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39771100000014

第14章 有一种爱叫放手(3)

3.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无论是在老师眼里还是在父母眼里,小寒都称不上是一个有主见的女孩。意识到这点后,小寒的父母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自主意识。

这天是小寒的9岁生日,爸爸问她想去哪里玩,小寒说“随便”。于是爸爸带着小寒去逛商场,想给小寒买身漂亮的衣服当做礼物。可是在逛商场的时候,小寒看中了一个洋娃娃,喜欢得不得了,眼睛一直盯着舍不得离开。不过为了让女儿能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爸爸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他还故意对女儿说:“小寒,我们该回家了,妈妈还在家里等我们呢!”“爸爸,再玩会儿嘛!”爸爸看着女儿笑了笑说:“只能玩10分钟,10分钟后我们就回家。”

10分钟马上就要过去了,爸爸又在催小寒回家了,小寒这下终于忍不住了,她用很小的声音对爸爸说:“爸爸,我……我……”

“怎么了?想做什么?告诉爸爸!”

“爸爸,我能不能用买的新衣服换那个洋娃娃?”小寒鼓起勇气问。

“想要那个洋娃娃?”

小寒点了点头。父亲笑着说:“好,为了奖励小寒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么有主见,爸爸把那个洋娃娃买下来奖励你!”

和小寒一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想要什么或想做什么却不敢说出口,当然他们也就不能拥有主见。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有主见才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自主意识,孩子才不至于失去“自我”,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孩子往往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作为父母,如果不能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要求,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他们规定一个学习和生活的模式,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是一个优柔寡断、遇事毫无主见的人。因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使其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等,从而让孩子凡事都能够有主见。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让孩子拥有主见,家长也需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能有180度的转变,或是沉不住气,越俎代庖,替孩子作决定。要知道,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替孩子拿主意,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在许多时候父母一定要忍得与舍得,唯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有主见,将孩子培养成果敢、坚定的人。

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决定和负责

很多父母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和责任心。他们常常会在孩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后,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比如,对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每天早晨起床时,父母可以把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的决定权交给他。

然而有一些父母总觉得自己是家中的权威,总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很少顾及孩子的想法,因此孩子往往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选择权的孩子只能对父母言听计从,当他们真正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将会无所适从、一脸迷茫,只能依赖父母。因此,父母不要向孩子强加自己的意志,要让孩子自己试着作一些决定。

小莉要上学了,妈妈就带小莉去买书包,妈妈先规定了书包的最高价格,而究竟要买哪个由小莉作决定。去超市买东西,妈妈会给女儿一些钱,让小莉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家里更是如此,小莉的房间的布局、装饰都是自己决定的。

小莉妈妈的这种做法不仅调动了小莉做事情的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自主意识。一方面孩子在作出决定之前肯定会有一番思考,而孩子作出的决定肯定是自己思考后的结果,这是对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孩子对于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如果自己的选择对了,孩子就会信心大增。如果错了,孩子就会记住这次教训,在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有些父母就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他们认为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责任意识,能够使孩子在将来成为一名敢于担当的人。

如此一来,孩子在成年之后,就能够从容地面对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需要进行抉择的事情。那么,具体来说,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己作决定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孩子二选一,不要给孩子过多的选择

譬如问:“你想穿什么颜色的毛衣?”“你想穿哪种颜色的鞋子?”对于这种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孩子可能会找一些家中没有的颜色,这时候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在欺骗自己。这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父母应该这样问孩子:“宝贝,你今天是想穿这件绿色毛衣,还是那件红色的毛衣呢?”或者可以直接让他自己到衣柜面前去挑选自己想穿的衣服。

2.不能让那些有潜在危险的事情成为孩子自由选择的对象

因为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不深刻,如果有危险或有害的事情成为孩子的备选项的话,他很有可能作出错误的选择。父母不应该在冬天的时候问孩子想不想穿毛衣或羽绒服。因为这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如果孩子选择了不穿毛衣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被冻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在冬天的时候就没有自行选择的机会,比如父母可以这样说:“这件棉衣是由妈妈帮你穿,还是由你自己来穿呢?”而不是问他:“你今天要不要穿棉衣?”在孩子的认识能力不够成熟时,面对危险的选择或有害的选择,父母要帮助他们作出选择,同时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3.当孩子作决定的时候,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

孩子有时候会作出一些不太合理的选择,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时候父母应该给予提醒或者帮助。尤其当孩子由于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后,导致自己遇上了挫折,产生了失败感,父母更要及时地给予帮助。这时候父母要以一种商量的口吻和孩子一起探讨走出困境的方法,最后和孩子一起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地学会怎样从全局出发,客观地把握事物。

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时,也会逐渐培养他的责任心。责任心是自觉承担责任的品质,是积极的精神。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是多数父母的共同目标。

孩子脱离父母扶持的过程,就是他自己逐渐强壮、逐渐独立的过程。对父母的依赖越小,孩子自己的责任心就越强,他就能越快地学会独立、学会成长。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并且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就离不开父母榜样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来到世界上最先接触到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对家庭和社会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责任心,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也会变得越来越有责任心。

总之,要想让孩子学会自己决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时候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父母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碰到问题时,让孩子自己作决策,从小让他自己有这种独立的意识去决定某一个问题,将来他也就有能力决定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而在孩子作出决定之后,就会相应地产生结果,无论这结果是好是坏,也最好由孩子自己负责,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来,孩子的独立自主的决策能力和责任心都会得到提高。

给孩子选择自己兴趣的权力

对于孩子来说,兴趣的作用很大。一方面,一种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兴趣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生活的美好。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孩子的某项兴趣可以发展成为将来他们所从事的职业。

正是因为兴趣对孩子如此重要,所以现在的父母很注重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但是,不同年龄的孩子兴趣有所不同,孩子的兴趣所在与父母希望孩子发展的方向存在差异……由于这种种不同,父母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两个主要的误区。

其一,孩子的兴趣是父母强加的。在培养孩子兴趣时,父母不是从孩子的爱好出发,而是强迫孩子学习某种技能,作为将来竞争的资本。有的父母想让孩子成为音乐家,就让孩子从小学习弹钢琴。可是孩子不喜欢音乐,而是喜欢绘画。这种强迫式的学习不但达不到培养兴趣的目的,还会增加孩子的精神负担。培养兴趣的目的本来是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结果却使孩子的真正的兴趣反而受到压抑,孩子的潜能也得不到发挥。

其二,父母“给”孩子的兴趣太多。在许多时候,父母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于是就给孩子报了很多班,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由于孩子年龄小,他的兴趣表现得不明显,而父母的过多干预会对他的自我认知造成误解,让他无所适从,认为兴趣就是负担,从而拒绝一切爱好。如果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那么过多的兴趣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获得知识,反而会影响学业。

由这两个误区可见,孩子的兴趣是不能靠父母的强迫的,应根据客观实际的情况,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意愿,由孩子自己来作出选择。如果孩子表示可以试试,那么,父母就让孩子学习。如果孩子表现不出兴趣,那么父母就不要强迫。这样既合乎了孩子的天性,又能避免孩子因为父母强加给他太多“兴趣”而出现逆反心理。但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对于孩子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由于孩子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他们可能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兴趣。但是,这可能是他们探索的过程,一时的好奇并不代表他们对这项活动真的有兴趣。有父母曾这样抱怨:“孩子特别没常性,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结果,参加了十几个兴趣班,却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下去。”

苗苗的情况就是这样。苗苗看到邻居的孩子都学画画,于是就跟她妈妈说想学画画。几天之后,苗苗看到班里有同学在学习跳舞,于是她想放弃画画学习跳舞。苗苗的兴趣总是定不下来,父母都很着急。一方面,报兴趣班需要花费很多钱;另一方面,兴趣总是换来换去的,到头来什么都学不好。

对于苗苗的这种情况,父母要认真分析原因。如果是因为怕辛苦而不愿继续学习,那么父母就要多锻炼一下孩子的毅力。但是也有可能只是孩子一时的好奇,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时父母就要做好引导工作。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父母就应该跟苗苗谈一下,不妨帮助苗苗分析一下情况,多给她一些时间,让她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特长。父母应该等孩子确定了自己的爱好之后,再带她报学习班也不迟。

2.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有太功利的心态

培养孩子兴趣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如孩子学习舞蹈可以使他的肢体更协调,平衡感更强;孩子学习音乐,可以提高他的审美能力,让他更有气质;孩子学习绘画,可以增强他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孩子对生活中的各种爱好都会有其独特的作用,所以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选吧!

总之,兴趣爱好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强迫是不会起作用的。所以,对于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孩子最天然的部分去培养,进而发掘孩子的潜能。父母不应该过多干涉,孩子的兴趣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

【疼爱与管教的小课堂】

关于孩子的兴趣,许多父母都应该反省一下,因为他们已经为孩子作出了选择。他们想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种优秀的人,但却无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是一种自私的爱,一种足以毁掉孩子一生的爱。因此,父母们,请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吧,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自己的兴趣中自由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