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341

第341章 与朱玉私聊

出了这么大纰漏,朱玉非常生气,质问王锡爵知道不知道何事为重何事为次。

王锡爵没有否认,自己那时候因为要派人通知死者家属,还要不能说真相的劝告太学生和大臣,还得忙碌每天的政务公文,确实忘记了自己负责监督的那批物资。

如果常智光是皇帝一定会原谅王锡爵。王锡爵非常繁忙,每天三省六部的公文要过目,地方官员表章要整理,还要应召到皇宫。这就算了,现在打仗时期,很多调集物资属于兵部的事,朱玉就推给了王锡爵。毕竟王锡爵就是因为熟悉军务后勤而当上宰相的。

事实上,王锡爵确实加速了物资运输,让厢军的劳力得到最小的浪费。几个战略的突然重大变化的转移也被王锡爵迅速的调配到位!王锡爵很清楚,厢军的劳动能力,运输地形还有各地物资的情况。但……

常智光听完道:“杂毛,按我看王相是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可能是中书省政事堂(宰相部门的办公地点)有人看王相不太顺眼搞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

“那么一大批物资就地停留几天,而押运的人没有任何情绪或者催促,很有可能是有人和他们说了什么。”常智光想想后道:“也可能王相批示了,但是中途丢失,没有送到货队手上。”

玄空子点头:“后者可能很大。王大人有个习惯,当天公文不看完,是不睡觉的。这半个月下来,只有三天回府休息。”

常智光叹道:“看来王相真是很遭人恨,有人敢借这事来开刀。也是巧,偏偏多了桩叶梦熊吞田的事,公主不可能不会猜想,王锡爵这性子的人会因为忠直而荒废了一些政务。”

玄空子道:“喂!我骂归骂,你不能说风凉话。好歹王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

“其实很简单啊,让杭州舰队运物资到莱州就成了。”

“你听不懂吗?现在杭州舰队正在莱州附近游戈,船上载有四万禁军。这时候派船通知他们回来卸人装货?别说来不及,就算来得及鞑靼人也有火器也有重炮的,就他们三万人,就算有物资也守不住西北军道和永兴军道到达。”

“你不要这么笨嘛,不就运点物资吗?干嘛非要找杭州舰队呢?京城从黄河到莱州不过半月时间,直接找商船运不就行了?”常智光道:“收费也很便宜。”

“有那么多商船吗?”玄空子再问:“他们不愿意怎么办?靠岸的船工都下岸了,没船工难道船自己会跑?”

“有多少用多少啊。最少弄百八十门炮没问题的。”常智光道:“只要价钱合适,再拿我的名刺去,商人九成九都会配合。你啊,女真国呆太久,就是一个井底之蛙,大明河运业可是相当强大。”

“你也知道是河船,怎么出海?”

这倒是个问题,常智光想想后道:“我想只要肯给钱,就算是小舟,商人也敢开到渤海去。”

“如果不给钱呢?”

常智光道:“如果不给钱,人家就会告诉你这是河船,就算是王相恐怕也不知道河船和海船有什么不同,朝廷也不敢背上草菅人命名头逼河船上海。不过只要愿意给钱,那这都是海船,生死都不关朝廷的事。说实话,如果顺风顺水的话,风险并算大。”

“如果不顺风顺水?

常智光苦笑:“你是神棍,你不会让大海无浪啊,就是赌赌运气,还能怎么样?难道真看三万人被鞑靼人吃掉不管?”

海船有龙骨,吃水深,能经受风浪。河船工艺比较简单,风高浪急之下容易被打翻。再加河船设计水位比较浅,很容易一个浪头过来,就盖上了船舱。但是如果风平浪静的话,并非不可行。

忽必列当年进攻日本用的就是平底的内陆船。海船有河船没有的龙骨,龙骨能抗巨风。由于没有天气预报,忽必列的船队行驶了六天后在日本海遇到了强台风风暴,一夜之间,所有船队全部沉没。

而黄河到莱州,不过四天海程,都属于近海航行,如果运气好的话……

目前只能是死马权当活马医,玄空子立刻出发到政事堂,王锡爵听闻这个办法大喜,立刻觐见朱玉,得到准许后出宫开始和商人谈判。

停留在汴河上的商船并不算多,但多少也有二十来艘,完全可以运输百门重炮加火药。但商人们一听说要出海,拒绝的没有,但出的价格让王锡爵抓狂。

王锡爵本也有想强行征收的意思,但是一看船上空空如也,连一个船工都看不见。知道要强制措施,必然会引起很大的麻烦,而且拖延时间会很久。再说确实不能逼迫河船到海上去冒险,他可以背负骂名,朱玉可不会,无奈之下只好回奏朱玉。

“每船一万八一趟?”朱玉差点跳起来,这是抢劫啊,喝问:“是哪个商人如此大胆?”

“……是常大人。”王锡爵汗道:“常大人说都是玩命的活,必须考虑到他们有可能死在海上,所以钱要多点也是补贴遗孀。”

朱玉大怒:“好你个常智光……”

王锡爵忙道:“原本船工都不愿意去冒险,是常大人好容易说服和恐吓才同意的。细想常大人说得有道理,既然冒险,总要给人家一些安家费。”

也有道理,朱玉想想后道:“你回去和他说,一万,干就干,不干拉倒。”

常智光干了。于是开始装货,常智光每船抽了三千的中介费,事情办成,顺便赚点零花钱也是要得的。商船隶属两个船务公司,协调起来很快,运货、装货享受一条龙服务,比起厢军装载只快不慢。

当天夜里,船队就在禁军的押运下起航,而京城派出快马追回还没出明境的那批物资。

人和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王锡爵对常智光援手感激不尽。

而朱玉在皇宫数落了常智光整整半个时辰,主要词汇是:发国难财、上对不起公主,下对不起祖宗,道德缺失等等。

常智光见朱玉说累了才道:“公主,账不是这么算的,海上行内陆船危险巨大,如果有半数船只覆没的话,公主就会被指责为无道昏君。”这话就常智光敢说。

朱玉有气无力问:“还有呢?”

“但公主一船一万的价格给出去就不一样了,大家都会说公主心忧将士,是商人黑了心,即使全部死在海上,也没有人觉公主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朱玉点头:“你意思是说,本宫反倒是赚了?”

“可以这么说。”

“那你每船收三千贯中父费是怎么回事?”

“回公主,他们内部价是四千,而微臣多争取来的六千就与船主一人一半。”

“你……”

常智光忙道:“如果他们不收一万,就说明不了他们心黑。但是微臣为了不让他们多赚,所以才截取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