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036

第36章 汴河踏青游1

“其实你现在已经是自由身了啊,我听说你有家财万贯,何必还干这一行?”“苏三已经是皇上的人了。”哦,原来如此,常智光算明白了,这苏三还是很看中皇帝一日的。话说回来,虚荣也是正常的,毕竟把三千佳丽都给比了下去。常智光呵呵一笑:“我仍旧坚持。我们有缘再见吧。”苏三和茗霞不一样,后者是奴,没有自由之身。而苏三,当然,妓女嘛,这思想和理想也不能要求太高。

和苏三一会,没影响常智光心情,除了有些失望之外。最后一天,常智光临时抱了下佛脚,终于迎接到了省试。常智光很庆幸自己没有夹带,考试非常严格。所有人要被搜身,所带的食盒也要被检查。然后是对号入座,接着是锁院。锁院之后,三天之内考四场,任何人不得出入。考生每人一个小间,吃喝拉撒睡只能在里面解决。在考场四处,不少禁军站岗,主副考官不时巡视。要说考生算好的,考官们一般都提前一个月锁院,不能进出,不能和禁军说话或者有任何接触,一干补给全部由禁军完成。

才过了三个小时,常智光就发现有人作弊,一个副考从自己身边经过,在自己隔壁三十七号房停留了几秒,然后转身走了回来。常智光发现他本有点不对的袖子恢复了自然。再严格的考试也架不住监考作弊。

贴经说白了就是填空题,只不过要填的字数多。州试最多是10个字左右,省试有的甚至是一段话。除非你能把那些破书全背下来,否则是考不了满分。再加那些字词本就生涩难懂,而且有相当比例是非常用字,考试难度之高,可见一般。

比如常智光就被第一题难住,答案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问题出来了,雎鸠不会写,然后洲还是州,常智光也不肯定。再下句更完蛋,窈窕淑女的窈窕不会写。常智光大汗,最简单,天天听到的诗句,竟然写不出来。更不要说下面的参差荇菜,念都念不通顺的四个字的写法。于是常智光的卷子就成了,关关雏鸟,在河之洲。苗条淑女,君子好球。我滴个神哦……

一天下来,常智光睡的唏哩糊涂。日落上灯,天色黑暗,一些考生要么趴在桌子上,要么躺在自带的草席上休息。常智光考试不行,但是他的观察力各位绝对不要怀疑。他闭眼睛听着时远时近巡逻禁军的脚步声。主副考已经下班,除了值班的外,只有禁军巡逻。

如果没人作弊,本少爷就认了,自己也不好耽误你的前程。但你要作弊,别怪本少爷手黑。常智光突然睁开眼睛,走出号房,头不回,脑不转,走到三十七号房,一个胖子正在灯下努力耕耘,浑然没觉察常智光靠近。常智光一个反手手刀砍在其后脑。别看这小小反手手刀,这一手是打在脑干位置,轻则昏迷,重者死亡。不仅部位要拿捏的准,而且力道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

“八、七……”常智光默念数字,本来几队巡逻穿插而过,不会有视线死角。但很可惜,由于没有标准,常智光发现有一队伍总是落后人家几步。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在前一队过后,后一队没有跟上,出现十一秒的空挡。常智光熟练翻胖子作答的卷子,没有。然后就是搜身,两秒时间,常智光从腰带位置翻出一个不小的纸团。再摸下去,裤子内侧再翻出一个,左脚又发现一个。恩!搜身常智光是行家。

“三!”常智光离开,二的时候出了三十七号,一的时候进入到自己的三十六号。常智光刚进去,号子房左侧的巡逻禁军恰巧露出一个头。常智光一翻查纸条大喜,大经和兼经的答案非常齐全,但是论和策却没有。这应该是副考在知道答题后,立刻抄录的答案。有些字迹比较潦草,非认真还看不清楚。

开抄!常智光不担心三十七号举报,你倒是敢举报。这叫黑吃黑。再说,三十七号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情况就已经昏迷。考试能作弊,下笔如有神。常智光拿笔一路刷下去,直到第二天黎明,常智光已经答完了全部的大经和兼经的贴经。然后吃饭,将纸团混合着饭菜吃掉。恩……有点多,味道也不算太好,涩!

接下来是作文题,也就是论。题目是:论大明乐悬之配。常智光看了迷糊,这乐悬是什么东西?但他不是一般人,他有办法,他第一时间翻阅已经答题过的贴经,然后心中就一个感觉:卑鄙,太卑鄙了。先前的贴经竟然没有提到哪怕一点点的乐悬内容。要答题,首先要了解要答什么题,常智光连题目都看不懂,抓笔到中午时分,楞是没办法下笔。

最后,常智光在睡一觉后被逼急了写道:普天之乐,莫非王乐,有乐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乐必有我悬……翻贴经,继续写:关关乐悬,在河之州……初灯时分,常智光看大概凑到了五百个字,非常满意的停笔。

最后是策,常智光一看策倒是吃了一惊,这题目是钱币流通的问题。常智光知道明代的金融已经很发达,古人也牛,竟然会想出用准备金率来发行宝钞。一种是宝钞还一种叫钱引,钱引这东西就惨点,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宝钞因为有准备金并且按比例发行,倒是非常好用。

这个对常智光问题不大,现代人即使不懂经济,耳闻目染也知道一些。更何况常智光这搞过金融诈骗的老千。他用的是美国金融体系,用财政收入做抵押发行宝钞。并且用宝钞回收铜板,一来可减少重金属的流通,二来可以减少携带铜钱带来的不便。另外他还补充宝钞应分面值,其实常智光一直很奇怪,什么古代都要按文或者是两做单位。完全可以现在这样,从一百到一块,有多种面值,即使这宝钞面额也不大,就五贯和十贯两种。最后常智光还述说了这样的好处。这一长篇大论,常智光写了一个通宵。他并不期盼统治者对货币改革,他就希望携带货币能方便点。

常智光并不知道,自己这篇半剽窃策论被惊为天书,几名审卷官对常智光提出建立国有银行代替私营钱庄看法兴趣很大。不要小看明人,明朝金融已经有资本雏形,但问题就在管理不够严格。如铜钱,有州制的甚至还有私人制的。常智光意见是统一货币,以黄金或者白银做准备金,朝廷统一发行纸币。当然也有不少人提出疑义,疑义的重点就是准备金的定位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必须维持用米价来衡量货币,准备金也应该用实钱。

无论怎样,常智光这策论得了最高分,再加几乎满分的贴经,那扯淡的论倒是没有什么人去注意。由于有皇帝的交代,常智光的卷子也被呈递上去,明穆宗阅览后深觉有道理,自己每次召妓都是揣了一堆金银,如果都是纸币,那可不是一般的方便。还有一点,穆宗和大臣们敏锐感觉到了这是一个朝廷银行掠夺民间资本的好办法,钱是贬是升,全是银行说的算。并且纸币比起制钱成本要低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