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112

第112章 占城之战

陆上打得热热闹闹,海上也是战火纷飞。

陆上的兵力没有粮食吃,元军只能从海上运粮过来。如果说南海舰没来之前,元军还能沿着海岸从广西偷运一部分粮食过来。负责运粮的张文虎等人也是尽心尽力,但他们运气不好,碰到了南海舰队的拦截,那就算自己倒霉。张文虎亲自押粮,结果被海南舰的四处巡视的飞剪船发现。虽说飞剪船还没来得及升级改造,但那上面的几门火炮也不是张文虎运粮船能打得过的。再加上飞剪船的速度和灵活,张文虎想尽了办法也逃不出炮火的射程。张文虎料敌不过,没有办法,只好把粮食赶紧搬出舱外,扔下海里,减轻了船上的负重,才算逃过了一劫。

元军征交趾行省参知政事乌马儿、樊辑率水军沿白藤江入海撤退,谁知王道夫早有准备,他按赵昺的计策,在白藤江入海口预先埋设了数百根木桩,因当时潮汐大涨,元军没有发现水下已经被人做了手脚,结果在海口被堵了个严严实实,动弹不得,成了南海舰队新兵练习射击的活靶子。元军还想着再返回河道去,结果那江道里不知什么时候早藏了一队炮船,从上游顺流而下,直接堵住了元军逃跑的路线。而且更可恨的是白藤江两岸也出现了宋军。这些宋军直接把大炮拉到江堤上,朝着江中的元军开炮。元军没有办法,只好再顺水逃到入海口。这样,两面的打击,终于让元军感到了想逃出生天,比登天还难。于是,大部分元军战船纷纷投降,就因为这些架船的都是新附军,蒙古人可不会操船。

江面上飘满了元军的尸体,元军的四百艘战船全军覆没,樊辑当场被俘。乌马儿不死心,组织人手,拔除了几根木桩,趁乱逃出入海口。只不过他的命运可没有那么好,还没有跑几步,就被围过来的大宋舰战打沉。乌马儿只好跳海,被宋军捞了上来。

安南人对这个人恨之入骨,强烈要求宋军把乌马儿交还给他们处理。王道夫乐得送个人情,让安南人把乌马儿带走了。

不想,安南人也够狠,痛恨蒙古人的安南士兵竟然把他倒吊在海里,活活给淹死了。

再说江钲,领着他的大宋拓展军团八千人,登陆后,分兵两路,互为依靠,向前搜索前进。这时可没有什么电报电话之类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两路人马也不敢离得太远,只能遥相呼应,向内陆深处前行。

其实江钲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这里的环境实在不怎的,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只能小心翼翼进军。

攻打占城的是元军南方军,由唆都率领。

唆都在脱欢准备进攻安南前,就悄悄南下海上,趁着大宋一时防备不足,直接从占城南部登陆。

占城小国,连年和周边国家征战不停,北边的安南、西南边真腊,都对占城虎视眈眈,现在国力已经很微弱了,这几年也就是赵昺要从这里购买大量的粮食,还算是给他不少的补偿和支援。碰到蒙元这样的强军,那还能好过得了?早被打得躲在密林间没有还手之力。

但唆都碰到的问题和脱欢一样,那就是此处国情和环境。占城与安南同为南方国家,城镇是不少,只不过没有建立城池。所以,攻打起来很容易,可防守起来就麻烦了。占城军队虽说正面作战讨不了好处,但好在他们熟悉自己的家乡,天时、地利、人和都占着。看到元军来攻,马上做鸟散状,随意躲在田间草丛密林中,元军就无可奈何。等元军驻守下来,他们又开始四面骚扰,搞得元军有力使不出来,只好伐木为栅,立寨防御。

再有就是大军远征,这粮食的问题很难解决。元军习惯了以战养战,但在这河池纵横,水田四布之地,占城就是坚壁清野,即使唆都命人四处清乡,累个半死,也抢不了几粒粮食。军中无粮,还打个什么仗?好在唆都进入占城,一路向北攻打,战事还算顺利,连连获胜,一路北来,按计划要和南下的脱欢会合。

不想,走到天长府时,却遭到安南军在这里预先埋伏的军队。虽说打占城顺利,可一旦进入安南境内,那是一步也前进不得。没有办法,唆都只好慢慢攻打,并派人北上与脱欢报信,让脱欢赶紧南下,企图两军夹击天长府守军。

而这时的江钲听闻消息,也领军赶来。江钲本来自带的粮食也不多了,正发愁补给的问题。好在他带得银钱铜币不少,占城的人很喜欢大宋的铜钱,也愿意把自己藏起来的粮食卖给宋军。这样,江钲才解决了部分粮草。

按计划,江钲向内陆纵深进军,海军要提拱支援。但海军的运输船大,这边又没有过大的江河可以让大船深入内地。所以,江钲正急着要找元军决战,期望加快战争结束。

不想就听到了唆都领军正在急着攻打天长府,他赶紧改变计划,转个圈就到了唆都的背后。

此时脱欢已经战败身死,北方军全军覆没。但唆都并不知道这一情况,还是按着原路程北上,打算与脱欢会合。可是,很不幸地就被江钲兜了尾巴。

江钲的手下大部分是疍人组成,一部分是台湾当地土族,剩下的是南方义军里挑选的江湖义士,另外,还有那差不多三千黑人组成的大宋海外雇佣军团。这些人虽说是杂七杂八的人员组成,可是这些人几乎都生活在南方,习惯了水战,也习惯了南方的气候条件下作战,比来自草原上的蒙古人那可是占便宜多了。而那些个黑人,本来就是来自热带,更有许多是生活在热带森林里,自小打猎为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早已练就了一身的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与丛林战士斗的本领。他们自获得大宋的弩弓和后装枪后,经过简单训练,良好的身体和先进的武器,更是让这些人战力大增。

黑人海外雇佣军团的头领是一个叫蒙格拉恩德的人,他本来是非洲某丛林间一个部落首领的儿子,相当于王子的身份。本来是未来的接班人,不想,与别的部落作战时,受伤被俘,就被卖到阿拉伯成了奴隶。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就是做了俘虏也没有做俘虏的自觉信,还曾挑战过赵昺,企图想着战胜了赵昺后赢个自由身。但赵昺肯定是不会降了身份与他过招,一个普通的特种兵就替师傅摆平了蒙格拉恩德。

不过,赵昺对这个黑大个子很欣赏,答应他只要作战勇敢,打了胜仗后就奖赏他,把十年的雇佣期减为五年,并答应他五年服役期满,就送他回家乡,还让他做了一群黑人的头儿。所以,这个家伙一心只想着立功。这次跟着江钲出征,还是很老实听话的,不听不行呀,江钲的功夫,根本不用一招,就能把他打爬下。黑人们非常崇尚勇士,蒙格拉恩德也就死心塌地跟着江钲了。

江钲命令蒙格拉恩德率领黑人雇佣军团首先发动攻击,一时,这帮子黑人各显神通,躬身弯腰,利用林密草高,悄悄接近元军。等到了元军身后,又是吹毒箭,又是射弩矢,把个元军安排在背后的明哨暗岗解决得剩不下几个。蒙格拉恩德更是亲自领几个人去抓了十来名舌头,交给江钲审问。

等江钲知道了元军的兵力和布署,那边的黑人雇佣军也埋伏好队伍,就等着发动全面进攻时,来个突然袭击。

些时正是中午时分,元军正要准备午饭,江钲一声令下,全军开始发动进攻。黑人雇佣军团也从埋伏之地突然出击,蒙格拉恩德亲领军队向前猛冲。元军一时大乱,腹背受敌,仓皇迎战。装备陆军的小型佛朗机火炮先开始轰响起来,而大力型掷弹器也开始往人群里投掷手雷和手榴弹,一时,元军整个营地烟火腾空,弹片横飞。靠近营寨处的元军更是被枪弹打得纷纷倒地。

江钲领着大部队快速跟进,也都向前冲来。那些台湾土族人,快步如飞,在树林草丛间腾跃跳跑,又履平地。而那些疍人身形瘦小,却是格外灵活。他们排成成排的队伍,跑动中队形都不会混乱。只要跑到射程内,这些个疍人就是一排子枪打过去,根本不问战果如何,就开始原地装弹。而后排的瞬时越过前一排,立马就是一排子枪打过去。

现在的后装枪,子弹都是现成的,方便将士以任何动作下都能快速装填。不等第三排排枪打出去,第一排的人早已装好了子弹,又冲上去接代刚放完枪的第三排。这样,逐次递进,中间几乎没有间隔地排抢射击,一下就放倒了对面几百人。

那些黑人也冲到了元军的跟前,他们虽说也经过严格训练,但他们不习惯排枪打击,还是按自己的喜好和本事,各自为战,不停放枪。打住打不住人先不管,就图得个放枪听声音。就这也把个元军打得够呛,留下一地的尸体,早就开始往后退去。

要说元军作战的勇猛和战斗经验,那也是从死人堆里滚出来的,凶猛而顽强,远射近砍,一时,双方隔着几十步的距离互相对射。但蒙古人的射术再厉害,也不能和快枪比较。那些箭矢射来,要末挂在宋军的盔甲上,要么被弹落在地上。而宋军的盾手,手持镍钢合金的大盾牌,掩护着枪手慢慢往前推行,而这些枪手只管躲在盾牌后不停的放枪。

铅弹和后世的子弹不同之处,就在于子弹快速旋转着可以穿过人体,那铅弹经加热后发软,又是圆形,打在身上就如同重锤砸了一下,穿透了盔甲直接就砸入肉体里,然后四面分裂,伤筋动骨,把个组织搅动成一团糟,如果是打在肚子上,那肠子什么的就成了一团糊糊了。就是钻不透盔甲,也是重重打在盔甲上,骨头不断两根,也要被打倒在地。

台湾土族人自小就和周边部落互相攻伐,那都是族中的勇士,个人战力很强,现在又把石刀竹剑换成了从日本买来的倭刀,更是如虎添翼,冲入人群混战起来,专门挥刀砍削脑袋。

唆都在福建吃过宋军的亏,可不想来到这里,又见识了枪炮,一时惊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了。他赶紧下令向外突围,好容易领着败兵逃离了枪炮的射程,却又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脱欢已经战败身死。

唆都知道自己独军难撑,急忙领着兵马向顺化海岸撤退,打算从海上撤回,结果跑到海边一看,南海舰队的舰炮正对着自己。万炮齐发,只一轮炮击,就把元军打成一片混乱,毫无抵抗之力。试想,离得那么远,只能自己挨打,自己想打击对方,连对方的人影都看不到,这仗还有法打吗?身后又是死命追来的敌军,手里拿着个会冒烟的筒子,一声爆响,看都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一颗小小的铅丸就要了小命。

元军哪里能抗得住这样一边倒的杀戮,且战且退,前面却是一条大江。

这条江叫乾满江,正是满潮时分,上游又降大雨,一时江水暴满,江面上却是逆流而上的小型炮船,船上架着佛郎机,对着江堤上的人群不停地轰击。

而江的对面,分明又看到来了大量的部队,那正是谢有奎和李实领着琼崖山地旅攻打过来,后面还跟着陈兴道的安南军。

前有大江战船堵着,后有大宋军不要命的追赶,元军已是插翅也难飞了。饶是蒙古兵悍勇无敌,碰到枪炮打击,这一回终难逃全军被歼的下场。

唆都此时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反而有了死战之决心,下令蒙古兵不计代价冲锋,企图打开一个缺口。无奈蒙古兵勇猛是勇猛,和子弹相碰,结果都是一样的个死法。更可怜那些个跟随来的新附军和广西征调来的黎兵壮兵等土族将士,哪里见过这样的战争?早就吓破了胆,不是就地跪下等着受降,就是四下乱跑,反而冲乱了蒙古人的队形。

唆都组织人杀了一些乱跑的逃兵,也无法阻挡乱军四下逃跑,兵败如山倒,元军再也没有了战意,唆都也在乱军中被炮炸死。可惜一代名将,死在安南小国之地,连个尸体都没落个全。

原历史上,蒙古人三征安南失败后,忽必烈英雄一世,听闻败报,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他停下了三征日本的计划,调动人力财力,又对安南进行了第四次征战,还是由他的儿子脱欢领十万兵马南征,结果依然是最终失败。这也造就了陈兴道被神话,成为和后世胡志明一样的英雄人物,被后来的越南人民供俸起来,成为民族英雄的象征。可惜现在脱欢已死,因大宋军队介入,忽必烈也不会再来个四征安南了。

但这次赵昺只是搞了个不伦不类的“安南志愿军”,主动参与战事,凭着先进的武器和知道战事的整个进展,轻易就把南征安南、占城的元军打败,从而冲淡了陈兴道的名望,也让安南和占城真正知道了大宋军队的强盛,一时,这两个小国再也不敢不听从大宋的指令,老老实实地听从大宋的调解,结束了两国连年不断的战争。从此,这两国成为大宋实实在在的粮食供应基地。赵昺再也不用担扰蒙元会从自己的西边围困自己,自己可以安心发展经济,稳稳当当地积蓄力量,准备北伐了。

当然,战后的俘虏问题,依然是老套子,受伤的蒙古人都交由陈兴道处理,完好的蒙古战俘拉回海南和台湾矿坑里做苦力,等待十年期满后由家属赎回,而那些个新附军,受伤的全部用船拉到广东,每人塞点中统宝钞,释放回家,没受伤的,当然要作三年的苦力了。谁让你们助纣为虐了。那个些少数民族的俘虏,江钲全部笑纳,变成了他的大宋拓展军团中的一员。

这次支援安南、占城的战役,虽说没有象以往那样获得大量的金钱,可是,却拉回了安南许多造船的木材。安南深山中高大的树木很多,但他们造的船实在太小,那些早已干燥的木料堆在那里也是可惜,江钲和王道夫商议后,就以木料做为这次出征的军费,半强半软地就拉了回来,而且还定下了以后还要大量收购木材。这对安南和占城这些穷国,突然有了除卖大米以外的另外创外汇的机会,当然高兴得很。而这样的结果却是赵昺没有想到的,乐得他偷笑了好几天:这帮小子,终于学得了我的真经,知道打仗就是为了往回捞钱捞好东西了。