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334

第334章 薛将军归国

海瑞就是说老实话,他认为两万人调动到小秦岭,王锡爵当时正在玉州。王锡爵确实有事后不查的罪名,但是西北战备紧张,王锡爵不可能还去理会这两万人的去向。海瑞还说,当初这两万人在西北的积极生产,才让玉州战事和瓦刺西北战事的粮草得到稳定补充,减轻了大明各地的压力。海瑞认为,此事不过是意外之失,并且目前已经平定。

但枢密院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件事,女真人就会按照原计划和大明联手。而现在局面是鞑靼女真停战,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有默契,但是对我明军影响是比较大的。

而后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常智光虽然有过失,但是已将功补过。王锡爵有过失是情有可原,原则是不处罚,不奖励。

朝会有人趁机提出废除商业法,重新抑商重农,这个论调受到大部分大臣和朱玉的直接反对。商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废除商业法不是去了商人的保护,而是加大地方官对商业的掌控。而且谁都知道,就因为商业的发展大明国力****强大,就连弹劾常智光的大臣也声明,不能矫正过枉。

最后就归纳三种论调,王锡爵背锅,常智光背锅,两人都不背,最后一个论调只有少数人支持。事情闹成这样,必须要有个交代。

朱玉本身也很矛盾,王锡爵才上任不久,并且在知晓阴谋后,立刻着手布置前线物资分配,可以说功劳不小。而常智光更是掐死阴谋在胎儿状态,从仕官以来功劳多多,对这人本就赏少,现在要处罚也说不过去。还有一点,处罚无非是流放罢官,一旦下达,将来要找个人来商量事情都找不到。

朝会暂歇。同时光明报对前些日子出的假消息进行更正,更正理由是配合朝廷扑灭女真人的阴谋。文中对阴谋经过,从沉尸案开始进行了大概的述说。而后是常智光独自入河南压制暴乱,虽然目前不知道具体情形,但是可以肯定暴乱已经结束。报纸表示将完善后续细节补充,同时对假消息引起的不便,对明民进行公开道歉。

报纸对河中府和京兆府的安然过渡原因表示不知情,虽然这两府人要少一些,女真人不过四千来人,但是在事件中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报纸还刊了朝廷一项决定,以常智光离开河南为界限,任何未加入汉籍的女真人,不再添加,即使添加户籍也一律作废。这条是玄空子釜底抽薪中的最不引人注目的一招,他让女真族人开始了漫长的内斗和分裂。

报纸还报道了朝会上的争论和记者在民间的调查。调查显示有三成人认为常智光应该负责,三成人认为王锡爵负责,还三成人认为应该是当时调女真人到小秦岭的通判和知州负责,只有一成人认为应该不罚而奖。

九公公问:“公主考虑好了吗?”

朱玉扔一片叶子在池中,看了许久后问道:“你认为呢?”

“公主,这是国家大事,咱家不敢多嘴。”九公公道:“如果没有一个说法,恐怕御史们不服。不喜欢王相的人不在少数,但咱家奇怪的是,不少本拥护常大人商业行为的大臣,却是想把常大人拉下马。”

“常智光的影响力不是因为他是知县,而是因为他是两大商会的龙头,还有安国大学的影响,和对开疆扩张版图的贡献。如果他本人不当官,专心管理两大商会,这样还能放弃因为当官不得不考虑,不得不牺牲商会利益的原则,对两大商会来说是莫大的好事。所以他当不当知县,影响并不大。”朱玉道:“但如果他不当官,本宫就找不着他了。你看玉州、看瓦刺、看杭州舰队、再看河南的事就知道,本宫拿不出象他这么能干的人。他办事不仅合本宫心意,更能给本宫惊喜。第一次对瓦刺打仗,本宫想拿回两州就可,他好家伙,割了一大片下来,让本宫可以从容布置丝绸之路。”

“那王相呢……”

“边疆紧张,王相是大明知政务、知军事、知民情,忠心不二的正直之人。”朱玉道:“目前真离不开他。”军机处可以简单说一句话,把某某禁军调配到哪里,但是下面人就要跟上,这些全部要王锡爵来协调。王锡爵有民望又有官望,本人行得直坐得正。

九公公道:“要不公主先贬一人?过一两年重新提拔不就行了?”

“这个办法本宫想过,但贬只能贬常智光。但他本是芝麻官,再贬就没有了。到时候让他回来帮本宫,他定然会狮子大开口。而且也未必愿意回来,其居无定所,又无家人,找都未必能找着。”

“公主,他现在是从六品,不是还有七品,八品,九品可以贬吗?”九公公道:“我们就把安国知县空着,让赵信来管,把他贬为九品官到西北效力。马将军可是很尊重常大人,西北那有常大人在,也不会吃什么暗亏。”

“这倒是个办法是。”朱玉点头:“不如让他再去趟西北。”

常智光不知道朝廷动向,除了派出士兵汇报工作之外,倒也不急朝京城赶。一路上胡杏儿那问题如同飞流瀑布一般,光是安国沉尸案就问了一天,斡勒兰是什么人又问了一天。常智光被疲劳轰炸突发奇想,如果现代审讯人员全部换成小三八,再顽固的罪犯也宁愿招供,免得活受罪。

金娘话很少,第一句话是在吃饭时候问:“金二死了?”

“死了!”常智光很想问她,金二那家伙有什么好的?常智光最不喜欢这样的男人。不可否认这样的男人一般都很有魅力。但常智光看来金二是只能当朋友的人。金四是能当丈夫的人,女人啊……

第二句话是一天之后吃饭时间:“他尸体呢?”

常智光无奈招呼来士兵问清楚后,回答:“和死去的女真人葬在一起。”

第三句话走出河南,进入京城地界,也是吃饭时间:“我早听说过你。”

常智光回答:“谢谢!”

胡杏儿就三八了:“你听说过他什么?”

“百万买妓为妻。”金娘淡漠道:“我那时候就想,真有这种人吗?”

常智光回答:“真有,比如说我。”

“亏我爹千万交代,说他和你平辈论交,让我要尊敬你,却没想你一点都不懂在晚辈面前谦虚。”

常智光道:“侄女,打碗汤。”

胡杏儿凌空给常智光一个暴栗,接碗打汤,道:“金姐姐,事情都过去了,别想那么多,你要觉得女真太苦,就留下来,他会有办法的。”

“别扯淡。”常智光道:“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为什么?”胡杏儿问。

“因为有两万女真人是我找斡勒兰要来的。”常智光道:“到了京城我可能就没自由了。”

回京城途经安国,周安苏千和刚回国的薛柄等人,在城门外迎上了常智光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