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400

第400章 糟糕的消息

“你觉得他们跟你很久,吃苦又受累,出生入死,确实又有才能,所以提拔也是应该的。再说你也有这样的权利,你等等。”明穆宗喊道:“来人!”

“在!”屋外一名亲兵进来抱拳。

“我问你!”明穆宗道:“现在让你选,不当兵回家,好不好?”

亲兵楞了一会后道:“大元帅待我如同兄弟,自然要竭尽全力保护大元帅。”

“下去吧!”明穆宗看几张桌子人问:“你们呢?你们感激不感激马大元帅的提拔?从一个小兵提拔成将领,从一个小将提拔到大元帅中军麾下。你们感激马大元帅吗?”

“自然是感激。”一干将领摸不着脑袋。

只有一名年轻人站起来抱拳道:“末将只知听从军令杀敌报国,不知感激。”

“你是……”

“末将吴磷。”

常智光插话问:“你哥哥是不是河北军路副将吴玠?”

“正是。”

“坐下!”明穆宗道:“马千乘,这么多将领只有一个服军令,而不是服马千乘的将令,你开心吗?”

马千乘忙道:“末将对公主……”

“知道你忠心,也知道你不会造反。你会不会造反不是我想说的。”明穆宗道:“我这次来这边,听到最多的不是马家军,就是西北军道。也有不是的,不过那是早先李如松部下。据我所知,永兴军路比这边在坐功劳大的有不少,他们就是后娘养的?说句难听点的话,哪天马千乘不当元帅了,朝廷要你卸任,换……换戚继光了。你的这些部下会完全听从戚继光的军令吗?我虽然不懂,但也知道戚继光治军,军令为先,没有嫡军。如果他如你这样,派这些将领转而听从秦良玉调度,他们会不会有意见,你舍得舍不得,还是会派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去?知道天尹海战吧?戚继光听说东海血战后,留下十艘战船,全是最精锐的部分给秦将军。其余比较差的自己带了当本部。把所有的开花弹留给秦良玉,他部下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将本部多一句废话,秦良玉说怎样就怎样,最后才有了天尹大捷。”

常智光道:“太上皇的意思是,马将军你的将领把听你和听从军令混淆在一起。”常智光经历了海战,知道戚继光留给秦良玉的都是好货色。不仅是船,还有武器。

马千乘一身冷汗问:“请太上皇训示。”

“你也知道我是太上皇,能有什么训示。”明穆宗道:“反正马家军这名头,我感觉不妥,西北军,就是西北军,就算是人换了一批,还是西北军。”

马千乘点头,他明白自己有过失。比如说吴玠,叶梦熊未上任时候,他派吴玠去主管事务,目的很单纯,为了吴玠这个有能力的年轻人更多机会。但不可否认,永兴军路有比吴玠更优秀的管理人才。也有资格比较老的功将,但最后这个机会还是给了吴玠.

想想原因确实是因为吴玠在自己直属时候有比较出色表现。而且自己出发点,不是因为河北军路需要这个人才,而是因为本着提拔吴玠心理而作出的决定。

马千乘站起来道:“我和大家还是兄弟,你们现在也是依我军令。但是哪天有其他偏差,你们如果还是只听我的,而不从军令,那就是害了我。大家必须有令无马,军令如山。”

明穆宗虽然被俘,但是也不能说没有贡献。由于他,也只有他敢这么说话,而不顾忌许多。明穆宗成功遏制了大明禁军中出现的XX军称号的苗头,也制止了出现有军阀特色的军队。

马千乘事后上表请罪,并且提出建议,其中包括在东京或者安国大学开始军课,任何被推举提拔的将领必须前往深造,而后考核合格者,兵部对其进行分配,不再由主将或者主帅自行分配。

朱玉对这表章很满意,同意每年冬春开将领军官课程,把深造名额按照人数比例分配到各军之中,由主将点选,形成一套将领人才提拔制度。

常智光觉着明穆宗还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当然,不聪明也成就不了其书画艺术。只是聪明没用对地方,因为人头税搞得国穷民苦,到处爆发农民起义,甚至动用边军围剿,国力衰退之甚。当年大明国力强盛之时,鞑靼人攻打明国,屡次被明军打败。

和明穆宗回京城路上一聊,发现明穆宗的战略水准还真不低,或者说是常智光低了。就比如常智光不理解明穆宗在位时候谈论并且险些实施的联女真攻鞑靼策略,明穆宗也有很好的解释。

这解释就是,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门户,那些地方是中原的天然屏障,不仅是经济,更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常智光点头恍然,难怪朱玉也要先弄回燕云十六州后才准备向契丹开战。

常智光经过燕云十六州,还特意左看又看,他是看不出这里除了交通之外,哪有什么天然屏障?

明穆宗见常智光真的不懂军事要地及其重要性,于是耐心解释,天然屏障一指的是有山林险峻,还有一种就是可以利用多人打少人。比如敌人只能一路进军,但他要进军,一定要遭遇到三面包夹。最重要天然屏障的原因就是,燕云十六州的地势不适合骑兵活动。

明穆宗还告诉常智光,从燕云十六州外直取京城,只要七天时间。如果敌人从燕云十六州出发,没有抵抗的话,只要四天时间就能兵临京城脚下。所以京城禁军不是养着摆设用的,而是有实在的用途。道理明穆宗懂,可惜就是任用小人奸臣,弄出十万的花架子出来。

常智光离开燕云十六州后,大明鞑靼战争再次打响。马千乘锦州兵力全部不动,而下令临璜府兵力推进,有迂回包夹通州之敌的企图,逼迫通州之敌要么决战,要么后撤。

明穆宗虽然在京城小住了两天,但没有去见朱玉,朱玉也没打算见他。

常智光缴旨,朱玉问了事情的经过,由于常智光的求情,几个内卫也只被训斥而已。不过朱玉重新给明穆宗换内卫,并且交代,不许明穆宗进入交战国。常智光就顺手把花销报了。

李德本也被张逊弄了回来,本打算要走,听说常智光在京城,留了下来。等常智光忙完后,就去驿馆拜访。

李德本精神不是很好,有点长咳,脚还有点瘸。常智光见了叹口气,吩咐张虎弄茶点后道:“老哥,你没事就不能先在经济发达城市先办学啊?这次是运气好,下次运气不好,小命都难保。”

李德本苦笑:“怎么说我也是大明钦差,去哪里人家即使不爱搭理,也没想到有人敢这般乱来。”

张虎进来道:“李大人,你样子有半点象钦差吗?如果他们知道你是钦差,我想是不敢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