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40611100000023

第23章 附录:其他宗教在西藏(1)

一,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珞巴族是自古就居住在西藏的一个少数民族,从7世纪开始,这个民族族所属的地区就归吐蕃王朝管辖。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珞渝地区及相邻的米林、墨脱、察隅、隆子等县的边沿山区,另有少数散居于拉萨、山南等地。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珞巴族用内部的氏族或部落名来自称和彼此相称,如“博嘎尔”、“坚波”、“崩尾”等,并没有一个本民族的统一族称,“珞巴”是藏族人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南方人”。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确认并批准了“珞巴”这个族称。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除了居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使用藏语之外,其余都通用本族的珞巴语,但是各地方言的差别比较大。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有极少数人通晓藏文,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的记事方式。由于他们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带,交通不便,与外界接触较少,所以社会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其中有的氏族或部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有的氏族或部落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而与藏区接壤的一些氏族和部落,则出现了私有观念和阶级萌芽。

珞巴族有不少生活习俗受到藏族的影响,但很奇特的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们却并没有被同化,在总体上坚持了万物有灵的宗教观念和巫术信仰。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原始的社会形态和生存方式,从而让他们对周围地区的佛教及佛教文化产生了排他性,所以保持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原始宗教文化体系。

(一)“乌佑”崇拜

在珞巴语中没有“神”这个词,这个概念直到18世纪才从藏区传到珞巴族当中。珞巴族崇拜的是各种各样的“精灵”和“鬼”。在珞巴族的不同方言中,把这些“精灵”和“鬼”都称为“乌佑”、“握伊”或“握勒”。

“乌佑”的种类非常之多,可以附着在万物之上。在天地、日月、山岩、树木等各种自然物和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当中,都有着不同的“乌佑”。许多成对的“乌佑”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既是兄妹,又是夫妻。比如珞巴族认为天是男,地是女,天地本是兄妹俩,后来结为了夫妻,创造了万物和人,天地结合后所生的太阳“冬尼”是女性,月亮“波罗”是男性,这姐弟俩后来也结为了夫妻。

在各种动物中也存在着种种“乌佑”。在这些兽类中,珞巴族特别崇拜狗,他们认为狗的精灵是家庭和个人的保护精灵,并且在狩猎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他们的神话中,“灶神三兄弟”就是以猎狗的形象出现的。狗是珞巴族的猎神、保护神、家神和火塘神(即灶神),可以说对狗的崇拜在珞巴族的各种动物崇拜中居于比较核心的地位。

此外,还有许多难以确切分类、但是与生活相关的形形色色的“乌佑”。比如“布鲁乌佑”和“布秀乌佑”可以让渔夫满载而归,也可以使他们溺水而亡,又能使田地干旱,庄稼枯焦;“永公乌佑”和“当力乌佑”能驱使人们去械斗,或让人们全身疼痛,或内脏生病、双目生疾……总之,在珞巴族人的观念里,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某种“乌佑”在暗中主使。

“乌佑”没有地位高低的区分,但有善恶的差别。它们有某些职能,但分工大多不十分确定,常常是一种“乌佑”担负多种职能,兼具善恶二重性质,还往往喜怒无常。它们欢喜时赐给人们福善,它们愤怒时就给人们灾祸。为了取悦它们,就要经常祈祷、膜拜和献祭,为了不触怒它们,又形成了许多禁忌。所以,在珞巴族中普遍盛行着禁忌和祭祀的习俗。

(二)灵魂观念

珞巴族称灵魂为“亚洛”,认为活人的身体中寓居着“亚洛”,只有当人在做梦或生病的时候,“亚洛”才会离开人体,当“亚洛”永久离开,就会导致死亡。

他们认为,“亚洛”在离开人体后仍然存在,只是转向了不同的去处。一般正常死亡的人,灵魂会进入地下的“乌佑蒙”(鬼域),那里的灵魂不再叫做“亚洛”,而是叫做“窝朗姆乌佑”,就是“鬼魂”的意思。那些流血身亡、被杀的“鬼人”,以及“涅巴”(意思是“黑骨头”,是氏族和部落战争中的俘虏)死后,他们的灵魂就顺着天梯升到天上的“达令蒙”——那里的灵魂也不叫“亚洛”,而被称之“肉锡”,是一种伺机报复和作恶的凶灵。

为了防止恶灵作祟,就要举行仪式对它们进行驱赶和镇压。所以,在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仪式中,有一些特殊的巫术、禁忌与葬仪。比如珞巴族认为,如果毁坏了尸体的某些重要器官,就会使他原来的灵魂失去某种活动能力。所以,他们在处死被认为是“吃人的活鬼”时,会把那人全身肢解后再进行独特的葬仪;当他们进行血族复仇时,要把杀死后的仇敌的手、眼、舌等重要器官带回来,再举行仪式进行特殊处理。

珞巴族认为,灵魂可以离开身体,也可以被召回。生病痛苦是因为“乌佑”把“亚洛”抓到了“乌佑蒙”的缘故,如果“乌佑”接受了献给它的祭品,“亚洛”就可回到患者体内,病就可痊愈。所以,治病就要请巫师献祭招魂。对于仇人,可以请巫师秘密举行一种名为“苏东”的巫术,向“乌佑”献祭,请它坑害仇人的灵魂。他们还认为,“亚洛”可以在不同的身体之间转移,所以形成了一些诸如杀人治病、投毒害人,企图使携带“福份”的灵魂转入本氏族的人身上或投毒者自身体内的残酷习俗。

(三)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在珞巴族中,每一个氏族和部落都有本氏族和部落所崇拜的祖先神。有许多部落普遍崇拜的祖先神名叫“阿巴达尼”,据说他是大地之子或老虎之子,又是制陶术、建筑术和架桥术的发明家。珞巴族把许多英雄都看作是阿巴达尼的子孙。

珞巴人所崇拜的图腾都是与本氏族或部落有血缘关系,并且曾赐福于本氏族或部落的、善的灵魂寓于其中的某种动物、植物或器物。如“博嗄尔”部落的神话中说,天、地结合后,生下了“金东”(太阳)九兄妹,而“金东”生下了“冬日”(老虎),“冬日”又生了两子即“日尼”和“日洛”,他们认为,“日尼”是珞巴族的人形祖先,而“日洛”是藏族的人形祖先。博嘎尔部落的图腾就是“冬日”,即老虎。在以虎为图腾的氏族和部落中,要尊称虎为哥哥、叔叔或爷爷,如果在狩猎中无意打死了老虎,就要为它摆设灵堂,供献祭品,像埋葬长辈那样为它举行隆重的葬仪。

(四)生殖崇拜

在珞巴族的生殖崇拜中,最有特点的是把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与一种名叫“卡让辛”的树的崇拜结合在一起。

“卡让辛”是一种能在泥石流、塌方和滑坡等艰难险峻之处快速生长的树种,具备了快生、多生和生命力强大的特点。珞巴族人认为在“卡让辛”中存在着其他生物没有的某种神秘力量或是某种掌管生育繁殖的“乌佑”。他们把对这种树的生命力的崇拜与人类自身的生育和生产联系起来,将“卡让辛”揉合进了他们的性崇拜和生殖文化之中。

比如,他们把“卡让辛”树当作男性生殖器来崇拜,当妇女生产之后,要把婴儿抱到“卡让辛”树旁,祈求它保护婴儿健康成长、妇女早日康复。他们还用这种树木雕制成男性生殖器模型,以此来进行各种崇拜仪式。

(五)祭祀活动

珞巴族的祭祀活动非常繁复杂多。

按照祭祀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各种狩猎祭仪、农业祭仪、出征祭仪、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祭祀。这些祭祀仪式的对象,都是各种不同的“乌佑”。在大多数的氏族和部落中,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实行的是集体祭祀。每个珞巴族的村寨都有一个供集体祭祀活动用的祭灶和祭台。那些每年在固定的季节和时间举行的祭祀活动,往往就相沿成习,成为了民族的节日或风俗活动。另外也有个人举行的祭祀活动,如“达木”珞巴族为病人除病而进行的个人祭鬼,就是先上山砍下“希日”香树的枝叶回来,再向这些枝叶上倒酥油、奶、酒,最后把它们投入灶里燃烧,边烧边念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