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394

第394章 太上皇被俘

周屏道:“我听说了,听说是这部族的酋长被杀,两个儿子争斗酋长的位置。但没想到完颜宗弼让女真国驸马,一个没参加争斗的儿子当了酋长,那两个儿子马上联合起来反抗。你们说,这完颜宗弼是不是出昏招。”

赵信摇头:“昏招未必,这招用得好,就能把几千人正式归纳到完颜部一起。只是完颜宗弼太武断,如果要扶这个驸马上去,怎么也得把两个儿子砍了。”

常智光苦笑:“你想得简单,完颜宗弼那么做就会激起兵变。最好的办法就是由驸马打败两个哥哥,强者为王成为酋长,两个哥哥臣服。不过那驸马没能耐,只能是用点小手段了。对了,赵信,今年年节安排怎么样?”

“老样子。”赵信道:“在厢村和新城设点送饭,每份饭三两米、二两肉、还有一些青菜。大人,老说市场疲软疲软的,我朝下看下面人生活都下降,但朝上看怎么不降反升?”

“哈哈,赵信你真是忧国忧民,我记得再有几个月就要去东京参加省试了。”常智光问:“怎么样?”

赵信苦笑:“大人你连公主面前都提起了,这还中不了进士,我真白活了。”

周屏道:“现在不是有新规矩,除了状元、榜眼、探花之外,所有进士要到地方去当文吏三年,监督当地地方,吏部三年后考评,不合格的要取消功名。”

“赵信就来安国监督啊,他当代知县,然后自己监督自己。”常智光笑道:“不过总算是有功名,将来安国还是要你来接替。”

周屏道:“听说,明年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各州要成立税司,针对特定项目进行监督,由朝廷直接管理,连知州都无权干涉。”

“不干涉是不可能的。你在人家地盘上当官,不和人家关系好一点,人家随便整你半死。”如同现代嚷嚷的司法独立,独立了吗?什么?你要求独立?你小孩不想在我地盘上学了,你老婆工作呢?惹毛了,每天去你们单位门口挖坑埋电缆埋管道。

大家谈论着时代的慢慢变化,这变化是一个适应过程,也是必然出现的产物。

中央集权是一直在做的,现在还要做,中央集权为财政、军事两大块。军事上已经做的相当不错,但财政这块确实漏洞太大,毕竟是通讯不发达的年代。

大年初一是法定关扑日,是全民皆赌的日子。这也是常智光忧虑的日子,当赌博已经形成风俗后,严重破坏治安稳定。但常智光无力改变,每年开春第一朝,朱玉也和臣子们玩玩的。

不过今年的关扑,人们热情明显降低,大家已经知道今年将减薪,而且减少每年增加的岗位,就业形势很严峻。一方面是收入低,另外一方面物价上涨,这个年大家过得都比往年沉重。

人就是这样,虽然今年经济环境比五年前仍旧要好很多,但是大家只会朝前看。这场金融风波对中小产业的压力最大,一些大场已经准备着手低价收购他们。

大年初一,大家来拜年,常智光正派红包,一名内卫找到了常智光:“常大人,太上皇想带他的学生去鞑靼国。”

“别让他去。”老小子,玩上瘾了。

内卫为难:“我们不敢阻拦。”

这个人是安国的麻烦,自从去了女真后,明穆宗的旅游的范围不再局限大明本土。常智光道:“那就让他去吧。”

“可是?”

“没关系,将士不认太上皇,他过不去。”

内卫点头抱拳:“明白!”

不可否认,自从明穆宗到处游历后,那书法水平境界更高一等,其学生中也多有出类拔萃之人。常智光第二天上京,给自己师傅王文卿拜年,给死难的将士们上香,这些都是俗成的事。

今年是三年一度的科举年,京城很多商家已经开始准备。赵信今年也会参加科举,谋求一个功名,文凭这东西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是需要的,就是各个时期和各个国家注重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常智光这次上京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在成都府路办学的李德本被羌族抓了。这消息让常智光有几分诧异和抓不到脑袋,他浑然没想到这是中原商人和边族们矛盾冲突的进一步体现。

张逊请吃饭,席间说了这事,而后解释道:“贤弟,要说你管辖的商人也是够刁滑的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重新开放对边族买卖,但是那卖的东西质量实在是太差了。”

原来边贸纠纷还没完,商人对主要贩卖货物,茶和盐进行了以次充好的办法,狠狠坑了人家一笔过冬的物资。要说上等茶叶加下等茶叶,人家未必看得出来,但商人是下等茶叶加上等树叶。盐里加白沙,反正货是这样了,你要买不买,自己看着办。

巴蜀那地方问题最大,羌族纠集起来闹不满,李德本恰巧就在就近办学,于是被羌族人扣押,表示对朝廷有意见,而今边贸已经完全停顿。

张逊道:“李德本虽然出行不讲究,但可是实在的钦差大臣。扣押钦差行同造反。但公主不想事情闹大,免得大明不宁,所以派我去羌族谈判,同时也要给边贸商业协会压力,看贤弟你有没有什么融通的办法。”

“我不明白一点,公主为什么宁可得罪商业协会,也不愿意开罪边族?”常智光道:“兄弟现在也看见,物价是一天一个价,军队装备火器后,马匹现在处在滞销状态。经济萧条,民间要马的数量也下降不少,怎么能强迫商人吃亏去便宜羌族?”

常智光对苏千也不满意,怎么就和公主沟通出那个结果来。当然也可以理解,常智光当主席几乎没有什么自私的想法,而苏千不想为了边商而得罪朝廷,正确来说,边商是自成一家。

“贤弟不知道,公主得知此事也非常生气。不过而今北面战事正酣,不可能现在抽兵出来。”张逊小声道:“但看公主的意思,迟早要对这些群居不服朝廷的民族下手,免除后患。”

“恩,冲公主这态度,那我就说个办法。让安国钱庄贷款给边商,成立专门的公司,减少开支费用。朝廷地方优先采购这些马匹,边商需要的茶可直接从新城收取,免除茶叶税,盐由盐司直接供给,免除转手费。再客气说一下,商人肯定会同意。”

茶叶税是比较高的,由常智光修订,免除这部分税朝廷不是没考虑,但怕商人狡猾,利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偷逃税款。

如果成立公司就不一样,公司统一进货调配,茶吏可以派人监视。不象原来,几百成千商人密密麻麻,进货渠道混乱,无法管理。

张逊听了喜道:“好,这个办法可行,回头我就奏明公主。”

常智光交代:“这是治标不治本,千万提醒公主,要打乱他们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