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417

第417章 又任和谈使

“当年整个朝庭只有我一人全力反对联女真对鞑靼,而支持联鞑靼对女真。你们都是打过仗的,你们应该知道,女真人要比契丹人难对付的多。事实证明我并没有看错。”常智光道:“而今我觉得蒙古、西鞑靼将来会对明朝再构成威胁,为什么就没人相信呢?灭蒙古和西鞑靼,我常智光有什么好处?”

三将不再说话,各自低头沉思。常智光叹了口气道:“算了,当我没说。今天毕竟是个好日子,大家一起举杯。”蒙古任其发展,始终是个祸害,更祸害的恐怕是没有人重视这地区的安全。也许自己只是杞人忧天,因为大明现在的国力根本就不怕了什么游牧民族。但是身为穿越人,常智光可不会放任有侵略欲望的民族生存。

李如松举杯许久没喝,终于道:“我来干吧!”

“李将军?”马千乘大惊。

李如松道:“在洞庭湖时候,我想丢弃中毒者追击徐鸿御,大人问我,能不能再信他一次。于是我相信了,结果比我想像要好。我和大人合作打仗应该是次数最多的,大人不仅从未给自己谋私利,还拿出钱财来贴补战事。大家看,对瓦刺战,是大人竭力主张促成的,一劳永逸结束了近百年的瓦刺的扩张。边疆和睦,还开通了丝绸之路。无论什么事,大人都没有拿到实质的好处。也许大家会说商业协会有好处,但大家可知道,商业协会根本就不是大人的。如果没有商业发展,我们能配备火器?河北军路能全部换装在冬季作战?我觉着,没有理由不相信,大人说灭,总有大人的道理。”

马千乘摇头:“我不赞成。将使兵,官发兵,这是太祖定下的死规。”

李如松道:“鞑靼女真战后,明军多一大将少一大将,已经无关紧要。末将恳请大元帅说服军机处将永兴军路调到西面。”

叶梦熊道:“李将军,那可能会英名尽毁。”

“大人敢这么提议而不惜身,末将名声不算什么。”李如松道:“如果扫荡完蒙古和西鞑靼,我大明版图将大大扩大。攻城拔寨,夺城掠地,扩张边疆一直是我从小弃文习武的主要原因。即使将来判我死罪,但几百年后,大家都会说一声,那地方是当年李如松打下来的。”

就因为李如松这一个违反军令的决定,使他后来的战绩和名声超过了马千乘许多。此是后话,暂且搁下。

马千乘道:“公主英明,李将军开疆平地,可能不会找你麻烦。不过常大人恐怕就麻烦了。”马千乘毕竟懂些政治,即使一切顺利,李如松不会被处罚,但也会被弃用。而常智光无法无天,一心挑动边乱,就要为此事负责。挑动握兵大将擅自出击,寻衅边疆,行同谋逆大罪,性质是很恶劣的。

常智光道:“我不在乎。”没电脑、没啤酒、没辣椒、没汽车、没手机的时代自己也呆腻了。恩……事实不是这样。

事实是,常智光知道蒙古族数百年来对中原几乎进行了本质的破坏,让中原停步不前不说,而且元朝统治期间导致经济、文化大面积的倒退,汉人被列三等人。当然,从现代角度看,内蒙古也是中国人,但从明朝角度看,蒙古就是侵略者。

常智光想,当年抗日如果失败,大和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五十七个民族呢?我们子孙后代是不是还要和谐团结呢?侵略者就是侵略者,即使历史学家百般的粉饰。比如常智光从来就承认是自己挑动大明向外侵略扩张。

马千乘道:“此事不再讨论,我等也不再提起了,大家举杯,今天应该是祝贺叶梦熊叶将军顺利拿下黄龙府的时刻。”

“好!”几人举杯一饮而尽,叶梦熊喝的仍旧是冷开水。

拿下黄龙府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明军强盛到无可比拟。光明报详细记录了黄龙府激烈的攻防战的经过,并且采访了重伤的叶梦熊、监军常智光、代主将吴玠、功臣金声、后勤官李之藻等等。那时候人老实,不会瞎吹,因为是光荣的胜利,常智光也没打算瞎吹,一篇接近事实的报道浮现水面。

而后还有精彩评论,特约评论员是前将军秦时风,秦时风认为能取得如此胜利,不仅因为前方将士的英勇、将领的指挥得当,更因为后勤保障。秦时风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冬天不会发生大规模战争,而明朝完全克服了这点,保暖到牙齿的衣服,还有消耗的巨量的陶瓷水弹都是只有当今生产力可以造出来。重炮等火器的出现,还有李之藻的巧运重炮的办法都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朱玉也下旨,在京城皇家大学成立杂科研究部,鼓励如同李之藻这样的有才能的人进入。钻研学术,教导于民。

三月,常智光回到了京城,原本以为可以卸任,但没想到又有事情奔波。朱玉宣常智光后,见常智光旅途颇为疲惫,也是有点过意不去。特意让御厨弄了些点心,但常智光对人妖有天然的抗拒,并没有觉御厨手艺好在哪。

朱玉道:“拉力克派人联系了李成梁,想投降明国。”

“据微臣所知,拉力克现在就是一个王族,皇位已经是他弟耶律淳手上。而且兵权在拥护耶律淳的耶律大石之手,他投降似乎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耶律淳也送来臣表,表示愿意臣服明国。”

常智光问:“当藩国?”

“是这个意思。”朱玉道:“他们每年进贡,以东京为界。”

“东京被女真人搜刮一次,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当藩国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有几个条件。”

“什么条件?”

常智光道:“第一,必须放弃军队,东京内和外必须都是朝廷的军队,鞑靼军全部解甲归田,我们派出农业专家帮助他们落户耕种,但不可以再游牧生活,必要时朝廷还可以进行一定的补贴。”

“还有呢?”

“第二,允许契丹人迁徙汉地,允许汉人迁徙契丹地。东京使用大明律法,保护商人。”

“你意思是同化他们?”朱玉道:“慢慢融合?”

“是啊,其实掌权的知道目前他们的处境,他们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给掌权的一定好处。比如世袭王,享受朝廷每年的贴补,让他们仍旧可以享受奢华的生活。”

朱玉摇头:“要他们放弃兵权,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还要混合契丹和汉人,可能更难。”

“公主,这样谈判就是边打边谈。用事实告诉他们,如果再不谈,很快就没有谈论的资本。”常智光道:“再者不能排除他们在使用缓兵之计,所以更要打打谈谈。不过按照我看,他们应该是有诚意的,这么快攻破黄龙府,完全出乎了契丹人的意料之外,几乎等于明军全部主力都可以随时北上进攻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