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96

第296章 激将赵老二1

常智光还明白了,为什么一直坚持非仕不官,对科举看重的张居正几天前根本不发表意见。直到刑部尚书上门,才有点雄心想看看自己影响力。

现实是残酷的,张居正因为自己的领头,反倒丢失了大量的反对票,而四十张反对票中有多少人是看自己面子给的呢?

一场投票表明目前朝廷的政治格局,对外战事连胜,使得抑武重文之策被抑制,而文官之首张居正当了替罪羔羊。朱玉这么多年来实行多次大型军事计划,张居正都表示赞同和配合,所以流失了大量文官的对其支持。

张居正早就感觉到这点,否则也不会想告老还乡。朱玉显然也明白,但却坚持让张居正继续担任相位,自然有另外一番打算。

朱玉自从上台后,比以前更注重地方官,几个有能力的朝臣都被派到地方为官。最典型就是王锡爵、曾布。曾布现在是河北东路节度使,虽然其是老好人,但细心谨慎。在那位置相当合适。而王锡爵就不用说了,声望之高已经是地方官之首。

臣子对皇帝政策不满意,身为宰相不反应臣子意见,反而是说服臣子自愿帮皇帝背黑锅,所以有这样的投票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常大人,公主宣大人觐见。”九公公从侧门过来。

“恩,张首辅保重。”

九公公明白道:“咱家会派人送张首辅回去。”九公公看多了沉浮,哪有不明白张居正虽然还在相位,但已经脱离了权利场,最后一点希望也伴随这次投票消失。

朱玉在花园中散步,四名宫女跟随,内卫在其活动区域内布置人手。在中心亭朱玉接见了常智光,第一句话就是:“你认为谁可接左相之职?”宋唐虽然也有内阁或者殿阁之称,但真正意义是到了明永乐时候才建立起内阁机制,宋朝内阁有点象皇帝的秘书性质。

内阁是个虚衔,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常委一样,但内阁成员基本上都任了实职,如张居正是宰相,高拱是尚书。

话说明朝宰相全名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百官首脑。在左右相中以左相为尊,比如吏部这个组织部的人事调动是要经过左相审阅的,还有兵部采购等等,相当于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首脑。

此职权利甚大,朱玉上任后对左相的权利有所削弱,但也仍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及人臣的职位。

常智光不懂政治,但不是傻蛋,看了这么一出戏下来,还有朱玉那么直接的开场白,就知道朱玉已经有合适理想的人选。现在连宫女都不遣开,摆明是有意放消息出去。

常智光道:“微臣都是在外任官,不是很清楚。不过微臣觉得张首辅忠君爱国之心一点不少,并且其能力……微臣认为这朝堂之中似乎还无人能出其左右者。”

“说得不错,张首辅确实能力不凡,又有资历,忠心可嘉。可惜,身为百官之首,亲自出身卖面子游说祖制,本宫就想不到投票会如此结果?原本指望再撑三两年,却没想已经不得人心到如此。”

“公主,张首辅也是遭人误会。”明穆宗在位就是这样,拉张居正上台推行新法,反对压力大了,就贬了他当替罪羊,有需要时候又再启用,反复用了三次,把他搞得跟邓小平一样。

朱玉听了这话没有生气,她不会对常智光这样的实话生气:“你可怜张居正?他这时候告老还乡,总比被人合伙弹劾推倒要来得好。”

“微臣还是觉得,张首辅精神尚好……”

“本宫问你何人接任,你却和本宫闲扯。”朱玉有点不满道:“左相一职,对大明重如泰山,你常智光别矫情和推脱,直接说。”

“公主,微臣真不知道,微臣和朝臣们根本就不熟,连名字都叫不上几个。”

“你刚才也说了,朝臣中无人能出张首辅左右者。那地方官呢?”

常智光疑惑问:“赵信?”

朱玉怒视着常智光站了起来。

常智光见朱玉要暴走,忙道:“其实朝廷也有俊杰,右相吴敏,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

把这几个人扔出来,终于是让朱玉点下头。但是朱玉显然还是不满意道:“这几人确实有才学。特别是宇文虚中刚正有智,积虑为国。但……你们退下。”

“是!”四名宫女退下。

朱玉道:“如果是太平之年,宇文虚中定然可以富国强民。但而今对鞑靼战备、又要谋划对女真……张居正为什么失人心,其实是本宫失人心,他替本宫受过,有苦不能言。连年战争,商人们是发财了,但是侵占了大量土地的地主,因为劳力缺失,非常不满。你可知道,八年前,十万京城禁军有三万人是帮忙种田的?你又知道,各地厢军有多少是朝廷出钱养着,却被他们拉去驱使务农的?这一打仗,厢军兵力紧张起来。而按照明律,荒废两年耕田,官府要收回重发,所以他们是不喜欢打仗的。”

常智光小心道:“公主是想找个接替张首辅的,被百官攻击的替死鬼?”

朱玉道:“瓦刺,本宫灭了。鞑靼、女真本宫就灭不得?当年太祖皇帝对你祖先常遇春说:“朕睡不着,因为卧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地盘。”本宫不想寝食难安。你看王锡爵如何?其忠心耿耿,又常年在西北军路主持军务,马千乘将军褒奖有加称:有王锡爵在我身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常智光忙道:“不妥啊,王大人是真真有才学的人。”

朱玉斜着眼看常智光,常智光忙闭嘴。他早知道王锡爵是最合适人选,官品本来就大,又有声望,又懂打仗,后勤精通,有安抚地方的经验,也熟悉军中账目,乃是战争年代首选辅佐之臣。

朱玉叹口气:“连你也觉本宫是薄恩之人。宋太祖陈桥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御,太祖只得转道封邱,封邱守门官立刻放行,你知道宋太祖建国后是怎么对待他们的么?”

“这个真不知道。”常智光说实话。

“陈桥忠于职守,升官。封邱惧死失职,斩首。”朱玉道:“本宫从来就不薄待忠守之人,即使张首辅告老还乡,本宫也会让他风风光光。难道你就觉得本宫会舍弃王锡爵?要不,你来当左相。”

王锡爵这人生也是大起大落,有需要时候当宰相,没需要甚至发配到现在福建三明沙县当个税官。一直到了当上西北军路的后勤官后,才发挥了其优秀统筹才能,被惊为人杰。

常智光和王锡爵关系一直都很不错,王锡爵是比较难得的务实官员,但眼里容不料沙子,常智光不忍让他跳虎口。再说西北初定,王锡爵离开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常智光没回答朱玉的话。

朱玉叹口气:“真不该找你来商量。哦,对了,本宫想让你出使女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