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雀马鱼龙
3977900000043

第43章 殿中的杨广

杨广站在空荡荡的大殿上,沉着一张脸。

所有的人都已经被赶出去了,杨广有种说不出的无力感,这让他想起了那天晚上,那天晚上他是怎么得到天下。

曾经他很低调,在父皇在世的时候,他一点也不敢放肆,甚至不敢有一丝放肆的眼神,更不用提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那种感觉差不多覆盖了他的前半生。杨广憋够了!

杨广面色狰狞地看着大殿下方的空处,大殿和大兴城的大殿格局相仿,虽然现在不在大兴城,但是杨广还能记得当初他就站在那个地方,亲眼看着父皇把与自己关系最要好的三弟杨俊罢去一切官职,圈养起来,直到最后病死都没能得到善终。

其中就有许多大臣在后边扇风点火,他都知道!是的,他很早就开始着力于把势力延伸到宫中,虽然不能彻底掌控,但传些消息还是能够做到的。

在三弟的事件中,最起作用的就是刘升!是的,下臣们办事都是揣测皇上的意思,刘升看似为三弟求情,却把三弟推向绝路。杨广岂能不知?

还有杨素!当初这老贼对他倒是颇有助力,甚至为他登基起到关键作用。可是就因为当初三弟不懂事,在口头上得罪了他,在三弟出事的时候也起到重要作用。当初的太子杨广还要倚重他,只能含着谦卑地笑,对着所有人。直到他登基后才弄死了这个老贼!

当然对三弟的死亡最起直接作用的还有那贱妇崔氏!她当时就被赐死了,可是她的父亲还在!

当然这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老世家的权贵!

还有一个人,也是如今恨意最深的一个人: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若不是他,此次东征焉能失败?若不是他!此次东征焉能败得如此之惨?

杨广对“寡人”这个称呼理解更深一层,兄弟!杀了!敢于反对的他的大业的!都杀了!唯独念及杨素助他登基,逼死杨素后,留下了他的血脉,却早成了今天的后果!杨广对“寡人”这个词语理解更深了一分,对自己的要求更多了一分!对这些旧阀的恨意也多了一分!

作为帝王,而且是有伟大志向的帝王!杨广知道喜怒不形于色,至少不流露于人前,这是最基本的。

千古一帝一直是杨广奋斗的目标,趁着年轻多做一些,等年老了,如父皇般昏庸了怎么做事?所以杨广有一种压迫感和急切感。

“都是饭桶!都是庸才!”想到大业,杨广就忍不住骂出声来!杨广不会忘记他当初到扬州任扬州道总管的时候,情况有多危机!经过连年的南北朝战乱,再加上开皇年间朝廷的高压政策几乎让南人和北人达到了势不两立的状态。是他,到了以后宽于待民,发展民生,让南人有喘息之机,渐渐转变形式,直道运河开通。

挖运河,多么绝妙的主意啊!看看如今南北还有半分隔阂?这难道不是功绩么?想到运河杨广就忍不住自豪起来:也只有想我这样的千古一帝,才能想出这么绝妙的主意吧!

同样,想到运河,杨广就对这些在朝廷的群臣充满失望,挖运河是他这个作为皇帝的人想出来的,执行,也是他作为皇帝一意执行。这些庸才,不但想不出主意,也看不到挖运河的意义,甚至还言辞凿凿地反对与抨击!真是庸才!

说起这些庸才杨广更加愤怒,从登基迁都,这些人就开始反对,劳民伤财?一群刁民!劳了、伤了?死了又何妨?

杨广怒不可恕,拿起桌上的九龙玉砚台狠狠地摔在地上。

都怪这些旧阀!该死的旧阀!杨广心里怒吼着,但是没有发出声音,杨广知道,虽然宫里完全是他的势力,但是如果这句话说出声去,难免会传到旧阀耳中,到时候动起手来,难免徒生波澜。杨广虽然不怕那些旧阀联手,但是却也麻烦,杨广感觉他的精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杨广想到不久后要动手对付这些旧阀,面色变得更加狰狞,但是想到精力大不如前的时候,神情有些没落,不过马上又打起精神:没事,虽然我就要老去,但对付你们这些杂碎还是没问题的!

对付这些旧阀,继续征高丽。这是杨广目前需要办的事,办完基本上就可以完全享乐了。

“百年之后,我就是功盖万世,直追,甚至是超越三皇的千古一帝!”杨广默默地对自己说。

杨广精神振奋起来,坐在宽大的龙椅上,手扶着龙头扶手,一种庆幸感从心头升起:实在是我做了皇帝,若不然那里来的这番伟业?我!为天下庆幸!另一种自豪感也从心头升起:也只有我做了皇帝,才能做出这番伟业!若是换了大兄杨勇,碌碌无为罢了!

杨广终于定下心神,翻起最上面的一封奏折,掠过开头的杂言废语,看到中间写的内容,随即展颜大笑:“好!这些刁民!难道不知道,只要把高丽征服,我煌煌大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是他们却整天想着造反,让人烦不胜烦!”是的杨广从不认为这些民众造反有什么前途可言,完全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做!可以考虑为他们加些赋税!

奏折上说的是张须陀,张须陀,杨广知道,这个人作战很勇猛,曾随着杨素老贼平定反叛的杨谅。后来并没有与杨素老贼走的太近,杨广很高兴,而且以张须陀的功劳杨广记得当时他给奏折上批的是“功加开府!”虽然这个“开府”在本朝多是散职,但是在本朝以前都是“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的荣耀。

前两年征高丽,历城百姓困苦又陷饥荒,张须陀果断开仓放粮。救得一城百姓。后来小报告打到殿桌上,杨广这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奖赏了一番!杨广虽然记得不太清楚,但也知道有这么回事。这才对嘛!善民却是应该善待,只是如今是征高丽的特殊时候,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只要不造反,以后必有好日子过。

杨广还记得去年张须陀带兵击败了长白山叛军王……忘了,反正是带着一群刁民造反。张须陀虽然没能杀了他,至少做到重重地打击了这些刁民叛军。

今天的奏折又说的是张须陀率军打击刁民流寇的功绩。“好啊!这些刁民叛军就交给他了,待我征服高丽的这段时间,天下的的这些盗贼流寇就交给他了!”杨广心想。

杨广把这份奏折放到旁边,随手翻起下一份奏折,上面说的是又有新叛军出现,杨广心里咒骂着放到另一旁,又翻起下一份奏折。一看,还是有新叛军。杨广烦躁地扔在一旁,翻起下一份,还是说叛军。

杨广烦闷地想道:我今天都是要看看到底是有多少叛军出现!怎么就不能让人省一点点心呢?

胡乱地翻开下一份,还是叛军!又翻!又是叛军!又翻!还是叛军!又翻……

怎么着天下到处是叛军了?杨广大怒,随眼一瞥,看见了最开始的那份奏折,这不是平叛大将么?都交给他算了!

杨广想起张须陀专业平叛的能力,在那份奏折上批复:“张须陀领兵平叛,平定天下!”

杨广提着朱笔想了想,大概张须陀的兵力怕是不够,又加了句:“准扩军!命人绘制张须陀画像,悬于宫中!”后边这句是为了嘉奖张须陀的。

像这样对平叛天下的大命令,应该是召集群臣商议,然后断绝的。可是杨广想起那些庸才就生气,就这样直接批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