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整编楚汉
3993700000007

第7章 秦的被选择

第八节秦的被选择

在燕国人卢生还没有逃跑之前,有一次卢生被派入海求仙回来。为了鬼神的事,他奏上了宣扬符命占验的图灵之书,上面写着“灭亡秦朝的是胡”。据说这个“胡”字是指胡亥,可是始皇没有理解,就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去攻打北方的胡人,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后来,这个美丽的故事灵验了。

这不,始皇到达平原津生病了。始皇非常害怕,也极其讨厌别人提到死,群臣自然不敢当着皇上的面提“死”这个字和与死有关的事。皇上病得越来越重,可这临终遗言总是要说的啊!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找一个接班人。于是就下诏给公子扶苏:“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来安葬寡人,主持朕的丧事。”然后封好了信件。这一口气还没等到交给送信的使者就没了。七月丙寅,这一天,始皇于沙丘平台驾崩。

小子认为:始皇这次选的继承人是很准确的。始皇的这一生,那也是很光辉的。

《史记》中,司马迁用大梁人尉缭的一句话“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狼虎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久游。”

这人走茶凉,一点都不假。始皇您老人家驾鹤西去了,那让谁来继位可就不是您那一张纸、一个印记所能决定的了。

要说也巧,这少子胡亥很是羡慕始皇出宫巡游时的威风八面,就请求他的父皇秦始皇带他一起出巡,长长见识,始皇答应了。

可就在这次出游时,始皇眼睛一闭,然后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而且,那封诏书和传国玉玺,现在都在赵高手上。最重要的是只有唯一陪同的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及五六个受宠的太监知道始皇完蛋了,其余的大臣都不知道。

要说这么大的事怎么大臣们都不知道呢?首先,丞相李斯认为皇上死在宫外,也没正式立太子,怕出事,就把这事保密下来。再加上始皇为了求神的光临而要玩神秘。这皇上要玩神秘,那大臣就得配合啊。百官奏事及进献饮食和往常一样,而这时宦官赵高就装成皇帝从车中批准百官上奏的事。所以这消息就这么轻易地被封锁住了。

既然皇上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行踪,怎么还让这么多人看着自己西去呢?其实也没几个人。大家可以数一数,始皇自己的儿子胡亥,这很正常,自己要完蛋了,把小儿子叫来嘱咐几句,这很正常,这是一个人。丞相李斯,怎么地也要让一个大臣知道吧,这时候不能玩神秘了,叫李斯过来,吩咐两句,这也很正常,这又是一个人。赵高加上那五六个太监,在始皇眼里只不过是宠物而已,对始皇来说,这自然是很正常的。

可就是这么个狗太监逆了天。赵高趁机扣留了赐给扶苏的信件和玉玺,并对胡亥说:“皇上死了,没有下诏封诸位王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信件。长子要是回到咸阳,那就是要当皇帝了,而您却没有任何的封地,那可如何是好?”胡亥回答道:“本来就是这样。我听说,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亲临终前没有分封我们这些臣子,那也没什么好埋怨的!”赵高一听急了:“此话不对。如今这继承人选,是由您、我和丞相李斯所能决定的,希望您好好想想。并且驾驭群臣和向人称臣,管制别人和被别人管制,那怎么能够相提并论!”胡亥还是说道:“废除兄长而立弟弟,那是不义;不听从父皇的诏令而畏怕死亡,那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因别人的帮助而勉强登基,那是没有才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事,天下不会认同的,我自身遭受祸殃,国家也会灭亡。”赵高反驳道:“臣听说,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认为那是义举,不认为那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父亲,卫国人都称赞他的公德,孔子也记载过这件事,也没有说那是不孝。因此做大事不拘泥于小节,行大德也不用再三谦让,乡间的风俗各不相同并且百官的职能也各不相同。所以顾及小事而忘掉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做事狐疑犹豫,那之后一定会后悔的。果断敢当,鬼神都会害怕,那一定会成功。希望您按我说的做。”胡亥长叹一声道:“现在皇帝去世还未发丧,丧礼也没有准备,怎么好意思和丞相开口啊!”赵高笑言:“现在是时间紧张,来不及谋划,我就怕耽误了时机!”

胡亥认可了赵高的说辞后,赵高道:“这事要不与丞相商量一下恐怕事还办不成,这样吧,我去帮您说说去。”就这样,赵高找到丞相李斯,对他说:“皇上死了,赐给长子一封诏书,命他到咸阳来主持丧礼,然后立为继承人。诏书还没有发出去,皇上就死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现在那封诏书和玉玺都在胡亥手上,定谁为太子,现在看来也就是你和我的一句话。你看这事应如何办是好?”李斯怒道:“你这是要亡国啊!这不是为臣所应考虑的问题!”赵高笑日:“您自己想一下,您和蒙恬谁的本事大,谁的功劳多,谁更能深谋远虑,谁更受天下拥护,谁与长子的关系更亲密?”李斯沉思了一会:“我都不如蒙恬,但您为什么要这样苛求于我呢?”赵高说:“我本来就是一个宦官的奴仆,有幸能够凭熟悉狱法文书进入秦宫,管事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而告终。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这些都是您所知道的。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继位之后一定会任用蒙恬为丞相,很显然,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已有好几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地善良且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始皇的这些儿子中,没人能比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李斯冷笑道;“您还是请回吧!我受皇帝的委托,依皇帝遗诏行事,命运是由天来决定的,我有什么可多考虑的!”赵高讥讽道:“安全也可能变成危险,危险又可能转为安全。您连安危都分不清楚,怎么能称得上是圣贤呢?”李斯反驳道:“我李斯原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老百姓,蒙皇上恩典,才做上丞相,并封为通侯,我的子孙后代也跟着被重用,高官厚禄,那都是皇上赐给的。皇上信任我,所以才把社稷的存亡安危托付与我,我岂能辜负了皇上。忠臣不会因为怕死而苟且行事,孝子不会因为过分操劳而担心自己的身体。我们做臣子的各司其职。您还是不要劝了,我不想和您做为同谋。”赵高也严肃道:“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看到苗头就知道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事物本来就是这样,随时都在变化!现如今,天下的权利掌握在胡亥的手里,你、我都知道胡亥的决定。况且,从外部制服内部那是逆乱,从下面制服上面那是反叛。因此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就要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新,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您不会连这些都不懂吧!”李斯回道:“我听说晋朝换了太子,三代不得安宁;齐恒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了;商纣王乱杀亲戚,又不听进谏,都CD快变成废墟了,社稷随之也受到危险;这三件事都是违背天意,才会造成天下动乱。我李斯是不会和你们苟同的,因为我要堂堂正正的做人!”赵高又到;“上下齐心,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就不会有差错。您听从我的计划,一定会长保封侯且永世相传。并且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要是您放弃这次机会,那就会祸及子孙,那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寒心的事情啊!善于为人处事,相机而动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这事您自己好好想一想!”李斯无奈地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老天爷啊!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了,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啊!”

就这样,李斯同意了赵高的建议。赵高回来对胡亥回报说:“我是丰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

于是他们三人密谋谎称始皇下诏给丞相,立胡亥为太子。并写下诏书给扶苏,编了种种的理由赐死扶苏和蒙恬。

就这样,回到了咸阳,发丧,胡亥当了二世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常在宫中服侍皇帝,掌握大权。

小子认为这次陪同出巡的大臣们肯定再也不会吃鱼了。因为为了掩盖尸体的腐臭味,赵高下令往车里装一石有腥臭气的腌鱼,还美其名曰始皇好这口。那各位大人也只好都忍一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