,稳妥为主。”

彭子晨点头:“没问题。惠兰过几天会去京城一趟,到时候我陪惠兰去,顺便拜访时候和他说一声。”

“恩!”常智光扫了扫头发背靠椅子:“如果一切是真的,那就麻烦了。”他想到了张逊,如果张逊猜到是朱玉所为,那么高调的处置,似乎给某人通风报信,这样就可以解释得通。

至于张逊为什么要帮自己,答案很简单,如果有人要动常智光,张逊希望自己是那把刀,而不是别人。当然一切都是猜想,距离事实的真相还很遥远。

当晚和常智平王保福一起吃饭,常智光心情并不好,胃口也不好,王保福很乖巧的先回房写字。

常智平则感觉虽然案件证明常智光是被人诬陷,但常智光本身注意力并不在此案上。有疑问就问,常智平很直接问:“少爷,很少见你有这么为难的事。”

常智光点头:“恩……我猜想有人要对我下手了。”

“有人?”常智平道:“少爷,这个人是谁?”常智光指指屋顶不说话。

常智平一惊,竟然是公主要对常智光下手。

常智光见常智平要说话,先开口:“别问,也别管。我如果有三长两短,还得拜托你照顾保福和伯父伯母。”

常智平小心道:“少爷,我觉得不可能是公主吧,如果是公主,不会用这么复杂的刑狱来诬陷少爷你的。”

“就因为对我动手,所以罪名不能只是政治罪名。如果她充分估计了我的影响力,使用刑狱是最好的手段。”常智光道:“虽然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但是是时候要准备准备了,我常智光不习惯等别人举刀时候再逃命。这件事你别管也别问,就当什么都不知道。京城皇家大学今年开设女班,接收少量女学员。名额有限,毕业后可得举人资格,并且能参科举,你想办法把保福送进去。”

“这个没有问题,凭少爷现在的名头,大家都会卖点面子。”常智平道:“少爷,不过你不是一直都说,希望保福平平静静过一生的吗?”

“举人就如同一道免死金牌。如果当上女官,我这边就应该不会牵连到她了。”常智光站起来道:“我回房,你慢吃。”

准备,做什么准备呢?大明兵强马壮,除非是逃命地中海,否则即使是阿拉伯国家也不敢收留。

常智光用英文写着资料,他要整理一条思路。资料重点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时期政府和大明现在政府很相似。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非常发达,出现大规模的手工工场。资本阶级为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毫无地位,农村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在这时期,法国出现三个阶级,第一阶级是天主教教士和贵族组成,第二阶级是统治人民的各级统治者,第三阶级资本阶级及农民还有城市平民组成。

大革命爆发起源是法国财政紧张,国王在三级议会(相当朝会)中对第三阶级增加新税。第三阶级要求改组三级会议为国民议会。国王准备武力镇压时候,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成立了君主立宪国家,但不久后再度起义,成立共和国家。

大革命起源自然是阶级矛盾,但是催化剂则是启蒙运动。说到底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蓝图和展望。而在大革命中重中之重是国会。

常智光思考对比,大明朝会和法国三级议会有异曲同工的相同。法国议会也是由第一和第二阶级组成,而国王拥有一票否决权和一票通过权。假设,如果能控制朝会,就能不经过流血,控制皇帝。暂时先由封建官员组成议会,发布宪法,但其中之重是朝廷官员必须多数支持资本主义。

按目前朝廷官员结构,虽然商人对朝廷大臣进行渗透,但是大部分还是封建思想。即使是渗透纠结的小部分,也是从钱和利益出发,对资本社会没有认识。最遗憾是商人们似乎只对一时利益有兴趣,而放弃了干涉政治的想法,最多就是让友好大臣对某些政策表态通过或者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