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血旗
3974200000073

第73章 标兵

所谓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第一个伙考核过关,那么接下来应该很快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伙前来考核,而只要士卒们过了这第一关,接下来的训练就会容易许多。

“敦煌那些家伙,一直都瞧不上其它州县的士卒,认为别人都粗鄙不堪不如那沙州军精锐,但我现在看任安你如此训练,到时在敦煌演武,必然让人刮目相看啊,我柔远士卒,说不定能排上这归义军第一序列!以后要找节度使府衙拨付粮草衣甲,恐怕就会容易许多哈!”

李睿一脸自得地摸着胡须,笑着与张宁交谈着,想当初谁都不爱到这柔远来,一开始他也不愿意柔远来,要不是族长亲自下令,他都宁愿在那敦煌闲呆着也不爱到这边关之地。

一来柔远地处险境,二来也怕这名不见经传的张宁是个愣头青,没有什么人看好他。

可看到张宁这几天的行为,李睿没想到这张宁居然有几把刷子,将来前途恐怕不可限量,如今把向来有刺头之称的李容庆弄得服服帖帖,并且将眼看这一群新进士卒练得井井有条,要是年中自己带人回到敦煌,在军演中一举夺魁,哈哈,恐怕那些推脱前来柔远的人,肠子都会悔青吧!

张宁无从知晓李睿的心思,此刻他看着站在自己身前第一个前来考核的一伙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朝领队的训练官问道:“王青,不错啊,看看是由你来介绍手下的这十名兄弟!还是让他们自己一个个自己报上姓名?”

作为第一个带队前来接受考核的训练官,王青有些骄傲地挺直了身子答道:“禀告将军!还是让弟兄们自己答话吧!”

排头在第一个年轻士卒看着身前的张宁和李睿,这两个他眼中的大人物,哆嗦着腿、脸色微红,恬然说道:“我是李阿花。”

他又指着身后一个结结巴巴,紧张得说不话来的士卒说道:“他是我弟弟,叫李苦根!”

下一个士卒。

“俺小名屎蛋!大名好像是……刘松?”

“俺叫吴泥球……大名是有福!”

“额是李草毛!阿花和苦根都是额弟弟!”

“我叫赵满仓!”

……

“好名字!特别是苦根,真是起到点子上了!”

张宁忍俊不禁地点了头,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想了片刻他说道:“都是行伍中人,大家以后都叫大名哈!”

“禀报将军,额滴大名就是李草毛!”中间那个脸色黝黑身材壮实的士卒,挺身说道。

“好好……”张宁有些接不下话了。

“咳咳!你们做的不错啊,我想问问你们,作为第一个通过考核的伙,你们有什么诀窍吗!”

王青脸色微变,这下轮到他吭吭哧哧地说不出话来了。

“来来,草毛,你来说说!”张宁转身对队列中间那黑壮的士卒问道。

“这个、这个……”

亲从队正刘老三在旁边喝道:“将军让你答话,你就答!”

“额们训练官说,第一个通过考核的伙,每人有一碗将军亲自做的……红烧肉……”

说完后李草毛咕咚一下,喉管微动,吞下了一口口水。

王青脸色大变,单膝下跪道:“请将军恕罪,职下心急想夺得第一,没有征得将军同意编了胡话,请将军处罚!”

四下里一片安静,这十个新进士卒个个站得笔直,连大气都不敢喘出来,而李草毛更是额头冒出了汗水,他没想到自己的答话,居然给训练官带来如此灾祸。

“禀、禀告将军,红烧肉那话,是额自己编造出来的,不是训练官说的,真的……”

李草毛向前一步,学着王青单膝下跪,很快另外九名士卒也单膝跪在了张宁的身前。

其它还在训练的士卒有些好奇地看这里一眼,不过很快又被各自的训练官喝骂得收回了目光。

“都站起说话!”

张宁笑了笑,对着身前那十名新进士卒说道:“没错,我答应过王青,只要你们能够第一个通过考核,我就会给你们每个人亲手做一碗红烧肉!”

李草毛他们想是一惊,而后就开始欢喜起来。

张宁走过去拍了拍王青的肩膀,止住了他还想要说的感激话,就朝伙房走去了。

柔远大营的伙食不算差,但是仅限于跟穷苦人家相比,粟米饭自然是管饱,盐分充足,油水也有一些,但是肉却是不多见的,隔几天才能开个荤腥。

当天傍晚,当着所有士卒的面,张宁亲自给这十名士卒,包括王青,一人端了一碗肥腻的红烧肉,那颜色,那香味,将其余人等馋得流下了口水。

“希望下个项目,你们还能夺得第一,到时候我亲自给你们炒几个小菜!”张宁边给他们挂上标兵的大红披挂,边笑着说道。

“定不负将军所望!”王青说道。

“定不负将军所望!”那十个吃得满嘴都是油的家伙,有样学样地齐齐回道。

隔一天,就接二连三地有训练官带队过来考核了,许多人都眼红于昨天那些家伙居然可以吃到镇遏使做的红烧肉,这以后要是讲起来该有多威风啊!至于那些大红披挂,就让他们羡慕了,据镇遏使说,每得一面大红披挂,都可以多领取一个月的粮饷。

李容庆他们练得最勤奋的一伙亲从第七个通过了考核,而后默不吭声地从张宁的手中接过下一个项目的训练纲要,一刻也不停地练习了起来。

此时李容庆这拼搏的劲头,和那些奖励没有多大关系,和之前的赌约也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他单纯地想掌握张宁一整套的练兵方法,并且检验这方法能够给士卒带来多大的变化。

第二关练习的主要是报数、左右看齐、向中看齐、敬礼和左右转向等内容,张宁分发给他们的训练纲要同样写得很细致,同样包含各种注意事项和概要。

特别是报数方面,张宁下了很大一番心思,毕竟这柔远校场内五百人,差多四百九十九个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

至于教习识字方面,张宁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柔远大营、红山营寨、柳树沟营寨三处地方,选拔出一队精锐的士卒,组成具真正侦查意义的游弈,也就是后世的侦察兵,这些人必须识字。

而普通的士卒只要认识几个通用的军事术语就可以了、但是想要升职,每一个级别的职位都有相应的识字要求。

当然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张宁最希望的就是,将来能够建立一个初步的军事学院,类似于后世的抗大模式。

没过几天,剩余的那些士卒们接二连三地通过了考核,不过最后通过考核的几个伙训练官,眼见落后于同袍,顿时开始有些火急火燎起来,开始出现了揍人的现象。

好在张宁及时地让刘老三等人组成军法官,在校场上来回巡逻,这才止住了这暴力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