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105

第105章 临安,我来了

日本的弘安之役还没有开打时,赵昺已经在着手另一个大手笔了。

现在的国安局很给力,江宗杰负责的北方局侦听到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忽必烈下决心发展军事科技,在北方大量调动工匠,而在南方也开始征集各方面的工匠,全部集中在临安,等人数征集完备后,就开始集体调往大都。

临安因为是直接降元,所以,城里免遭战火摧残。元军除了当时把一小部分南宋军器局中的工匠随宋恭帝迁移到大都后,其他各工匠并没有动。

宋时,朝廷就有军器监这一编制,只不过属三司管辖,级别很低。而且各地州郡也分设有都作院,专管兵器打造。只是这军器监下设机构分布复杂,而且打造的兵器也是什么都包括。如南宋行在临安,军器监就分为内廷和外廷两部分。内廷主要制作给大臣赏赐的兵器,工匠的技术当然要很高了。像宫勇的手下那些个工匠,就是外廷人员,随二王南逃一路跟随过来的。

但忽必烈占据临安后,当时只对弓弩器甲感兴趣,就把内廷中这部分人员调入大都。后来还想着把内外廷工匠都编册北调,但由于南方未平,海上流亡小朝庭还在,江南各地反元势力仍就很强。为了南方各部队兵器制作容易方便,所以,江南各地的都作院和临安的军器监工匠,都还在当地打制各种兵器。

元朝没有发动战争前,就对兵器的制作很重视,征服各地,即使屠城,也要留下工匠,集中分配到各军,强迫他们打制兵器。灭金后,继承了金国的军器监,而金国的军器监又是继承北宋的。所以,北方的工匠技术力量其实还是很强的。

但是,现在一个小小的宋朝流亡政府,就能研制出先进的火器,忽必烈深深认识到火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所以,他又动了心思,要把江南各地都作院的高级工匠和临安军器监的所有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然后北调大都,全力研制火器及其它先进武器。

但这些工匠分布在各地,也不是说集中就能集中在一起的。好容易集中的差不多时,东征日本的战役开始了。范文虎因领兵东征,船都让范文虎带走,一时,临安兵力空虚,交通工具缺乏。再说,忽必烈的目光都放在日本战场,也就不急着把工匠先转运到大都来。

赵昺当初的设想是等范文虎领兵东征后,就要发动对两浙的战役,重点是攻打临安,给蒙元添把乱,同时,也威摄一下江南投降蒙元的各阶层,制造****,为以后北上反攻陆地创造条件。

现在,听说那里还集中着大量的工匠,而且这些个工匠都是江南各地的精英,个个都是高级技工和工程师之流的人才,他听得口水流了一地。钱,他可以不要,但人才,他可是有多少也要想办法夺过来。而且,这些人才一旦转送到大都,集中力量研制武器,对赵昺的复国大业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赵昺本想着八月份时,弘安战役结束时再去攻打临安,但现在听说有大量的工匠聚集,怕夜长梦多,就把这个计划提前了。

六月十八日,范文虎刚刚率江南军离开庆元,赵昺已经把攻打临安的动员令传到了台湾的东海舰队。

刘师勇其实早就开始备战,和苏刘义合兵一处演练时,更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登陆作战。听到命令,快速集结队伍,很快,东海舰队动员工作完成。

这次东海舰队还抽调了江钲,把新服役的五艘“黄河号”级别的驱逐舰全部带上。台湾只留下杨亮节的本岛部队和收编的大量当地土族人员组成的守备军队。反正台湾还在开发,这些兵力对维护台湾的安全已是绰绰有余。

东海舰队出发的时候,南海舰队也没有闲着。王道夫南海舰队新服役了五艘新下水的“黄河号”级别驱逐舰,正私下埋怨赵昺偏心,把那么多的驱逐舰分配给苏刘义,而且让自己闲置了这么久。现在听说又能打仗了,正好试试自己这五艘新舰,那是高兴的不得了。其实,南海舰队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训练,现在,命令下达,大家还以为又是王道夫搞的演习呢。

两大舰队从两个方向同时出发,东海舰队从澎湖向北进军,直发舟山群岛。南海舰队从海南向东北进军,沿广东、福建沿岸一直向北。两舰约定七月上旬在舟山汇合。

这次赵昺把那个“大宋海外雇佣军团”也派了出去。这个军团前前后后已扩大到两千多人,赵昺也不管他们训练的如何,只是想把他们拉上去体验一下战争,顺随用大宋的强大火力震摄一下他们。就是这些人不能打仗,就那体格,做个苦力问题不大。最近总听说这帮子人有点骚动,不修整一下是不行了。当然,大臣们听赵昺这样解释,也就同意了赵昺的决定。只不过,谢有奎和李实不愿意了,连黑人都有仗可打,自己反而留守海南岛。但赵昺总得有人保护吧?这两人也就没有了脾气。

王道夫一路北行,沿途当然不会消停,搞得动静很大,碰见港口,不论大小,都要捎带着捞一把,运输船装满了,就往回拉。看得那些个黑人,大眼瞪小眼,才知道大宋的舰炮如此之犀利,老实了许多,就是上岸后搬运东西,也很听话,不再敢扰民了。

而马宝南也不闲着,也开始配合着南海舰队,向着根据地四面出击,到处打土豪分田地,反正那些降元的财主和官僚这下又倒了大霉,老百姓当然高兴。

陈吊眼更不是个省油的灯,福建独立师现在是人强马壮,军力大增,漳州全境都是他的地盘。等王道夫进入福建海域,他就开始北上泉州一线,和王道夫海陆并进,遥相呼应。泉州一时震动。

广东、福建的战况,一下把江南各地蒙元的军队的眼光都吸引了过来,各地驻军天天戎备,已经准备发兵福建、广东,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

但王道夫却直接跳过泉州,悄悄北上,然后一转身,朝着深海走去,很快消失在茫茫大海里。

七月时,当江西、浙江南部的蒙元军队都开始把兵力聚结在福建、广东边界时,隐蔽在舟山群岛北部的东海舰队,准备迎来王道夫一行。

舟山群岛四周有许多的小岛,尤其是北部,海域复杂,没有熟悉当地海况的人,是不敢乱在这里驶船的。而且,舟山岛上本来就驻守着元军,附近还有一个水师。只不过随着东征日本的战事拉开帷幕,舟山岛驻守的水军大部随着范文虎跑到日本去了。而岛上的守军都是新附军。这些个投降元朝的新附军战斗力很弱。

当刘师勇带领着东海舰队突然出现在舟山岛时,那些留守的元朝水师都不清楚这是从哪里来的海军,就被刘师勇堵在港口里。然后,派人过去让他们投降,然后示威性地放了两炮,然后,舟山岛码头就被刘师勇拿下来了。

当方兴日和左大领军登上岸后,留守的新附军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一下,就大开城门投降。看来,这些个新附军投降都成了习惯。

江钲领着人马本来还想着等方兴日和左大进攻吃力时,自己随后支援。可看着大批的俘虏很快就被押送下来,牙根都恨得快要咬断了。

七月四日,王道夫领军绕一个大弯子,终于从东南方向赶来,两大海军顺利会师。

两大舰队大小战舰近两百艘,光主力战舰就达五十多艘,这里包括了两个舰队的各五艘“黄河号”级别的驱逐舰。一时,舟山海面战舰云集,风帆蔽天。

王元达这时就坐在保佑坊的一座酒楼上喝着茶,他专门要个临窗的雅间,这里可以很好的观察楼东御街的一切动静。

王元达心下感慨,不由默默暗道:“临安,我来了。”

王元达本是浙江南部一乡村书生,立志到临安府学学习,最终要做进士的。但二十岁时,仍未进学,还在自家的小村里苦读。并不是他不刻苦,而是王元达学着学着就学偏了,总被老夫子教训他不务正业。所以,王元达只能待在自己家里,离临安府学的这个目标差远了。

到临安学习,是他的梦,是他的理想。但蒙元渡江后,围攻临安,很快谢太后诏书降元,他也只好匆匆随同同乡踏上了逃难之路,这让他更加远离临安。后来,王元达随同许多人投靠海上小朝庭,这一来二去,就跑到了海南岛。从此,他是彻底死了去临安学府学习之心。

那段逃难的日子让他永世难忘,这让生活极端窘迫的王元达,到了海南岛后,四处谋生,打过短工,因没有手艺被辞退,想进琼崖学府,考试的第一关就被打了下来。最后,他为了活下去,只能报考军校。

他本来就是受苦出身,身体条件不错,又好强,学四书五经常跑偏,可学军事,还就需要跑偏的思路,剑走奇锋,一下脱疑而出,无意中被赵昺看听说了。短期培训班结业后,被赵昺招到禁卫军中。

王元达这辈子虽没有去成临安,可总算是见到了皇帝,而且还时时能跟着皇帝学手艺。他很珍惜这个机会,所以,训练刻苦,学习认真,再加上他的偏才,在禁卫军里总能想一些奇招,又被赵昺塞在特种兵里。不想,在这里他如鱼得水,不久就显示出自己超众的才华。

泉州战役时,王元达跟随陈格被派到福建独立旅,无论侦察、暗杀,还是战斗,履立奇功,一时传为军中美谈,和另一个特种兵阿黎同时上了《大宋时报》英雄人物榜,他也升为特种兵里的一个小排长。

这次王元达领着三十来个手下,提前潜入临安附近,分头进行各方面的侦察。而王元达更是领着几个人进入临安,对临安进行全方面侦察。

所以,他进了临安后,找到位于保佑坊临街的这家洒楼,做为自己的临时指挥部。现在,他就坐在窗前,看着下面的御街上人来人往,不由万分感概,一介书生,想通知进学来临安,最后却是以这样的形式到了自己心中的圣地临安。于是,他不由得暗道:“临安,我来了。”

赵昺派特种兵外出侦察,也是无奈何的事。这些头一批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精英,可是他的心肝宝贝。但现在各部队的侦察部队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事权从急,也只能把自己的心肝宝贝们放出去锻练一下了。

时近中午,正是客人用餐的高峰期,酒楼里人来人往,正好掩护侦察人员里进外出地汇集情报,打探消息。

王元达本就一书生,虽说军旅的生活让他更显英气,但穿上一身的长衫,手里再挥把折扇,那书生味道还是很浓的,再加上出手阔绰,用银子都是成块的往外掏,一时,被小伙计以为是谁家的富公子,开个雅间,不叫是绝不来打扰的。

午饭时,各处的侦察员们都回来了。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小声交流,把自己记在心中的各种情况汇总到王元达这里。王元达手里拿着一根短短的小铅笔,边听边在一张纸上画着临安城的简图,军中布防,军力安排,街道小巷,随时让侦察员订正修改,一会儿功夫,图就画好了。特种兵就是特种兵,这全能的本事还是不错的,王元达暗暗点点头,仔细把图纸叠好,翻开衣衫的一角,小心把图纸塞入一个暗兜里,然后点一下头,先往外走去。别的侦察员也急忙吃完了饭,分头走出酒楼,一会儿的功夫就消失在人群里。

舟山岛北方的一个小岛上,十几户人家,这里就是两大舰队的指挥部。王道夫、苏刘义、苏景瞻、方兴日、左大、周文英等一帮子高级军官,正围着王元达派人送来的临安城防放大的地图在认真研究着,不时,发出小声的争论声。

临安自蒙古人占领后,伯颜亲自领人,对皇宫里的宋廷衮冕、圭璧、仪仗、图籍以及大批财宝、器物,都全部掠夺后运往大都。同时,下令推倒临安城墙,这也是蒙古军占领一地后一贯的做法。

由于临安是主动降元,再加上伯颜很有战略眼光,知道临安富足,以后也是征伐南方的桥头堡,所以,富足人家和许多官宦人家,只要愿意降元,就免去了被抢掠。由于无战火波及,蒙元又特别在意临安的商业地位,所以,虽说江南一片惨淡,但临安往日的繁华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而近几年,蒙元更是重点发展临安经济,所以,临完可以说繁华依旧。

好在现在范文虎领着主力去攻打日本了,他也不可能想到,赵昺会远途派兵攻打临安。临安这块肥肉,就放在嘴边,只看如何下口了。

东海舰队前期封锁消息的工作做得很好,对舟山群岛严加控制,所以,从王元达送来的情报来看,临安依旧如故,并不知杭州湾的海口上,还潜伏着一支大军。

半个时辰,大家终于制定好了整个作战总体计划,由各参谋人员再具体细节化后,传达到各军中。明天,这只队伍就会突然出现在钱塘江上,对临安进行猛力一击。

王道夫从地图上抬起了头,紧握拳头,用力砸在临安城区上,紧抿的嘴里吐出了一句话:“临安,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