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423

第423章 把兄弟反目1

“你们是谁?”

“我们从州府内找到了一些契丹人的衣服。混到民居之中的士兵也找到一些衣物换了一套。我们而后就大摇大摆的走到你面前,你竟然真的看不穿。”

“常智光呢?”萧甘云问。

“常大人早就混合在西门跟你的士兵一起,追击逃窜的大明骑兵了啊。”刘挺道:“骑兵队一出西门,常大人就下马脱掉外面的衣服,而后和你们的三百人混在一起追击明军。这个时候可能早就借口掉队,逃之夭夭了。”

“好一个鱼目混珠。”萧甘云道:“可惜他们不是我的部属,互相很多不认识。他们是有血性的契丹人私下联合在一起,否则一定不会让你们得逞。”

“前方受降消息早就出了,怎么可能会有整编制叛乱的兵士。”

萧甘云用契丹话道:“你们跑,告诉大家,常智光在朝西位置,全面搜索,不用再理会城里和我的死活,我拦住他们,不会契丹话的格杀勿论。”

“是!”他身边几人立刻转马,刘挺挥手,包围的士兵让开路放他们离去。

萧甘云一愣,而后大惊,正准备喊话,一个声音飘来:“大哥,该歇歇了。”常智光和张虎李强三人,全身卫队打扮,从附近一家民居走出来。

萧甘云问:“你没从西门走?”

“没有,我皮太白,和契丹人混在一起迟早会被认出。”

张虎道:“大人,四面鞑靼军混乱,还是先拿下,以免夜长梦多。”

“恩!”

萧甘云很快被生擒,一队契丹骑兵冲了过来,大家很快闪入民房,而后在民房中破墙穿梭,契丹骑兵根本就摸不准明人的位置。而这时候契丹人也开始用契丹话号令大家从西门追击,搜索常智光。城内的契丹士兵当然知道他们叛乱的主要目的,于是全部朝西而去,离开了平州城。

常智光问:“那些官员怎样?”

“还在池塘中泡着,契丹人没有放火。”刘挺摸出去巡视一圈道:“大人布置在州府内的五十疑兵,没有派上用场。”

常智光见被捆绑的萧甘云疑惑解释道:“我想到你有两种攻击州府的办法,第一是外部放火,第二是,突入放火。我安排了五十人带甩手炮在州府内各门伏击你们,迫使你们只能在外放火。如果你们只是在外部放火的话,官员们在池塘中只要不被淹死,那就不会被烧死。没想到你不放火,白浪费了我安排的人力。”

经过几次战斗的熏陶,常智光布置小规模战斗还是有一些心得,并且融合了心理学等方面,更加出色。

萧甘云问:“你不跑吗?”

“怎么跑?外面兵荒马乱的。”常智光道:“而且我卫队有三成人都出了城,够你们折腾到马将军的大军到来。”

“我一早就应该守出四门,而后在城中放火,失策。”萧甘云不禁叹道:“六十年前,一个契丹人可以抵三个大明禁军。现在我们虽然有心但无力,手脚僵化,弓不能挽强,刀不能劈杀。如果是六十年前契丹人的素质,你八百卫队会被我们轻松吃掉。”

“大哥,你也知道自己,三十多岁天天玩女人、赌博、喝酒、熬夜。兄弟我从来没见你动过兵器,就算是打架也是用拳头。他们也一样,很多是因为契丹目前境况,一腔热血加入军队。即使有部分是宫帐军吧……你在临璜难道不知道,宫帐军是怎么训练的?四十万的名额,其实只有三十二万人,而且还部分配发回家里,当官的大吃空饷,拿军需物资和明商交易,秘密走私。恩……就说我们的快乐谷吧,也有宫帐军帮忙看场。聚赌成风,喝酒成疾,能有什么战斗力?”

“这你就不懂了,宫帐军仍旧有精锐的铁林军。”萧甘云道:“只可惜在护步岗达损失殆尽,否则你们汉人哪有这般容易。”

“大哥,七十万人打两万人。”常智光道:“你们竟然还打输了,你们羞不羞耻?什么精锐,五万铁林军,早听说大名,但却被两万女真人杀光光,难道你就没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

萧甘云狡辩道:“如果不是因为后方有人叛乱……”

“为什么会叛乱?”常智光道:“难道还不是你们自己出了问题?前方生死大战,后方趁机起事,哪有一点契丹人的团结?最后导致女真胜后,努尔哈赤威信大增,几乎所有女真部落来投,最后打得你们落花流水,要不是明朝火器、物资的支援,契丹早就灭国。”

萧甘云叹气,不再说话。女真八千人击溃十万鞑靼军,一万两千人占领了黄龙府,两万人打败七十万人。一个个奇迹不仅建立在女真的骁勇善战,更是建立在契丹腐败无能,战斗力低下而成就了这样的奇谈。

萧甘云是带领契丹达到军事最强盛高峰女强人萧燕燕,也就是萧太后的直系后裔。他从小就听上面说契丹勇士战无不胜的神话,但现实和理想是有很大的差距。

一天后,最靠近平州的八千禁军到达,那将领听说常智光钦差队伍被袭击,三魂不见了七魄,星夜带人前来。最后发现常智光无恙,才长出一口气。

常智光卫队损失也不小,在化整为零分批吸引敌人注意力的战略之下,有一百五十多人战死。常智光拨了三十万作为他们的抚恤金,而后生还的将士也都有赏赐。

虽然经过围剿,但是还是有几百契丹人踪迹不明。马千乘派出千人为一队伍,总共十队寻蛛丝马迹进行追击。

一干官员虽然灰头土脸,但总算还保住了性命,马千乘打心眼真诚感谢契丹人战斗力低下和指挥不得当。

士兵们安置很快定了下来。第一部分是迁徙明地,明国内商人包括原本厢军劳作空缺将挪移出五万的劳力需求,由于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工资并不算低。当然,五万人是分批,在两年内进驻完毕。

常智光根本没有派出什么斥候,因为就八百的卫队,要整理大量的文书、户籍。还要照顾随行大臣们的起居,要为大家弄吃弄穿,直到鞑靼骑兵进城,才发出警报。八百护卫将州府保护了起来,同时派出武功高强者突围向大军求救。

常智光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一旦钦差团队被灭,明鞑靼矛盾将变得扑朔迷离。正准备投降的鞑靼兵必然会担心明军报复,转而四散逃离。

这样,很容易被他们聚集成伙,即使将来构不成政治军事威胁,也很有可能聚集成匪,横行东京,骚扰地方,甚至再朝北俄国流窜,形成新的独立对明有仇恨的部族。还可能流窜到被占领地,破坏当地,拉拢百姓加入,变成有一定力量的反府武装。

还有会导致明朝对签订和约当权者的报复,使得鞑靼民悲戚,不利地方统治,很可能会引发民族性的排汉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