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007

第7章 取户帖逃婚

要坏事!常智光大汗,这没有一个熟练的配合团队确实操作难度太高。玄空子算是专业人氏,知道该怎么做;常智平什么都听自己的,根本不管为什么。惟独是自己这娘……幸亏玄空子也发现不对,走到常智光娘面前辑首行礼:“女居士,贫道这边有礼,看你身子虚弱,我传你八字真言,早晚默诵三遍,当可调理身心,也算贫道一点歉意,你且附耳过来……听好:不急不燥,谢谢我后赶紧回家,别回头,否则你儿子就被你害死了。”杨氏听完忙道:“谢道长。”玄空子挥手:“快些回去吧。”

目送自己娘离开,常智光出了口长气。感激看了玄空子一眼,玄空子朝他挑动下眉毛示意自己明白。随着玄空子潇洒的告辞,这场小骗局终于落幕。这件事也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来。此事到了隔壁村版本是:玄空子手结法印喝到:妖孽哪里走。一个掌心雷将水鬼打回黄泉。再隔壁一村版本是:玄空子仙人手指一掐,仙气冲进井中,不仅将水鬼剿灭,并且将三个小孩安全送出井。再再隔壁村版本:玄空仙人大显神威,单身入黄泉,剑斩妖孽,救得三十名童男童女。再再再……

不管怎么传,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第一,玄空子先知先觉,这点有无数人证。第二,杨氏不仅不是扫把星,而且还是福星,就因为有她在场,小孩才没遇害。第三,玄空子不为钱,不为利……

没几天,常智光舅舅就派来了轿子,将常智光娘接走。据说是县里一名郎中早年丧偶,年纪不大,三十出头,无子无女,脾气颇好,想着续弦。于是媒人就找到了杨氏娘家。杨氏不想离开常家堡,但是常智光又和其偷偷见了一面,除了叮嘱一些不能说的事外,还真诚让她再嫁,并且说,再嫁也是我娘。最后杨氏还是回了。

欧阳十二岁的时候,杨氏生下了一女。

十二岁的常智光最近很烦,娘找了个好人家,看看自己再有三年就可以行冠礼熬出头了,但却多了一件烦心的事。烦心的事就是隔壁村的杨秀儿,从小就给定的娃娃亲老婆。以前就算了,最近十天一集,杨秀儿每天都要到大伯家蹭午饭。这吃饭就吃饭,但杨秀儿老用眼角看欧阳,貌似也知道这个不爱说话的人就是自己将来的丈夫。

常智光对老人提议的和秀儿妹妹什么一起去玩,一起去赶集,或者是去杨家庄串门一律免疫。借口很简单:累了、困了、做功课、帮先生干杂活。常智平一旁看了就奇怪,终于有一天两人游完泳,常智平忍不住问:“小少爷,秀儿姑娘挺好的。先生也说了,父母之命大于天。老爷虽不是你亲父,但待你恩重如山,为何你总是避着这么亲事。”

“唉……”常智光看夕阳喃喃道:“海阔任鱼跃,天空任鸟飞。智平,我现在才知道一首诗的意思。”“什么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人不是都被逼的,否则不至于两者皆可抛。”常智光道:“智平,我想进城参加岁考,若得生员名份,一旦冠礼毕,也可借口州试逃遁。”

常智平道:“我前几日听老爷说了,小少爷你一完冠礼,就得先成婚。”“不是吧?”常智光惊道:“这么急?”“听说是因为秀儿的奶奶一直卧床不起,怕看不见孙女嫁出去,他们家长这才找老爷商量。”常智平问:“小少爷是不是不喜欢秀儿?”“你少爷我乃是有品位的人,对幼女的兴趣不大。”常智光见常智平不明白笑着解释:“也就是说她不是我那杯茶。”

常智平迷茫摇头。“这么说吧,一个男人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多可玩的乐子。而结婚生子就是断送这一切乐子的根源。”常智光在夕阳下道:“闺房之乐,不过是人生乐趣一种,和你解释也不明白,以后你就会懂了。”

岁考很轻松被常智光拿下,一来是他的学问确实凑合,最少在蒙小孩的考试中还算相当凑合。二来,主考的官员都是县级干部,不能不考虑下常家的影响,还有县尉的面子,既然还算凑合,不让过反倒是说不过去。

唐朝印度佛教盛行,而到了明朝,一些士大夫痛感佛教文化是对大众的强烈冲击,主张要在全社会复兴冠、婚、丧、祭等礼仪,以此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十五岁至二十岁男子若无期以上丧期,就可行冠礼。行了冠礼就是成年人,一可结婚生子,二可正式参加各种祭祀活动,三可帮族中事务,四可分得一些田地。

冠礼由常智光的先生执掌,其实就是加帽子换衣服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先生比较罗嗦:“我知你有鸿鹄之志,看不得论语三字经,中庸大学皆不入你眼。先生无他教导,切记你尚年幼,锋芒太露遭人嫉恨。君子之礼可行庙堂,但行不得世间诸事。我赐你字:宏学。自己多多思量。”“谢先生。”常智光跪拜。

隆庆五年,常智光苦熬到十五岁,终于是要毕业了。但毕业之前还有一个工作要做,那就是填报志愿。冠礼当晚,大伯和常智光小斟谈理想刚开了话题,其就被常智光雷倒,大伯惊讶问:“你要考举?”按照先生的话来说,这小子连论语都说不上几句,每次考试靠作弊,就这样还想考举?常智光谦虚道:“有道是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第一个先提条件是你得到达基本的要求。不过这话大伯没说出来,左右想想后道:“你既然有志考举,我当然不能不答应。不过,你得先完婚。”“这……”常智光汗,他真有普及婚姻法的打算,不过,那似乎造福是自己孙子辈,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大伯坚决道:“这个事情不用多说,算我逼你也好,只要你不成婚,我就不会给你去办户帖。”

明代户帖相当于现代的户口本。户帖,由知县盖了章以后,由老百姓自己保存,还有一本装订成册的就是户籍,复制后由各级政府保存。要弄这户帖还有点麻烦,考举的得去县里找国子监,行商的得本村人保荐到县衙办理。

常智光对大伯说:“可是,侄子万一考举顺利,这一走就是三年。这不是让秀儿妹妹守活寡?”“他家秀儿也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妇人之德还是有的。我看那秀儿内中慧贤,乃是难得的贤妻。”大伯道:“下月初八就是黄道吉日,你如果没有疑义,我就张罗人准备,另外再给你置良地数亩,也好有个生计。”常智光是知道,只要自己一完婚,大伯就算是松了一口气,上对得起死去的爹娘,下对得起自己死去的弟弟。常智光只能道:“侄儿听大伯安排。”

常智平在常智光耳边道:“大伯托人去县里找你堂哥,好象是给你去办户帖去了。”常智光问:“你怎么知道?”“客厅里说的,我人小,别人说什么话都不当我存在。”常智光赞道:“干得好。“谢谢少爷夸奖。”常智平再道:“少爷,你答应的,逃婚后带上我去见世面。”

“没问题。”常智平打小就没出过常家堡,常智光上次去县里参加岁考,足让他羡慕好几天,整天拉了常智光问长问短。虽然他不知道常智光为什么要逃婚,但是必须坚持少爷为领导,少爷说要逃,那就必须逃,狠狠的逃。“这几天你在渡口那转一转,户帖一到,我们半路拦截,立刻就走。”“啊?少爷不打包行李?”“笨!这么熟一个村子,谁见了我们提大包小包的,都知道我们想干什么。大伯一声令下,别说没上船,就算是上了船,都能被截回来。”

常智平说:“可是我们没有钱啊。”常智光嘿嘿一笑:“钱不是问题。我们最需要担心就是怎么逃出去。只要到了县城,上了官道,我保证你衣食无忧。”

张大叔是村里唯一的铁匠,他刚出渡口就被常智平盯上。常智平亲热招呼:“张大叔。”“智平啊!”张大叔从怀里拿出一册子道:“这是你家小少爷的户帖,他堂哥托我带回来的,你在刚好,帮我带回去,别弄丢了。”“谢谢张大叔。”常智平心中嘀咕,这小少爷也太多心了,给自己设计了三个搭讪手段和三个拿户帖的手段,现在连一个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