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86

第286章 京城朱瑚儿1

现在见常智光都细想完毕,如果再劝下去就不是好心,而是不识好歹,即使是常智光不怪罪,那些有可能拿花红的将士们也会心生不满。

而常智光也不小气,三成的抽成就是防止将官夹带的有效手段。朝廷赚钱了,将官将士赚钱了,常智光也不赔本,低价收购来的地契将来可以转卖给商人们,大家发财,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天,一切都很稳定。瓦刺士兵缴械,然后由明军统一安排,或发给路费,或充进明军。不仅有这些,还有一些商人开启的招聘会,招募卸甲的士兵到场子里上班,并且负责在本地落户。

由于资本的兴起,和手工业的发达,对劳动力一直处在不饱和状态。有劳动力就有商品,有商品就可以赚钱。大明内饱和可以输送到只会打仗的近鞑靼,还可以通过丝绸之路贩卖,还能走海路对各国贩卖侵略各国的市场。

两天下来,还是很稳定,瓦刺士兵们都很规矩各自选择自己的去向。明军也很客气,粮食供应都很齐备。两天后,除了一些贵族私兵之外,兴庆府已经全部是明朝禁军。

文官们开始办事,交接户口,清点户籍,丈量土地,但常智光暂时拒绝商业进入兴庆府内。

兴庆府施行一个月的军事管制,直到李乾顺成亲之后,才会由地方官接手。而同时李乾顺也会前往开州,担任世袭开州公。李乾坤选择开州也是选了好久,保定虽然是最富裕的,但是商人势力非常大,又有常智光在保定,去那当公,等于羊入虎口。杭、扬、洪三角也不用说了,周安也不是省油的灯。而看开州就不错,商业略为繁荣,知州胆小怕事。但李乾顺没有想到,在兵权失去后的第三天,常智光出手了。

事情起因是身为节度使武职,主理一切民政的王锡爵接到三十几张诉状,说是原瓦刺高官皇族抢夺地契、珍宝、黄金,王锡爵立刻开堂审理。

在目击者和各种铁证前,完全可以证明状纸的可信。于是王锡爵发出抓捕令,抓事主到堂。先前有事主还规矩前来,但没想到,这堂是剥皮堂,交还抢夺品加赔偿还有罚款,让这些人全部破产,没收所有财产,甚至是祖宅都充公。

这样一来,这些人就不满了,纷纷到常智光的钦差行辕去告状。但是常智光派李强说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兴庆府是明土,自然一切按照明律法执行。

虽然这样让这些人无话可说,但这些人开始抱成团,以法不责众的想法对抗节度衙门。甚至是已经被判决的贵族们也坚决不交非法所得,更不用说是罚款。王锡爵也不理会,只管审案,派出去的衙役收不到钱就收不到。

就在大家都觉是王锡爵在搞面子工程的时候,节度使本部三千禁军同时发难。按照节度衙门所批公文,这些人无理对抗节度衙门,视律法为无物,所以派出兵丁强行收缴。并且派出文吏将所得财务造册交给钦差行辕裁决。

于是乎,刚平静的兴庆府翻天了。士兵如同事先演练一般,非常准确的控制这名单上的每家每户。除了三名缴纳罚款,退地吐钱的官员之外,所有人皆聚众对抗官差,常智光马上传见王锡爵传达精神,聚众对抗官差,行同造反。

王锡爵下公文给安抚司马千乘,命令军队平叛。一切程序都做足后,马千乘接公文,立刻派出大军。

是夜,兴庆府内血流成河,常智光一点都不同情这些坑害平民的人。在钦差行辕这种态度下,兴庆府被洗了一遍。

李乾顺得知之后又惊又怒,立刻派人到钦差行辕责问。常智光出示节度衙门的公文,表示事情起因是节度衙门认为这些人造反。节度衙门则解释,按照明律法聚众抗法,行同谋逆,他一切都是按照章程办事。

李乾顺再追查下去,发现那些告状的根本就不是原土地和物品的拥有者,于是告上节度衙门。王锡爵则回答,就因为证明这些人不是原产拥有者,所以所有物品造册后将上缴国库。

李乾顺听了回报,楞了好半响,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才反应过来,所谓民不告官不究。民告了,官证明这些是贵族们掠夺的财产,按照规定必须还给百姓。

但又证明了这些告状百姓并非是原财产拥有者,只能上缴国库。一来二去,瓦刺民间的钱钱全成了大明国库的钱钱,而且还有理有据无法反驳。

李乾顺而后也明白了常智光对自己必然也不会客气,忙招呼吴为来皇宫里商量。没想到内侍来报,吴为全家涉嫌侵占他人土地,已经被节度衙门看管起来,任何人不能接近。但即使如此,内侍还是拼死带回了吴为的一封亲笔信。

吴为信上说,大明今日不比往日,再加常智光狠辣,吴为全家必然遭毒手。吴为请李乾顺放心,常智光敢动谁,也不敢动李乾顺。信最后眼泪鼻涕一起流,说什么奸人当道,君臣缘分已尽,只希望看见常智光下狱问罪那天,其他不敢奢望。还让李乾顺奋发图强,万不可因为困难而放弃。

在本次行动中,包括粘木守全在内的一干人也被软禁起来。和吴为不同的是,这些人软禁带有很明显的保护味道。粮食和日常用品都是钦差行辕直接报批,在派人保护情况下还可以比较自由的外出。当然,不能访友。

听闻粘木守全也被保护起来,李乾顺大骂粘木守全。他认为,一切事情都是粘木守全出卖自己的计划造成的,也难怪明军在兴庆府稳定后还要大动干戈。

就在李乾顺咒骂粘木守全祖宗十八代的时候,钦差行辕传来消息,朱瑚儿将在十日左右到达兴庆府。李乾顺掐指一算,常智光似乎没经过商量和讨论,直接把朱瑚儿从安国快马带来。

一个公主连銮架没有不说,似乎连轿子都没有。常智光死期已到,李乾顺暗笑,派人到钦差行辕传话,十五日后是好日子。

常智光死期已到?别说是李乾顺是这么认为,朝内人也是这么认为,甚至朱玉都对常智光的鲁莽担心,全世界唯一纳闷的就是明穆宗了。

朱瑚儿到了兴庆府,休息整理打扮了一番,而钦差行辕开始和李乾顺商谈结婚细节。常智光派出的人强调,李乾顺新婚三天后必须出发前往开州,雷打不动。

没有什么意外事情发生,婚礼如期举行。但这婚结的李乾顺非常忐忑,这新娘子根本就没有豪烈之气,温顺得很。朱瑚儿以前可能不出名,但是在鞑靼和亲一事中成为主角,民间都对这个脾气火爆的公主有所了解。

李乾顺就纳闷,难道是因为自己实在太英俊了?但再英俊也是一个落难的皇帝。

这婚越结越感觉不对劲,好容易入了洞房,李乾顺第一手揭开朱瑚儿婚罩,而后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